【www.easydail.com--高考招生】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小故事

  企业文化理念小故事

  安全与隐患的故事

  碳素厂成型车间 孙宏伟

  安全与隐患也不知争吵争斗多少万年了,但一直未休战过。召集就象中东和平进程一样,道路还是那样坎坷不平。 隐患常常洋洋自得地说:“我不乱则已,一乱就会一鸣惊人,谁还敢小看我?小煤矿我给它搞爆炸过;烟花鞭炮厂我给它搞炸平过;飞机我给它搞坠毁过;汽车我给它搞撞翻过;轮船我给它搞沉没过;就连商场、娱乐场、大森林我都给它搞着火过。我是来无踪去无影,想来就来,愿走就走,谁能奈我何?” 安全听后不得不承认隐患说的都是事实,但不承认这都是隐患的能耐。安全叹息道:“都是那些少数人不重视我的存在,也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记在心上,终于养患成祸,不出事故才怪呢!” 今年九月,隐患钻入成型车间沥青库的烟道里,人们一不留神,我就把烟道点着了,但安全也有欣慰的时候。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出台,成型车间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将我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没有给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从根本上解决与隐患长久性争吵争斗的遗留问题,看你隐患还能猖獗到几时? 隐患看到《安全生产法》后,沉思再三,以后还是小心点为妙,决定躲远点。失去了以往的生存空间,哪还有我的市场了? 隐患看来还是比较知趣的,贵有自知之明。

  故事之二

  安全小故事:某书记的安全“金点子”

  碳素厂成型车间 耿文东

  “他的‘安全点子’就是多!”许多干部职工这样称道党支部书记。

  某书记自从担任某企业党支部书记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多动脑筋多想点子,使安全工作常抓常新。 某书记面对问题,变压力为动力,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

  班前五分钟

  为使职工上岗前有个好心情,他利用班前五分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采取故事会或小游戏等形式,点评工作重点、安全薄弱环节、职工心态。还将每名职工的“全家福”照片,悬挂在班组的建家板上,让职工在班前班后会都能深切感受到家的温馨;制做 “安全承诺卡”,把安全环保方针编印成朗朗上口的短语,由职工亲人在承诺卡上签字,使职工每天在工作中能够看到亲人得亲情寄语。

  “1+1” 安全责任

  针对职工实际,他探索实行了“1+1”安全责任教育,中心与每个职工家庭都签定了《安全自保幸福家庭》协议,明确了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权利和义务,教育职工家属要吹好安全枕边风,吃好全家团圆饭,确保亲人工作好心情。同时,建立事故档案,将事故分析处罚意见通知职工家庭,做到安全事故家庭不知情不放过,把安全责任延伸到了企业和家庭。

  安全警示

  某书记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契机,创新“学习+激励” 管理机制,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多例侥幸事故,编印了《事故案例警示录》,人手一册。同时,开展“安全深度会谈”,每天企业干部、班组长、职工三个层次汇谈安全,互相启发自我教育。建立“安全不放心人”排查教育制度,设立安全补习班,凡被亮黄牌者到安全补习班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亮红牌者找到安全联保监护人签定合同后,方可上岗。并把承诺落实到安全中,开展安全“三不伤害”、“四不放过”教育,自觉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落实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克服“三违”现象,既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某书记点点滴滴的方法,营造了安全教育的软环境。

  故事之三

  专家与报酬

  碳素厂成型车间 孙宏伟

  企业生产设备坏了,导致停产,请了不少专家,都无济于事。无奈,只好请外来专家,那专家只简单的瞧了一会,然后外来专家就说了一句话,三言两下就使设备运转起来。检修人员不服:"你就这一句话,不该拿这么高的报酬。"专家说:"我为了能说这一句话,我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知识的价值是用时间来恒量的吗?难道你们希望我花几个月时间修好它,才能拿这报酬?"

  故事之四

  分粥的故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凭什么我要听你的?凭规则。体现规则最好的故事就是分粥的故事。

  碳素厂成型车间 耿文东

  7个人在一起分粥,推举出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最公平的分粥人。前几天还不错,但是,时间一长,掌勺的人就拥有了一种权力,有了权力就会有腐败,尤其是在没有严厉的规则约束的时候。三五天之后,当一个人对掌勺的人说了几句好听的之后,他碗里的粥就多了一点,他多了一点自然就有人少了一点,就有人饿肚子了。这时,就有人抗议了,说我们不能再用这个人了,我们一人一天轮流分吧。但轮流分的结果是只有分粥的人吃得饱,其他6个人都吃不饱。最后大家又达成共识:我们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得了。分粥委员会成立了,在分粥时有人分粥有人监督,最后人们发现这时只有分粥的和监督的人吃饱了,其他5个人都吃不饱。最后,这7个人终于明白了:让谁来分都没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规则,也就是谁分谁就最后一个拿粥。这样,不管谁来分粥,都能做到公平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组织,或是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团队,都必须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远比人的自觉性管用得多。

  故事之五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碳素厂成型车间 孙宏伟

  2004年9月,因为赶制产品,某车间炉子严重破损,造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内在质量不合格。经鉴定,该批次产品不能达到某外商的质量要求,被定为不合格产品,经领导研究全部返回流程,企业直接损失达数万元人民币。

  这起事故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不合格产品全部销毁,有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考核。从这件事情上,提醒全体员工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提高质量意识。

  故事之六

  不开隐患车,处处保安全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马留法

  近日,焙烧二车间天车班员工徐志勇在西五吨天车上正在工作,起吊时,他突然感觉吊钩猛地一沉,凭直觉,他判断出是钩头出现了故障,随立即停车。经检查发现,钩头一侧固定夹板的螺丝松动、滑脱,如不检修,钢丝绳有脱槽的危险。他立即向班长汇报,并通过值班室联系钳工处理,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

  “不开隐患车,处处保安全”。该车间通过班前会、车间班子成员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等形式,向员工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工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车间现有配备先进的多功能天车两台,五吨天车五台,堆垛天车一台。日常工作中,要求天车工在车上交接班,“不开隐患车,处处保安全”,有问题在交接时当面清楚,该处理立即联系处理,不留隐患。车间主任熊辉在车间班前会多次强调:“生产耽误了可以弥补回来,可是因为车况不好,存有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不管是对员工的人身,还是对生产设备,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安全是天,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要落实到车间的每个岗位,体现到具体工作中。”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目前车间的安全工作已深入班组,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三违”现象没有了,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了生产安全的有序进行。

