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药师】

  皮囊读书笔记

  在我偎在茶几边捧着这本书的时候,孩子爹偶尔瞄了一眼,说:臭皮囊。孩子接一句:“明明是《皮囊》嘛!”我不禁笑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一副皮囊,平时不有人自谦为臭皮囊吗。

  《皮囊》的作者叫蔡崇达,他在文章中却总是强调,他的亲人们都叫他“黑狗达”,这个接地气的称呼,也许最大的作用就是透露出他的故里情节。

  我最欣赏他刻画的那个“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蔡崇达用狠字总结阿太,她不怕孩子被水淹死,把儿子扔到湖里让他学游泳,一次被别人救上来就扔第二次,她说:“不过是个皮囊,有什么啊”。直到他儿子学会游泳。狠吧?我之所以会多说说这个“阿太”,不仅因为“阿太”是他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还因为九十多岁的阿太身上几乎有一种让我迷恋的旷达,简直是一种魔性。阿太是与这本书同名的第一篇文章。在书里,蔡崇达另外还写了很多人很多事,他的瘫痪在床多年的父亲,执着坚强又有点执拗的母亲。张美丽,阿小,文展,厚朴,每一个人都代表一种命运和追求。但也许是先入为主,我最欣赏的是“阿太”。

  读《皮囊》时我一直在想,那些故事也许都是真的吧,那么多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皮囊,盛放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现实进行着对抗。那种跨时间的对抗,最后不论结局如何,都是令人刺痛的。皮囊里有心,心就是灵魂,灵魂永远贪恋着这个皮囊。因为贪恋,所以会痛苦。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来时只拥有一副皮囊。死了,连皮囊都带不走。所以,故事淹没故事,痛苦笼罩着欢乐。

  《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他写《皮囊》的目的也许就是想在回忆和现实中帮助人们思考人活在世上的真正意义。他也没有认真刻板的去总结出什么真理,所有的文字都是在说存在。《皮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活在作者心里,其实有很多已经只剩下了灵魂,活在蔡崇达心里的灵魂。皮囊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灵魂有个安放的地方。“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蔡崇达是在痛楚的回忆中收集“那些因为太过在乎、太过珍贵,而被自己刻在骨头里的故事”。在书里他怀着痛楚,却不悲观,整本书虽然彰显的痛苦多过喜欢,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自己的迷茫,但安静而有构建的去对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这一点却是作者从始至终都没改变的。

  马塞尔·普鲁斯特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这是说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交集的气场是吗?

  蔡崇达的《皮囊》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其最大的魅力,就是让我在读的时候有期待性。也许因为是第一部作品,作者说:“有一些文章就像是从自己的骨子里抠出来的。”这种用心,也许作者以后的著作里还会有,但我感觉绝不会有第一部这样纯粹的真诚了。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3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