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会计基础】

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集中整治工作报告怎么写,有什么需要注意到的地方?下面是五度学习网http://www.wudu001.com分享的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集中整治工作报告 。供大家参考!

  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集中整治工作报告

  按照地委组织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基层办主任工作研讨会精神,扎实做好***地区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乡镇、村队、社区三个专题调研组,自11月21日-27日,社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新城街道新城社区和平街道新华社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入户走访、查阅档案等方式进行调研,先后召开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综治专干等社区干部座谈会2场,由社区居民代表、楼栋长代表参加的会议2场,由驻区地、市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1场,先后访谈人员40人,入户走访50户。

  一、基本情况

  ***市是***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市总人口17万人,由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36%。全市辖5乡1镇4场,1个牧民社区,3个街道办事处,145个村队,15个社区,辖区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 23057 户60978人。15个社区共设党组织24个,其中,党总支部11个,党支部15个,共有党员1145名。截止2013年10月底,***市共有社区干部295名。其中国家干部132名,聘用干部86名,公益性岗位75名,挂职和帮助工作2名。女干部176名,占总数的59.66%,少数民族干部94名,占总数的31.86%。党员干部117名,占总数的39.66%。团员41名, 占13.90%。30岁以下干部67名,占22.71%;30-35岁干部41名,占13.90%;35-40岁干部62名,占21.02%,40-45岁干部78名,占26.44%,45-50岁干部31名,占10.51%,45-50岁干部15名,占5.42%。社区干部中党代表10名,人大代表7名,政协委员3名。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由国家干部中的优秀党员担任。其中,3名党组织书记高配至正科级,10名为副科级,2名为副科级后备干部。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市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绿色***、人文***、宜居***、和谐***”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延伸社区党建工作平台,拓展社区服务范围,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居民、促进和谐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实行责任分解,落实“有人抓”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市委常委分工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点,15名县级领导担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建立了街道党委书记、分管党建领导、组织干部工作例会、专题专项督查等制度。仅2013年,市委主要领导先后4次深入村队社区,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通过座谈讨论、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基层办采取集中督查、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不断加大对落实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截止目前,共督查26次,对21类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二是开展专题述职,解决“不愿抓”的问题。市委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每年召开基层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专题述职会议,结合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就各党(工)委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工作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强了党委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社区,由街道党委牵头,召开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专题述职会议,促进社区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持创新推动,解决“不会抓”的问题。坚持典型推动,载体促动,不断激发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我市在社区全面推进了兼职委员、居民说事日、社区服务银行等一系列创新项目,先后打造了新华、新城、光明社区等一系列党建示范点。四是加强保障力度,解决“抓不好”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着重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资金上优先考虑、人力上切实保障,积极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社区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社区每年8万元,年底将增加至10万元;印发《***市党政机关事权下放实施方案(试行)》(塔市党办[2009]59号),要求市直23个相关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拔付一定数量的办公经费,有效解决了社区组织开展活动难的问题。五是规范制度建设,解决“抓不实”的问题。建立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议事机制等,形成“市委集体抓、书记带头抓、常委分工抓、组织部门专心致志抓”的新局面,促进党建工作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整体推进。