  故事之七

  企业文化质量创新小故事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马留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质量,企业就没有了市场,员工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这道理都懂;另一方面是靠每个岗位员工用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事无巨细,凡是能提高质量的措施都要用到实际工作中。这道理明白!这不,焙烧二车间调温工序开展质量文化创新活动以来,调温岗位的员工无论是开展有关质量的讨论,还是做一件能提高质量的实事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就从其中最平凡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调温工序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填充料氧化问题——填充料湿度太大或是颗粒太大,都容易引起炉表面覆盖的填充料氧华、着火。这时若不及时覆盖填充料,极易使制品氧化,出现氧化这一废品类型。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由调温工叫来多功能天车放料补料。但这次对调温工序乙班的一名普通员工——齐魁来说,就不那么好使了。他在上炉上巡视时发现,二系统北一料箱有氧化现象,而东多功能天车正在检修,只剩下另一台多功能天车还要急于完成当班生产任务。怎么办?是等着放料还是自己动手补料?幸好氧化面积不大,齐魁没有多想,他急忙找来桶和铁锨,顾不上炉面上的炙热和粉尘,就近丛熟坯链式输送机下面掏填充料,然后一桶桶的倒在氧化面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他全然不顾,直到确信该处不会再氧化为止。

  这只是调温工序的员工日常工作的缩影,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正是这样看似简单、平常的小事,却在保证着焙烧制品的质量。从近几个月质量报表看,制品的氧化几率很低,完全在可控制范围内。类似这样的小事还很多很多,类似这样提高产品质量的小事在焙烧二车间其他班组也越来越多。

  故事之八

  我为降本增效做贡献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刘海涛

  “料仓上部发现一个漏洞……”7月15日 上午 ,钳工班钱晓虎和李红强在日常的天车巡检中发现西台多功能天车料仓上部的大盖上有一个鸡蛋大的漏洞,这一漏洞严重影响了多功能天车的吸料能力,巡检完毕后,他们立刻把这个问题报告给了班长。

  车间在接到反映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拿出了检修方案:更换料仓大盖,具体细节由钳工班检修人员操作。

  料仓大盖重100多公斤,料仓距地面有十几米高,如何将这笨重的铁家伙运到料仓上部?在过去,只有请求车间派辆吊车,这样既省力又省事,可是班长张帮武站出来对大家说:“大家伙想一想,一台吊车一个台班1600元,半个台班也就800元,我们仅仅吊一下就花去车间800元,现在公司正在搞降本增效,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为车间省去这800元,也算是我们班为车间的降本增效作出的小小贡献吧。”班组员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先将大盖吊到升降车上,调正好天车的位置,升降车升到高5米处,然后在正上部的主梁上悬挂12M葫芦,分两班人员轮流往上拉。方案一定,大伙说干就干。虽说方案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干起来,是要费好大功夫的。特别是正值夏天,葫芦每拉一下,才仅仅上升2CM左右,算算上升12M也要拉几百下啊。衣服湿透了,手磨出了血泡,可是在他们的心里却只有两个信念:降低成本,为生产争时间。

  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大家咬紧牙关,争分夺秒,终于用了近4个小时将料仓大盖更换完毕,不但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为车间省去了800元的成本费用。

  故事之九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 刘海涛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多功能天车上,班长正在带领班组的几个徒弟检修吸料管提升减速机,就在减速机要检修完毕时,小刘发现地角螺丝有一个不是很好用,就随手准备仍掉,恰巧被班长看到,连忙说:“别仍!”

  “螺丝丝扣有点问题,拿回去用锉刀修整一下还可以用啊!”班长接过那枚螺丝看了看说道。

  “这有什么啊,不就一枚小小的螺丝嘛,顶多1毛钱!”小刘却满不在乎的说。

  “你别小看这枚螺丝丁啊,如果没有它,多功能天车就不能正常的运转,一颗螺丝钉虽然不值钱,可却是纳入在我们班组的经济考核里面啊。现在我们公司上上下下都在降本增效,难道我们就不能从自身做起,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吗?“班长慢慢的说着。

  小刘和几个同事耐心的听着。

  “我们班组平时检修时用的螺丝螺母都比较多,我建议大家在工作中要从一枚螺丝钉、一张砂纸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能修复的备件我们要尽量的去修复,不要随随便便去报废一枚螺丝甚至一个齿轮,我想如果大家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单位的成本才能够降下来……”

  工作结束后,大家伙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深深感悟到高楼再高也是一砖一瓦构成的,机器再大也是由每一个零件组成的,从点滴的小事,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故事之十

  “希望工程”献我心

  碳素厂煅烧车间 吴向华

  大年初七,冬阳出现少有的明媚,在通往上街铝城的大路小道上,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享受春节的欢乐和惬意。这时,与人流行进方向相反,有一行人骑着车匆匆奔向农村,他们,就是煅烧车间调温丁班的员工班。初七,本该走亲穿友,朋友浅酌的好日子,而他们却奔往方顶村。

  是什么牵挂着他们的心?是什么使他们行色匆匆?

  时间追溯到3年前,调温丁班的几位同志在翻看杂志时,无意中被一组数字给震撼:“我们尚有300万名中小学生辍学,赞助这些因贫困流失的学生需17亿……”

  这沉甸甸的数字,如磐石一般压在他们的心上:少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倘若他们受不到教育,没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祖国还有什么希望和未来?又何谈繁荣富强?