  (二)充实队伍,强化培训,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加强。一是以“十个一”活动为载体,打造服务型社区干部队伍。结合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社区为每名社区干部合理划分一个片区,在片区中深入开展了以“每年发放一张便民联系卡、组织开展主题实践一次活动,每半年走访一次片区居民家庭、征求一次居民意见建议,每月为弱势群体解决一个难题或困难,联系一户贫困户、联系一名大中专毕业生、联系一名下岗失业人员、联系一名高龄空巢老人、联系一名留守儿童”的“十个一”活动,拉近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群众的距离,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目前,全市252名社区干部、地区、市派工作组成员先后与联系居民结成帮扶对子560余对,通过走访慰问、电话了解、上门服务等形式帮助居民解决难点、热点问题120余件,既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又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同时,我市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有计划的选派社区骨干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社区干部视野,增加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2013年,先后选派50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赴疆外培训,在市委党校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社区业务骨干200名。二是以“十服务”活动为载体,打造乐于服务、甘愿奉献的志愿者队伍。重点围绕社区十大关爱群体,开展“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留守儿童、服务贫困户、服务大中专毕业生、服务下岗失业人员、服务高龄空巢老人、服务流动人口、服务老党员”的“十服务”活动,在社区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服务格局。截止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建立以党员、团员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5支600余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199次,参与志愿活动人员2311人次,受益群众6100余人次,其中,走访慰问关爱群体1000余人次,帮助关爱群体解决实际困难220余件次。三是以“双重”管理活动为载体,打造八小时外奉献社区的在职党员服务队伍。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将在职党员分类编入社区各类服务队,通过组织在职党员在节假日、业余时间开展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带头促进民族团结的“六带头”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目前,地、市1441余名在职党员活跃在社区组建的假日服务队中,成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的有效补充力量。四是以争当“六大员”活动为载体,打造奉献于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队伍。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离退休老教师、老公安、老政法、老模范、老红军等“五老”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在做好离退休老党员干部“四就近”工作的前提下,在离退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当“社会治安协管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扶贫帮困帮带员、法律法规咨询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的“六大员”活动,在辖区形成了社区服务离退休党员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服务社区居民的社区循环服务链。目前,全市15个社区活跃着600余名“五老”人员,他们利用节假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30余场次,结对帮扶贫困户100余人,调解邻里纠纷矛盾200余人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50余人次。

  (三)建强阵地,完善设施,社区办公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一是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加强社区阵地建设。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和援疆建设项目等形式,整合资金2300多万元,加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截止目前,15个社区均建成400平方米以上办公阵地。其中:400平方米以上8个,500平方米以上3个,1000平方米以上办公阵地5个。各社区统一设置了“八站一室”服务平台(党员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体育服务站、综治维稳服务站、流动人口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内部设施达到了“十一个有”,即:有活动器材、有电脑、有电视、有VCD或投影、有打印机、有电话、有图书、有学习园地、有资料柜、有公开栏、有监控系统。二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及时收集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各社区在社区及小区醒目处设置意见箱50余个,并在小区内设置了300余块便民服务栏;同时,各社区结合综合办公楼格局,分别在办公楼内设置了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戏曲室、舞蹈室、悄悄话室、残疾人康复室、居民说事厅等,购置了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居民的服务需求。三是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抓手,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在13个社区建立社区联合党委,制定了《***市社区联合党委工作规范》,建立144个不同定位的功能型党支部、291个功能型党小组,初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以建制性党组织为主体、功能型党组织为支撑的社区党组织架构。通过划分责任区、认领公益岗位、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