  行动起来!“为了下个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年轻人敢想、敢干、敢为先,说做就做,一下零点就来到山村学校。山村的教学环境令人心酸,破败的瓦房,房漏窗破,不蔽风雨,凳子是一家一户凑起来的,桌子高低不平,一堆破布就是板擦,姑娘小伙子们鼻子酸了,别过脸去,悄悄擦去滑落眼角的泪滴。班长王建新立即向校长表达了要资助贫困生上学的愿望,老校长听毕紧拉着小王的手激动不已的连声道谢,当校长把两个孩子带到他们面前时,年轻人的心揪起来了,孩子身上的衣服已经洗的发白,补丁上面摞着补丁,两个小脸蛋皴了,红扑扑的,当孩子的唯一亲人那裹着小脚的奶奶听说有好心人帮助她的小孙子上学的时候,撂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小脚匆忙赶了过来,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喃喃道:“孩子遇到了贵人。”

  从此,两个孩子走进了丁班的生活,成了他们关心的话题。考勤员每月从十四人奖金中扣除一部分,用以买书籍、作业本、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具,并利用节假日给孩子补课,而开头的一幕,正是他们给度寒假的孩子们送学费的一幕。

  故事之十一

  戴好安全帽 生命有保障

  碳素厂煅烧车间 吴向华

  镜头一:碳素厂煅烧车间,几位员工正在清扫卫生死角,突然,从将近20米的调温层上掉下来一个螺帽,正落在下面操作工的头上,幸亏有安全帽,只听“当”的一声,安全帽上砸出了一个白印,人员安全无恙,一只安全帽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

  镜头二:流火六月,骄阳似火,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烈日酷暑下挥汗如雨一丝不苟的忙碌着。此时,2号煅烧炉大修工作正在进入关键时刻,这里集中了车间领导和所有的精兵强将及技术能手,突然,一声大吼:“快闪开”!原来,一名埋头看图纸的技术员丝毫没注意到自己正处于危险之中,被起重机吊起的“工”字槽钢擦着他的头部转向,好险!幸亏有戴安全帽,帽子被挂歪了,红漆剥落,人却没事,否则将后果不堪设想。

  亲爱的朋友,当我们用手中的彩笔勾勒出一副副美丽的图案时,当我们赞美煅烧炉如钢铁卫士一般顶天立地时,是否曾经想过,如果稍有疏忽,安全意识一刹那间离开我们头脑的可怕瞬间,一切美好珍贵的东西将化为乌有。“一撇一捺”的“人”字其实就代表了支撑天地的脊梁,寓意着作为一个人就必须担负起使他人幸福使自己幸福的责任,安全是生存幸福的关键。朋友们,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请谨记“安全重于泰山”这句至理名言,关注生命,注重安全!

  故事之十二

  倒班畅想曲

  碳素厂煅烧车间 张殿丽

  转眼之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我已在倒班岗位上度过了5个年头。刚进厂时,不知道倒班的滋味,也不知零点班的难熬,总想着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就不错了,哪怕时春夏秋冬,哪怕是要度过无数个夜晚,都无所畏惧。

  我是一个普通的倒班员工,可我却永远爱着我们的工厂,就是大家都有“黑色”印象的炭素厂。在走过的岁月中,我的内心始终是一团火,渴望在倒班的岗位上,把青春燃烧的热烈激昂,夜深人静时,我常常要到厂里上班,人们熟睡时,我还要在岗位上工作,可是我对厂里的那份情痴心不改,爱我的岗位,就像爱自己的家,多少年过去了,多少往事已成为过眼云烟,可我的记忆里,那弯弯的月亮闪烁的星星,都是我上下班路途中永远的朋友。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倒班很累、很苦,还没有节假日,是的在这样一个大的工厂,不可能没有倒班工人,我们苦一点,累一点,别的同志就可以轻松一点,苦和累是相对的。就像没一颗铺路石,也许大家都会看不到它的作用,或忽略它的存在,可它都依然让千万人从它身上走过,走向幸福,走向美好,走向明天。

  我常常想如果不再有夜班那该有多美好,在夜班的时候我渴望看到清晨看到阳光,是的,我很普通,我是一名很普通的倒班工人,但我愿用我的青春和智慧,写出我们倒班工人的畅想曲,愿我们每一个倒班工人都有一颗快乐的心,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故事之十三

  企业文化小小说

  碳素厂煅烧车间 夏延军

  车间主任张强和工艺员吴梅就要结婚了,婚礼定在这个星期的礼拜天举行。

  送礼金的自然不少。随大流的送50元和100元,交到工会主席老张那登记。送200元或300元的,不想公开,自己做一个红包,亲手交给主任。

  百把人的车间顿时沸腾起来。

  这天晚上,工会主席老张把礼金名单和礼金交到了张强的手中,接受这些礼金,张强很是为难,老张说:大家自愿送的嘛,这说明你在群众中威信高,礼尚往来也是人之常情嘛!再说,你今后好好工作,给大家多谋点福利不就报答了吗?

  工会主席老张的话似乎有道理,可张强还是觉得不妥。

  第二天,主任在开班前会的时候,给每位员工发了一个红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自己送的礼金外,还有一张打印好的小纸条,上面写着:谢绝您的愿礼,恕不能接受,请原谅,还望今后多支持我的工作。

  您瞧,这就是我们车间的好主任张强。

  故事之十四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记碳素厂煅烧调温甲班确认制验收

  碳素厂煅烧车间 吴向华

  2004年4月18日,对于全体碳素厂煅烧调温甲班员工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当从各个岗位汇集在一起的员工们得知安全确认制验收顺利通过之后,操作室内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他们不仅是为这来之不易的认可而鼓掌,更是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而激动不已。

  话要从元月份说起,当碳素分厂验收小组为调温甲班确认制验收把关时,问题出现了:一个年轻的同志,认为验收只是走走过场,当问其“确认制”内容以及如何将“确认制”结合到工作之中等问题时,该同志竟不知所以然,验收权被一票否决。顿时,班组象炸开锅的粥,乱作一团,推委的,指责的,抱怨的,大家伙象斗败了的公鸡,各个垂头丧气,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矛头一致指向“肇事者”。

  习日,该车间主任立即组织召开了班组成员会议,要求大家摆正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事实,牢骚也好,反思也好都是正常现象,既然问题出现了,怨天尤人也没用。他动员大家用不畏艰难的韧劲,顽强拼搏的干劲,开拓创新的闯劲来调整心态,改变观念面对挫折,劝大家“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打个败仗不要紧,千万不能因此一蹶不振。另外,该车间主任还专门做了“肇事者”的思想工作,并使该同志深刻认识到“安全确认制”能够有效消除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员工安全生产的保障。在不断的交流中,该同志茅塞顿开,后悔不迭,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做出了真诚的道歉。