  (四)把握关键,重点突破,提升社区维护稳定和服务居民的能力。一是以巩固社区“三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投入696.59余万元,启动并完成了15个社区三化建设,全市共封闭小区138个(全封闭65个、半封闭45个、局部封闭28个),目前,设置治安岗亭15个,建立社区警务室15个,配备社区民警26名、协警48名、民兵140人,组建由550余名楼栋长(巷道长)、600名低保户组成的治安义务巡逻队伍。安装摄像头622个,视频监控室15个,LED电子屏17块,小区喇叭55个,电子巡更43个,建立小区警卫室34个,安装小区大门59个,配备小区保安69个;成立3个街道群众工作站、15个群众工作室,建立了15个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年初以来,清查流动人口6764人,出租房屋924户1848间。结合社区“三化”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治安力量,按照“一三六”的人员配置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 ,配备了头盔、警棍等防爆器材;围绕“平安社区”、“五无社区”的标准,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完善巡防体系建设,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引导职能部门、辖区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创建;认真做好公共安全、应急防范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处突机制,制定预案、建立应急处突队伍,进行常态性拉练等活动,营造“安居”家园,提升居民的“安全感”。二是深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四类管理法”。按照构成广泛、数量充足的要求,建立了一支1683人的楼栋(单元)长队伍,按照1020户1名的原则设立了1418名信息员,在全市形成了街巷有人巡、院落有人守、楼栋有人看的三级巡防网络;充分发挥楼栋长(巷道长)、信息员“两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传递网络,形成舆情汇集研判制度,拓宽信息源和解决渠道;充分发挥楼栋长、信息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发生纠纷情况,掌握纠纷信息。并经常倾听社区居民的心声,对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并重点解决居民所面临的困难,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三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以法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采用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法制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火、防盗、反邪教、反恐维稳、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识。如:邀请社区民警对辖区内青少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识讲座,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识、家庭法律意识、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四是切实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强化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人士谈话“两项制度”的落实。在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及时掌握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十八大精神等的宣传。五是深化共驻共建。调整县级领导干部社区联系点,在市直单位部门中开展包联帮扶社区工作,将98个市直单位部门与15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确定15个牵头单位,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截止目前,156个地、市单位参与到社区结对共建活动中,确定共建事项91个。如:***地区邮政局为新城社区捐助1万元的办公经费,制作了10块文明引导牌;***市农村信用联社在社区认领20名贫困学生,每学期为每人资助500元等。

  (五)创新载体,优化服务,增强社区党建的影响力。一是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以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为契机,按照“提升品位、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要求,建设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实行AB岗工作制,提高服务效率,建立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全程代办等工作制度,推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手揽子解决”的服务模式,实现“进一扇门、办百项事”的服务需求。二是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投入资金15万元,在新华、新城、光明社区搭建了社区门户网站,分别设置1部电子触摸屏,将社区的基本情况、办事流程、特色服务等输入其中,通过搭建社区站户网站、设置电子触摸屏,建立居民与社区零距离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同时,15个社区设备19部#8键(维稳手机),有效提升社区对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等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处置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数字城乡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配备移动终端手机30部,更新电脑15台,15个社区均完成了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并能及时更新。三是推行居民说事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截止目前,15个社区开展“说事”活动125次,已接待居民来访500余人次,受理居民反映水、电、暖、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方面问题176项,已办结169项,解决居民急难烦心事197例,化解邻里纠纷123起,调解家庭矛盾111件。四是深化志愿服务,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制定《***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截止目前,15个社区建立了以地、市在职党员及辖区内各类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65支、招募各类志愿者1441人,开展志愿服务529次,惠及老弱病残孤等城市弱势群体2895人次。五是做实“四个面向”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广泛开展救助保障、计生服务、普法维权等100多项社区服务活动,扎实做好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六是突出品牌服务,着力打造温馨家园。进一步深化爱心驿站、爱心基金超市、六点半学校、五彩志愿者服务、爱心基金超市、社区QQ群、党员会客厅、居民说事日、十五分钟服务圈等社会化服务品牌,大力推行365无假日服务、错时工作、全程代办等工作制。截止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1个(塔尔巴哈台社区),自治区级党建示范社区1个(杜别克)、自治区级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2个(杜别克、光明),自治区级文明社区3个(杜别克、光明、商业),自治区体育示范社区1个(杜别克)、自治区级科普社区2个(杜别克、建设)、自治区敬老模范社区1个(杜别克)、自治区级文化社区1个(公园),初步形成了“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一个社区一个品牌”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培育和繁荣社区文化。社区党组织围绕“文化立市、生态美区、旅游富民、边贸兴业”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和繁荣社区文化。一是抓好阵地建设。将采取“党费补一部分、街道出一部分、社区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在各社区开辟了阅览室、娱乐室、文化活动室、阅报栏及各类宣传栏和宣传橱窗,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提供广阔舞台。二是抓好队伍建设。整合辖区力量,建立了夕阳美艺术团、波尔卡艺术团等10余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如,杜别克社区的夕阳美老年艺术团、健身舞蹈队已成为我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三是抓好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五好党建楼栋”、“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依托“道德讲堂”深入开展“四德”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围绕“六个一”(一次宣传、一堂党课、一场恳谈、一次图片展、一次大讨论)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和谐相处,努力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四是抓好精品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注重抓精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杜别克街道的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和平街道建设社区的“居民邻里节”等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有效地凝聚了群众人、教育了群众、感染了群众。同时,积极做好***市多民族融合文化、口岸文化、戍边文化的学习、挖掘和宣传工作力度,在把***市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县市上着力。