  挫折如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目标明确后,该班组成员全力以赴,认定它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行动才是梦想的开始。他们在工作之余熟记确认制内容、防范措施、动作标准等,结合实际,查找隐患,把四个确认应用到生产之中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做到不排除隐患不作业,真正的“着标准装、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的铉,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工人付立新清明节回驻马店给老父亲上坟时,还随身携带着“确认制”,他怕自己年龄一大,记性不好,一定要求自己每天复习一遍,真正的把“确认制”牢记于心,规范自己的工作标准。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荣誉。而此时,他们认为荣誉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一行抹不去的足迹中吸取的教训。正是这来之不易的“插曲”才使他们真正了解到“确认制”对于保障员工安全的重要意义,真正的以严谨、塌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立足岗位,发挥技术专长。

  故事之十五

  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碳素厂煅烧车间 吴向华

  我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共产党员经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灼热,投入热媒站抢修中,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10月18日那天晚上,秋日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退让给了铝城大地的灯火,劳累了一天的铝城工人合家团聚,没有人知道这祥和的气氛中隐藏着危险,7点3分,碳素厂煅烧车间调温丁班班长王建新正在生产现场巡视,突然整个厂房一片漆黑,他心里咯噔一下:“不好,停电了!”共产党员的敏感告诉他热媒站担负着全厂的生产供热任务,停电可能造成储油罐热媒油喷溅,着火,进而影响全厂的正常供热,使生产陷入全部瘫痪状态,危险迫在眉睫,在这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带领全班人员配合热媒站值班人员一起迅速启动热媒系统紧急预案,并毅然承担了切断通往热媒站的煅烧炉烟道3个热源点的任务。

  在漆黑的厂房里,王建新和他的工友们借助应急灯微弱的灯光,艰难的爬到30米高的煅烧炉炉顶,用手动葫芦将1吨多重的烟道闸板,缓缓的吊落在炉子烟道供热口,1#、5#煅烧炉顺利将通往热媒站的供热渠道封死,还没等王建新松口气,4号煅烧炉又穿来救援信号,原来,这一组人员在吊落闸板时速度过快,加之厂房内伸手不见五指,闸板卡在烟道口中,落不下去,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王建新二话不说拿起撬杠冲向烟道口,工友们也跟上来了。一时间,熊熊炉火炙烤着他们,鞋底冒出了哧哧白烟,他们顾不得了,手套磨破了,手指流着血,汗水浸透了大家的工作服,就这样,他们仅用了15分钟就将通往热媒站的煅烧炉烟道3个热源点切断,打开了煅烧炉旁通烟道,将热能转移到烟囱排出,15分钟后,危险源被彻底控制,停电带来的损失也降低到了最低,此时,王建新他们才有时间喘了一口气。

  故事之十六

  高温炉前煅烧人

  碳素厂企业文化科 李庆

  在分公司碳素厂有一个与石油焦打交道的车间,156名员工年复一日地在辐射高温近百摄氏度的煅烧炉前工作,虽然又脏又累,挥汗如雨,但提起刚刚获得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员工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9月15日,国家人事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名单,碳素厂煅烧车间名列榜首。成为整个中铝公司唯一一家车间级获此殊荣的单位。

  碳素厂是一个年产11万吨碳素制品,出口创汇达2000多万美元的碳素制品龙头企业。而煅烧车间是碳素厂整个生产流程的首道工序 ,它担负着主要原料煅后焦的生产和碳素厂生产、生活用热的供给任务。

  近年来,随着碳素厂生产出口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煅烧车间作为原料管理的源头,是出口产品微量元素控制的最关键的环节。煅烧车间通过科学组织生产,圆满地完成了厂部下达的产量任务,质量指标中煅后焦合格率平均达到99.74%,微量元素控制也全部满足出口合同要求,创造了煅烧车间质量控制的历史最高水平。

  煅烧炉是煅烧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针对煅烧炉生产工艺的实际状况,车间研制开发出煅烧炉温度及压力监控监测统计分析处理程序。建成由可编程序控制器及计算机组成的集炉温和负压参数采集分析记录、监控为一体的多功能炉温监控系统。并利用FIX和GPP组态编程技术使应用界面简洁明快,数据采集速度快,操作更简单。 煅烧车间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鼓励员工小改小革,号召全体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今年车间员工累计提合理化建议398项,采纳16项,实施55项,年创效益百万元以上。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工作中,煅烧车间建立了管理靠制度、工作按程序、操作按标准,人人尽责,事事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车间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去年的标准化车间验收中,车间被厂部推荐为分公司首批达标车间,并顺利的通过了分公司验收。另外, 车间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自觉防范安全健康风险,有效地提高车间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平台。

  近年来,煅烧车间连续被分公司授予“设备管理先进集体”、“缺陷管理先进集体”、“安全环保管理先进车间”、“标准化车间” 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状”。

  故事之十七

  文明号奏出一曲嘹亮的歌

  碳素厂企业文化科 李庆

  河南分公司碳素厂焙烧一车间调温工序,现有员工29人,青工占87%,他们是该厂生产预焙碳阳极的关键岗位。就是这个工序,几年来兢兢业业始终以争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为目标,在深入开展青工岗位创新创效、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实施的“运用优选法、增加经济效益”项目被中国有色总公司授予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运用目标管理法提高碳阳极的产量”项目被郑州市授予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焙烧炉新设备与新工艺开发》被授予河南省“星火计划”三等奖、《焙烧炉自动化燃烧新技术开发》被授予河南省冶金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至2003年连续7年被授予河南省“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04年5月被中央企业团工委授予“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焙烧调温工序青年文明号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效益,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铁还得自身硬。工序员工紧紧围绕生产进行技术创新,从2001年将碳阳极焙烧工艺由216小时曲线改进为192小时曲线,到下半年改进为180小时曲线又到2002年大胆创新使用的168小时焙烧曲线,通过缩短碳阳极焙烧曲线时间,提高产能7%,两年内技术创新迈出了三大步,使产品质量、产量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在2003年,又对现有的168小时曲线进行了优化,使中铝河南分公司碳素厂成为国内独家掌握此项技术的生产厂家,数字说明一切。2003年1至12月份,焙烧一车间两台焙烧炉台时产能分别比2002年同期提高11.7%、40.2%、和14.9%;产品质量电解块平均合格率96.82%、国内块平均合格率98.45%、美国块、俄罗斯块、伊朗块、澳大利亚块等出口产品平均合格率97.78%,分别较2002年同期平均提高0.22%、0.97%、10.4%、10.4%,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吨产碳阳极重油消耗95.7公斤,比2002年同期降低5.86公斤,年创经济效益62.27万元, 2003年完成碳阳极总量11万吨,其中出口碳阳极62363吨,创汇2100多万美元;相继有多种规格的预焙碳阳极打入美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市场,碳阳极出口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这样的速度和高效益是从哪里来的?奥秘是: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化“号”“手”活动;二是工序青工积极投身岗位创新创效实践,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抢占国内外市场。该工序以“学技术、求上进、多奉献、创一流”为活动主题,以“强化成本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实现三档指标,争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班组达标劳动竞赛,围绕生产经营目标,紧贴生产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劳动竞赛,积极鼓励员工操作创新、指标创新、目标创新,把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成本作为劳动竞赛的主攻方向。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调温工序克服困难,积极推行管理制度创新,目标创新,科技创新,工序在青工中开展“青年安全监督岗”、“创建青工无泄漏示范岗”、设备管理“四达标”擂台赛以及“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五小”科技创新活动,服务于生产建设主战场,使“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日渐成为广大团员青年展现风采、服务生产的窗口和舞台。在“青年文明号”活动中,该工序开展了以夺“五小”活动智慧杯、“双增双节贡献杯”、“优质服务文明杯”为主要内容的青工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去年3月份,该工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1#、2#炉个别损坏、变形严重的火道墙组织力量,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抢修。共抢修火道墙89条,回收旧砖70吨左右,为厂部节约资金37.5万余元。去年该工序积极参与公司、厂部缺陷管理工程工作,调温工序共查处缺陷53条,工序组织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去年工序员工共提合理化建设39条,已实施12条,其中《1#炉出炉时整炉出炉减少出炉制品氧化》和《焙烧炉燃烧系统供油方式的改进》分别创经济效益20.675万元和32万元。