  三、***市社区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反恐维稳的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一是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作为地委、行署所在地,是进入新疆的重要门户,长期以来一直处在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前沿。但受境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市至哈萨克斯坦东哈州乌尔加县“三日游”边境旅游线路的开通,我市的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自“7.5”以来,重大活动多、大事要事多、政治敏感时段相对集中,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以来长达近5个月的时间都处在维稳工作上,社区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造成工作人员身心疲惫,个别社区和干部在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及维稳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思想。认为问题大多出现在东疆和南疆,相对而言北疆尤其是***比较稳定,不存在安全隐患。思想上过于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二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社区理论、社区思想、社区概念,对一些领导干部和城镇居民仍然较为陌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的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许多“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落户社区。有些领导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模糊认识,思想观念未能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重经济、轻党建。同时,社会和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有的下岗职工党员不相信社区、单位党员瞧不起社区、离退休党员顾不上社区、纯居民党员帮不上社区。部分辖区单位认为社区建设只是街道社区的事,与自己无关,有时在街道党委的号召和社区党组织上门做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参与一些社区共建活动,但形式上是被动型而非贡献型,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还不高,从而形成社区党建“一头热”的现象,还有些单位党组织不知道在社区党建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

  三是宣传上不够到位。社区的维稳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各方思想认同,形成合力。但是一些社区的干部思想认识有差异、职责任务不明确。以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例,即对每个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都掌握是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地方却简单地理解为死记硬背,还有许多社区,社区干部没有做到深入居民家庭,没有做到熟悉门面人头,没有做到同居民群众打成一片。在走访中发现,有些社区相当一部分居民至今还不知社区书记、主任是谁。一些街道办公人员和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深,对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政策性问题把握不准;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汉族干部和警务人员不懂“双语”,与少数民族居民不能直接沟通等。加上文化市场监管不力,全疆乃至全地区对文化经营场所、摊点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网络,从源头上没有根本杜绝非法宗教及反动宣传品的流动渠道,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手段日益加剧,技术手段尚无法控制。在反恐工作机制方面,信息员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不高,收集信息的手段单一,甄别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分析不强。

  四是警务室建设滞后。***市维稳、综治工作牵制了大量公安基层警力,加上社区警力的配置本身不多,社区民警还要承担大量各项安保工作任务,牵制了社区民警投入社区开展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有的社区干部和居民反映,警务室是有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服务承诺也都挂在墙上,但往往有事就找不到人,有的警务室几天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民警来工作,警务室是空架子。另外,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的社区警务室有一定的办公条件和环境,但在一些办公用房本身就比较紧张的社区,尤其是在部分社区,社区警务室空间小,环境差,设施落后。投入的社区警务工作经费,虽然每年在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求。协警工作待遇偏低,业务素质不高,导致人员不稳定。硬件建设和装备现代化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等问题,也是影响社区警务工作实效的重要因素。

  五是机制运作不协调。政府对社区的法定职能界定不清导致社区各项行政工作应接不暇。尤其是社区管理的弱化和淡化,已经成为社区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街道和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与自身的职权状况存在很大的矛盾,突出表现为责大、权小,以致社区党组织在履行社区建设的政治责任方面,在组织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都显得鞭长莫及。另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和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随着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渐下移,上级党、政部门纷纷把工作职能、工作任务延伸到街道和社区,但是在职能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投入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并没有相应让出财政的投入,从而就使原本就缺乏条件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享受不到相应的财力支持,即未能完全做到“费随事转”。这样,一方面使社区承担了太多的政府职能,工作呈行政化倾向,成为“经济、行政、社会复合体”,社区自治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疲于应付,这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使社区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和掌握社情动态上,社区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社区干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的发展壮大,居民数量也在不断膨胀。社区专职队伍单薄、人员缺少。目前,***市3个街道15个社区,35岁以下108名,占社区干部总数的39.61%,40岁以上干部125名,占社区干部总数的42.37%。高中及中专学历127名,占社区干部总数的43.05%。总的来看,社区干部队伍存在聘用干部及其它人员占主体、整体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女性据多等问题。二是社区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承担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多,社区工作的系统性也越来越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社区干部缺乏社区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系统理论知识,对怎样做好社区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缺乏科学的思考和正确的定位,工作思路不宽,组织领导能力不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差,社区管理层次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与日益拓展的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不相适应。三是部分社区干部责任心不强,创新意识有待加强。一部分社区干部服务意识较差。没有牢固树立“立足社区、服务于民”的思想,把社区工作简单的看成是“上传下达”,社区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由于目前社区干部流动性差,一般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因而养成惯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任务等上级安排,办事凭老经验、老方法,工作上习惯于听命于街道办事处的指令,自主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四是社区聘用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定。社区干部待遇偏低,导致一些社区干部积极性不高,对工作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全市15个社区共有聘用干部86名。这部分干部在社区工作时间长,积累了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在各社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聘用人员依然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2008年以来我市通过竞争上岗,仅将24名社区干部的工资提高到8001000元,由财政交纳“五金”,仍有62名社区干部仅享受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且未交纳“五金”。由于经济收入上的悬殊,这部分聘用人员虽然人在社区工作,但始终心存另谋职业的想法。五是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目前社区管理的党员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毕业生及退伍军人,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往往是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后,便外出务工并更换联系方式,几乎不主动与社区党支部联系,加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党性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出现党费收缴不上、组织生活组织不起来等问题,给社区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市各社区基本上都有办公阵地,但阵地面积各不相同,有的社区阵地面积较小,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办公。受办公经费的限制,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数额也比较少,需要开展的活动又比较多,社区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专项经费和场所,因此社区开展活动,很多都是社区居民自己掏钱做服装、租场地、购道具等。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但现实中,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针对面还不够宽广。这些与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社区文化专干缺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一些社区委员会中基本没有设文化专干,社区文化开展工作一般部是社区委员会其他干部凭借老一套经验或依靠社区中热心社区建设的文艺、体育人才等开展的,形式略显单一。受办公场所的限制,有些社区不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和开展文体活动,党员意见很大。

  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集中整治工作报告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工作部署,辽阳市从20xx年4月在全市249个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近一段时间,市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市77个软弱涣散村和7个软弱涣散社区进行了逐一调研,对160个软弱涣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整顿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整顿成效及主要经验

  开展整顿以来,经过市、县(市)区、乡镇(街)、村(社区)四级联动,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绝大多数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实现了转化和基本转化,整顿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 加强了 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 调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班子34个,调整书记24名、主任6名,选派村“第一书记”77名,下派社区干部7名。在软弱涣散村(社区)中新发展99名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8名,充实后备干部103名。举办各类培训班24个,培训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书记215人次,党员干部679人次。开展了先进村、企业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结对共建”,77个先进村、77个企业与77个软弱涣散村结成帮扶对子。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扩面提质”工程,实现党的工作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

  二是 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结合深化共产党 员先锋工程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项目,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230个、划分共产党员责任区323个、组建共产党员先锋队95个、认领共产党员先锋工程项目32个,参与党员3823人次。在村和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站45个、党员代办点57个,为群众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等各类服务253次。

  三是 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全 市77个软弱涣散村中,新修村路115公里,修建桥梁16座,修建农田水利设施项目24个,铺设61条自来水管线,解决了3122农户吃水难或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 织活动场所53个,修建文化广场 35处。 针对环境脏乱差问题,以党员为主体,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软弱涣散村在村容村貌上得到明显改观 。在7个软弱涣散社区中,有2个社区新建了活动场所。