  梅花香自苦寒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随着工序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增强,带动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工序有50%的员工通过培训考试取得了调温工高级工资格证书。去年5月份,该工序在管理制度上大胆进行创新,建立、启动“调温主副调竞争上岗机制”,即每个班组设主副、副调各四名,对主调实行竞争上岗,每月奖金分配拉大40%,形成了“主调有压力,副调有信心”的良好竞争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工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一批青年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挑起了生产重任。该工序在轮班之间展开了“质量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的劳动竞赛,效果显著。同时在各班之间开展了“谁英雄、谁好汉,劳动竞赛比比看”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在生产中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对生坯装炉采取混装新方法,每炉可增产量5.887吨,月增产达441.53吨。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创造经济效益一百多万元,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达三档、创一流”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调温工序员工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中级工技术素质、培养一流员工队伍,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目的,使一批优秀技工脱颖而出,去年12月初,厂部对该工序29名员工进行了一年一度的理论和实操考试,结果全体员工均以优异成绩通过。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是企业的希望。如今的调温工序青年员工在实现产品“国内称王、国际称优”的荣誉声中,以更加朝气逢勃的青春力量,昂首阔步,去创造企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故事之十八

  一个兵头将尾的故事

  碳素厂企业文化科 李庆

  现年43岁的河南分公司碳素厂员工范幸福,工作了25年,当班长就当了10年。就在这小小的兵头将尾的位置上,范幸福孜孜求索,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他先后历任碳素厂焙烧一车间装出炉班班长、值班长、填充料班班长、工序长。1998年荣获河南省冶金建材系统劳动模范,并曾多次获公司双文明职工、先进生产者、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3年度被中铝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1978年10月,刚刚高中毕业的范幸福,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来到了碳素厂。在分配工种时,他选择了最艰苦的装出炉岗位。17年来,他在这个高温、脏、累、险的环境里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因而员工们都亲切地称他“老黄牛”。1994年他光荣地入了党,领导考虑到他在装出炉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了,又是个班长,想给他调个相对好点的工种,他总是婉言谢绝:“脏点、累点、苦点的活总要有个干,我干这活顺手了,等下次机会再说吧。”就这样把几次机会毫不犹豫地让给了别人。他还有个犟脾气就是:别人不愿干的他愿意干。

  1996年10月他从装出炉班班长的位置上调到填充料班任班长。刚到填充料班,望着占全车间70%以上的设备,范幸福深知没有一个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就不会有正常的生产运行,由于碳素厂是一个1958年建厂的老企业,设备陈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填充料供应日趋紧张,只好让设备超负荷运转。有的设备带病作业,三天两头出问题,这真让他犯愁。因其开始不懂机械,对设备性能琢磨不透,只能“望机兴叹”。他坚信没有做不好的事。于是从去填充料班的那天起,他就立志把填充料所有的设备驯服。他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边钻研机械原理,一边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请教,对填充料几十台设备的性能和维护保养方法逐台进行摸索,经过几个月的潜心钻研,对所有设备的分布和“脾气”都了如指掌,还时常为他们切脉诊断,对症下药。

  震动筛是填充料班组保证供应合格料筛料的重要设备之一,下层筛网由于工作量大,易磨易破。筛网一破,装炉用料就含有大料,直接影响到碳阳极的质量,处理起来工时长,又影响到装炉进度,经常出现因筛网更换焊补而影响产品质量和装炉进度的现象。为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运转率,为生产提供更多的合格填充料,他决心对筛网装置系统进行改造。他一边查阅有关资料,一边向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当改造方案确定后付诸实施时,个别有“经验”的同志抱着传统观念不放,极力反对,泼冷水,说他瞎折腾,他不顾别人的讥讽,认准是科学的东西就认真去干。有的同志不配合,他就自己找来焊工,一趟、二趟、七趟、八趟上楼下楼将所需材料找齐,对有关设备改造焊接。改造后的筛网及附件及试车一次成功,换筛网时间由原来的2—3小时缩短到40分钟,筛网使用寿命由原来的一个多月,提高到3个多月,胶管使用寿命延长3倍,填充料合格率达95%以上,大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运转率。

  改造震动筛网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他彻底改变填充料脏乱差面貌的信心。过去的填充料,设备表层粉尘积厚、皮带漏料严重,一开车,粉尘弥漫,能见度低,隔两天就要清理一次,三个人不停地清理皮带要花费3—4个小时,严惩侵袭着职工的身体健康。他认为保持设备的清洁,仅靠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清扫,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想改善劳动环境,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必须标本兼治,关键在治本,这个本就是泄漏点,于是他带领全班同志利用停机和节假日时间对每台设备管网动静密封点进行普查,逐个进行治理,对粉尘进行堵源截流,减少粉尘泄漏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个班组已达到无泄漏标准,告别了脏乱差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无泄漏工厂创建验收中,范幸福所在的填充料班曾受到原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我公司主要污染源能达到无泄漏真是个奇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范幸福的领导下,填充料这个班实现了两大转变,人的精神面貌变了,过去人心散、纪律差、不团结、不干活,现在是人心齐,组员团结友爱,有活大家争着干;设备环境面貌变了,过去因为它脏,粉尘污染严重,没个敢去,现在窗明几净,设备见本色,去学习取经的多了。

  企业文化经典小故事

  两只红鞋

  有位留美女士逛美国的一家百货公司的时候,在进口步看见有一堆鞋子,旁边的标价牌上写着:“超级特价,只付一折即可穿回”。她拿起一双鞋子一看,原价70美元的一双充满光泽的红色皮鞋只要7美元,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她试了试觉得皮软质轻,外观也完美无瑕,她真是乐不可支。

  她把鞋捧在胸前,然后赶快呼唤服务小姐,服务小姐微笑地走过来:“您好,您喜欢这双鞋?正好配您的红外套!”她伸出手说,“能不能再让我看一下。”她把鞋交给服务小姐,不禁担心地问:“有什么问题吗?价钱不对吗?”

  那位服务小姐赶紧安慰说:“不,不!别担心,我只是要确认一下是不是这两只鞋。嗯,确实是!”

  “什么叫两只鞋,明明是一双啊”她迷惑不解地问。

  那位服务小姐诚实地说:“既然您这么中意,而且打算买了,我一定要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您。”

  服务小姐开始解释:“非常抱歉!我必须让您明白,它们真的不是一双鞋,而且相同皮质,尺寸一样,款式也相同的两只鞋,虽然颜色几乎一样,但还是有点色差,我们也不知道是否以前卖错了,或是顾客弄错了,剩下的左右两只正好凑成一双,我们不能欺骗顾客,免得您回去以后,发现真相而后悔,责怪我们欺骗您,如果你现在知道了而放弃,您可以再选别的鞋子!”这真挚的一席话,哪有不让人心软的!何况,穿鞋走路,又不是让人蹲着仔细对比两边色泽。她心里愈想愈得意,除下定决心买那两“两只”外,不知不觉又买了“两双鞋”

  时过几年,那双鞋仍是她的最爱。当朋友夸赞那双鞋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诉说那个动人的故事。惟一的后遗症是每次她到纽约时,总要抽空到那家百货公司捧回几双鞋。

  智慧分享:谁也不愿意被别人当傻瓜欺骗,尤其是花钱的顾客,留住顾客的心的方法就是以诚待人。

  【我们勤奋篇】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却在一直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这个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那个贼听得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说,“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得多,但是他只能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毛泽东非常钦佩曾国藩:“近代最有本事的一个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智慧分享: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我们忠诚篇】

  不同命运的两匹马

  有一个人搬家,有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车上都装了东西。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而后面一匹马却常常停下来,于是主人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一些,可后面那匹马还是走走停停的。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全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有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智慧分享:要忠于自己的工作,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回报和最后的成功,否则终将会被企业所淘汰。

  【我们合作篇】

  地狱和天堂

  一名教徒很想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问先知伊里亚:“地狱在哪里?天堂又在哪里?”

  伊里亚没有回答他,而是拉着他的手领着他穿过了一个黑暗的过道,来到一个殿堂,他们走过了一个铁门,走进了一间挤满了人的大屋,这里有穷人也有富人,有的人衣不蔽体,有的人穿金戴银。在屋子的中间,有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堆,火堆上面吊着一个大汤锅,锅里的汤沸腾着,飘散着令人垂涎的香味,汤锅的周围,挤满了面黄肌瘦的人。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好几尺长的大汤勺。汤勺的一端是个铁碗,勺柄是木制的,这些饥饿的人们围着汤锅贪婪地舀着,由于汤勺的柄非常长,汤勺也非常重,即使是非常强壮的人也不可能把汤喝进自己嘴里,而不得要领的那些人不仅烫了自己的胳膊和脸,还把身边的人也烫伤了,于是,他们相互责骂,进而用汤勺大打出手。先知伊里亚对那个教徒说:“这就是地狱”!

  然后,他们离开了这屋子,通过另一条幽暗的过道走了好一阵子来到另一间屋子。同前面一样,屋子中间有一个热汤锅,许多人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长柄汤勺,也是木制的柄铁制的碗。除了舀汤声外,只听到静静地满意的喝汤声,锅旁边总保持两个人,一个舀汤给另一个喝。如果舀汤的人累了,另一个就会拿着汤勺来帮忙。先知伊里亚对教徒说:“这就是天堂”。

  智慧分享:同样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决定了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个人的力量有时是很有限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是取决于团队的分工合作。

  【我们有经营意识篇】

  阿基勃特的经营意识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非常关心公司的经营情况,经常主动去了解公司的经营业绩、利润率、成本费用点、公司股票等信息。他经常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公司节约成本,比如公司派他去出差,他尽量选择便宜的旅馆入住。他的同事开始嘲笑他:你又不是董事长,关心这些干什么,你还是多关心你的工资涨了没有吧!阿基勃特丝毫不在意,终于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了公司还有这么一个人,于是邀请他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为第二任董事长。

  智慧分享:很多打工族都只是关心自己的工资,却不关心企业的利润和发展,孰不知一个没有企业经营意识的人永远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打工族。只有当你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时,你已经具备了当一个高级管理者的条件。

  【我们力求完美篇】

  你还可以做到第一

  理查派克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他第一次赛车回来时,兴奋地对母亲说:“有35辆车参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母亲毫不客气地回答。

  “可是,”理查瞪大了眼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而且赛车还这么多”。

  “儿子,”母亲深情地说,“记住,你还可以做到第一”。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纪录至今无人打破。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他从未忘记母亲的教诲,凡事力求完美,在他为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时,帮他发现了他还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智慧分享: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完美,但是我们以力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人做事,始终都会有“第一”的希望!

  【我们追求成效篇】

  不拉马的士兵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一个相同的情况:在一个部队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

  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遵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调整在大炮发射后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要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用马车拉炮的时代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却一直没有做出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智慧分享:在工作中,我们要以追求成效为目标,尽量去发现影响我们工作成效的因素,并加以改进。

  【我们从不想当然篇】

  狮子与老虎的战争

  狮子与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在我们的销售系统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我们的导购经常草率地从顾客的外形、装扮来判断顾客是否有购买力,从而“挑客”服务,认为不是我们目标顾客的没有服务。事实上,现在的很多的顾客无法从外形和装扮上判断他的购买力,只有通过真诚细致的服务,才能挖掘顾客的购买能力。

  智慧分享:我们常常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自以为是的理解他人和事情,在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你才知道事实跟你想象的根本不一样。

  【我们去繁就简篇】

  去繁就简

  小时,一个夏秋相交的午后,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被一场罕见的大风拦腰折断了。那棵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所以很是让人心痛。我问正在对树叹息的祖父,冬天风也好大啊,还那么冷,它怎么就没被吹断呢?祖父说,这树毁就毁在枝叶太旺,招风啊!随着经历渐多,我才慢慢体会到祖父话中的意味。

  智慧分享:柿子树在夏秋之际的断折,是因为它在最繁华的时节,背负了太多的沉重。而在深秋或寒冬,华叶落去,果实卸下,生命归于简单而平静,再面对风霜雪雨的袭击时,就显得无畏无惧,宁静泰然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智慧,有时就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我们遵守承诺篇】

  信守承诺

  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曾官太丘长。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有一天上午,陈实从街市返回的路上,恰好与曾一起供职的朋友意外碰面,两人多年未曾谋面,格外亲热。酒过数巡之后,友人说:“不能接着再喝了,我差点忘了,明天我还得去郡府会一好友,还得早点回去准备行装。”陈实呵呵一笑:“怎么这么巧,明天我刚好与你顺路,也得去那办点事”,于是两人约定次日午日一块上路,地点就在陈实家门前的大槐树下。

  次日,陈实提前来到树干前,等了一段时间,眼看着树干底端的黑影渐渐东斜,午时已过。陈实想友人可能是有其他事情而不能同行或已经提前出发了,于是就独自上路了。

  然而,就在陈实走了之后,他的友人终于到了,左看右看,却不见陈实的影子,当即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到他家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一到陈实家门口,看见他的长子正在家门口尽兴玩耍。于是他例指桑骂槐,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不是人哪,约好一起出门的,却又不等人。”

  陈实的长子刚满7岁,名陈纪,是个人见人爱、非常懂事的孩子,等他父亲的友人数落完后,小陈纪说:“你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却午时不来,则表示你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则表示没有礼貌。”

  铿锵数语,掷地有声。那友人当即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又想下车解释。抬眼一看,小陈纪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去了。

  智慧分享:每个人信守承诺可以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以及对责任的勇敢担当。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信守诺言,只会遭人耻笑!

  职业素养类经典小故事 [折叠]

  默认分类 2008-01-08 10:26:05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生选择篇】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智慧分享: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职业态度篇】

  春天里的第一份收获

  “阿玫,请帮我带一杯咖啡过来,谢谢”。

  “阿玫,请把客户资料分发给大家,并通知大家准备好创意草案,周一开会报创意选题”。

  我微笑着一一应对,并努力把大家交代给我的事情做好。

  从第一天走进这家明亮宽敞的公司开始,我就告诉自己要加油。我相信,我会渐渐学习到东西,成长为一个熟手。

  第三个月,公司接到一个小单子,经理把这个案子交给我完成,我轻轻地点头,心里兴奋地想,一展拳脚的机会到了。散会后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历时一周,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方案终于完全敲定,就等着制作部进行最后制作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公司,准备向经理汇报情况,却被秘书告知经理已经出差。既然经理不在,我也不能够擅自做主。我心想,反正我的事情也做完了,等经理回来再说。

  两天后,经理从外地回来,眉飞色舞地谈到新接的生意。我也跟着高兴,忽然经理的眼光落到我的身上,“阿玫,客户对我们的设计成品还满意吧!”

  我不知所措,说:“制作部还没做出成品来”。

  “什么?你怎么搞的!方案为什么还不送到制作部?”

  “我,我,他们没有找我要啊!”我委屈万分。

  “不是有流程表吗?人手一份啊!”

  “我,忘在家里了!”我的声音越发如蚊子一样小了。

  “那你不知道找同事借吗?我的办公室里不也贴着的吗?就算什么也不知道,还有电话啊,怎么不打我的手机问问?”

  我大气不敢出。很快,经理电话联系了客户,只听见他不断地说,“是,是,对不起,是我们工作疏忽….”

  我看见他的脸色阴沉得像是暴雨前的天空。等经理放下电话,回过头来面对我的是一张更阴沉的脸:“你延误了客户两天的时间,广告不能如期面市,客户要求我们赔偿损失!”

  “啊?我以为…”我哑然,同时恍然大悟,我犯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错误!

  很快,经理宣布了对我的处理。“阿玫,你要承担部分责任。从这个月开始,公司会按月扣掉你部分工资,以一年为期。”

  “是我的失职,我接受处罚。”我用颤抖的声音回答,眼泪啪嗒掉下来,同事此时都照旧各忙各的,突然心底很悲凉,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了,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提醒我一下呢?

  我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可恶的单位,一年的时间,说起来很漫长,但忙碌着,很快到了新的一年。结束了这里的事情,我该去找工作了。那天,经理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问道:“阿玫,你愿意留下来吗?我想让你做我的助理”。

  我一愣。经理笑了,问:“这一年,是不是有很多收获?”

  我仔细地回想,是啊!

  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业素养——主动。关于自己的一切事情,我都要主动问问,主动行动。我开始懂得接到活儿,不光是要做好自己的,还要和同事做好配合;我开始学会,不清楚的事情,一定要问个彻底;对于上司交代的事情,一定想方设法做到位,而不是把问题再踢回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没犯大错误了,业绩水平也提高了。同事带着调侃的语气说我是一个做事积极又主动的家伙。

  “现在不会还想着离开这家没人情味的坏公司了吧!”经理看着我问。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诚恳地说“我愿意留下来,谢谢经理。”

  这一年,“闭关修炼”给了我机会纠正错误、提高自我。如果当初公司逼着我赔一笔钱后就赶我走,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熟。这家公司,恰恰与我一年前想的相反,是一家洋溢着人情味儿的公司。

  春天里,阳光灿烂,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实物。

  智慧分享: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收获成功

  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一个女孩子正在向父亲发牢骚:为什么生活对我总是这么残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我要崩溃了!

  女孩的父亲是个厨师,他什么也没说,一声不吭的带女儿进了厨房。他在三个锅里装满水,烧开,分别放进胡萝卜、鸡蛋和一勺咖啡豆。15分钟后,父亲把胡萝卜、鸡蛋和一勺咖啡豆捞出放进三个碗里。

  厨师这时转身问女儿: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胡萝卜、鸡蛋还有咖啡”

  父亲让女儿过来尝一尝:萝卜吃起来很软;鸡蛋剥了壳,里面原本液体的蛋黄清凝结在一起;而咖啡的味道,香浓怡人。

  “这是什么意思”女孩问父亲。

  “它们三个都经历了同样的挫折——沸腾的开水,但最终结果却完全不同:胡萝卜原本很坚硬,但一经煮沸,变得很软;鸡蛋很脆弱,薄薄的外壳保护着里面的液体,但一经煮沸,液体变的坚硬起来;最神奇的就是咖啡豆,经过开水的煮沸,它把水的味道改变了。

  “那么,你是那一种呢?”父亲问道。

  “当挫折降临的时候,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你是一个看起来坚硬无比,但是遇到苦难和挫折就会败下阵来,柔弱不堪一击的胡萝卜?还是一个内心懦弱,挫折才会变的坚强的鸡蛋?鸡蛋的外壳看起来似乎很坚硬,但是它的内部是否和它的外壳一样坚强?或者你是咖啡豆?当水(也就是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苦难和挫折)开始沸腾的时候,咖啡豆刚好可以达到它最好的味道。水温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咖啡最香的时候。如果你是咖啡豆,即使环境变的很糟糕,你也可以保持你自己的最佳状态,并积极地影响到你周围的一切,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从现在开始,亲爱的你准备如何面临挫折?像胡萝卜?像鸡蛋?还是咖啡豆?

  智慧分享:你无法选择环境,但你可以选择面对环境的态度!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拓展它的宽度!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貌,但我可以展现笑容!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充分利用今天!我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职业成长篇】

  自断经脉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智慧分享: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蓝山雀的故事

  从前,在英国伦敦郊区,生活着两种鸟:一种是蓝山雀,另一种是知更鸟。这两种鸟都会偷饮伦敦市民订的牛奶——因为奶瓶是敞口的,放在家家户户的门口,鸟儿很轻松就可以喝到。后来牛奶公司做了改进,给奶瓶加上了锡箔纸盖。面对这种变化,这两种鸟中都先有一部分稍加尝试后就学会了用它们的喙刺穿锡箔纸,顺利地喝到牛奶。

  紧接着,两种鸟的情况发生了分化:

  在蓝山雀之间,鸟儿们很善于互相学习。于是不久以后,全部的蓝山雀都学会了,仍旧可以享用到美味而又营养的牛奶。

  但知更鸟的情况就不同了,懂得穿破瓶盖喝到奶的鸟儿,并不把这种技术传授给其他同类,因此,大部分知更鸟就再也喝不到牛奶了。

  蓝山雀的数量稳定地增加,而知更鸟的总数却在锐减。本来数量差不多的两种鸟,如今变得只是蓝山雀一统天下了。

  智慧分享:乐于分享不会让自己丧失领先地位,只会使自己与团队共同成长,不愿意分享的后果不会使自己一枝独秀,只能让自己与团队一起消失。

  【职业目标篇】

  山田的比赛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智慧分享:确立自己的目标,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就去做吧,成功离我们没有想象的那么远。

  【职业思维篇】

  学会思考

  一个建筑公司的经理忽然收到一份购买两只小白鼠的账单,不由好生奇怪。原来这两只老鼠是他的一个部下买的。他把那部下叫来,问他为什么要买两只小白鼠?部下答道:“上星期我们公司去修的那所房子,要安装新电线。我们要把电线穿过一个10米长、但直径只有2.5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我们当中谁也想不出怎么让电线穿过去,最后我想了一个好主意。我到一个商店买来两只小白鼠,一公一母。然后我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到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逗它吱吱叫。公鼠听到母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救它。公鼠沿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我把电线栓在线上,小公鼠就拉线和电线跑过了整个管道。

  智慧分享:不要受问题的局限,永远停留在惯性的思维上,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层出不穷的。一要靠经验,二要打开你的脑袋。

  企业文化小故事

  树上还有几只鸟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测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么样,就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看到这里,我心里偷着一乐,答案不就是“一只都不剩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就连现在的小学生都能答出来,因为在很多书上以及电台的互动节目中都有这样的脑筋急转弯的题,再普通不过了。

  但故事中是怎样回答的呢?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振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鸟?“没有。”

  “有没有残疾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没有。”“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人的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 “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大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鸟?”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有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看到这里,我感到很震惊,故事中那位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严密思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竟然能提出14个问题来推理自己的答案,思维十分活跃,这是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同时也为自己在一见到问题时的鲁莽和幼稚而感到羞愧。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时确实存在一见到问题就简单处理的现象,没有多想几个“为什么?”也没有将与这一问题有关联的其它条件都考虑进去,这样处理问题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有时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与其存在的客观条件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应避免思维的简单化。故事中那位学生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了排除法,在排除了其它可能性后,得出了最准确、最圆满的答案。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避免思维上的直线式和习惯性,对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甚至是逆向思维,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企业文化小故事

  带病上班,却毫无怨言……

  九月中午的天空太阳正毒,而此时却正好进入货量旺季,到达派送量大增,深圳营业部部小王任劳任怨地坚守在第一线,为公司业绩奋战,挥汗如雨。酷热闷烤着车厢,小王最终因劳累过度晕倒在车厢内……

  在武警医院急救中,通过和医生沟通后得知,小王是在感冒发烧未好、带病上班的情况下晕倒的。车厢内的闷热加上长期的劳累使得身体终于不堪重负,这才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小王自2009年7月入职公司以来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杰出的工作能力以及优良的职业素养是部门同事有目共睹的。其领导反映该员工自进入公司以来工作非常主动且身兼数职,每天上班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天天如此,毫无怨言。

  公司不提倡员工带病工作,但王娇这种全心全意、勤勤恳恳、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在此,公司对小王提出表扬!

  祝愿小王早日康复,尽早回到集体中来!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4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