  四是 转变了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28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在28个软弱涣散村建立了联系点,168名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村(社区)建立了联系点,84个市直部门和单位与软弱涣散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每个乡镇(街)至少有1名主要领导包村(社区)指导。全市425名领导干部按照“一走访三推动”工作要求,深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研究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共为软弱涣散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送钱物合计26.5万元,帮助困难户脱贫57户,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就学57人。通过建立联系点、结对帮扶、驻村工作、扶贫帮困等方式,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有效转变, 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

  五是 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推进软弱涣散村的产业发展多方联动,实施各类经济发展项目149个,带动农户1363户,组织农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976人次,在软弱涣散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8个,其他党群合作组织61个。有17个软弱涣散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业”。软弱涣散村村民户均增收1330元。

  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到,全市各级组织和部门从各自实际出发,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整顿思路并采取了有效的整顿措施,促进了软弱涣散村(社区)的转化提高,积累了有益的整顿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是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对抓整顿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压力传导。市委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专项工作进行部署和推进,确定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进行研究和安排。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就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党组织建设等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研究、一项一项抓督促、抓落实。有关县(市)区、乡镇(街)及帮扶部门对抓整顿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的感情和精力,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来越充分。

  二是 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转化提供了长效保障。 各级党组织把健全完善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特别是把落实 “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作为重点,凡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并经乡镇(街)党委、政府审核,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和保障,推进了村级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是 整合各级部门资源,是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各级党组织把加强资源整合作为促进软弱涣散村(社区)转化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组织、农业、扶贫、民政、财政、交通、水务、环保、体育、文化、农信社等部门的作用。各有关部门以整顿为切入点,把各方面的涉农资金、资源汇聚到一起,统筹谋划,统一使用,集中力量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部门在整顿工作中的突出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四是 实行困地制宜、分类施策,能更好解决基层突出问题。对于需要重点整顿的突出问题,我们以县(市)区为单位,分类聚焦,下猛药、出重拳,一个一个进行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对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不健全、特别是没有基层组织负责人的,采取组织选举、上级下派等办法配齐配强;对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大基础投入、改善服务条件等办法,提升服务功能;对工作不在状态、班子内耗严重、组织制度形同虚设的,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统筹解决;对村务居务财务和民主管理混乱的,认真进行清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征地拆迁、信访和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加强综合治理,等等。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虽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 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盲目追求高标准。目 前,77个村中有27个村因“无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被列为“软弱涣散”。此外还有34个软弱涣散村活动场所因为危房、狭小或破旧等原因,也有建设的需求和安排。这61个村中,有资金缺口的合计38个村,总涉及金额949万元。在建设中,有些村盲目追求高标准,在没有建设资金来源保障情况下,寄希望于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村级债务的增加埋下了隐患。

  二是 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中,由下派干部和第一书记担任负责人的有13个,占17%。部分非公企业还没有配备党组织书记。一些村、社区、非公企业的班子不健全,班子建设问题还没有引起各级党组织的足够重视。

  三是 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不足。各软弱涣散村每年得到的转移支付资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部分)有较大差距,多的10万元以上,少的不足3万元,部分村达不到省里规定的2013年7.25万元的标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四是 农业产业单一乏力。各软弱涣散村的主导产业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靠天吃饭的问题比较普遍,经济上大幅增收很难实现。像唐马镇寨吕塘坊村的品牌大米“鹤野大米”、黄泥洼镇烟台村的“坝外地抢茬种植”等特色产业突出的情况并不多见,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短期内仍然很难解决。

  五是 村民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已经运行20多年,大多出现管道老化等问题。农村道路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村通,屯通工程只覆盖到少数村。目前,77个软弱涣散村中,仍有33个村中的90个屯存在饮水难(或不安全)问题,有28个村的村路、巷路和田间作业路的状况较差。

  六是 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绝大多数下派的第一书记能够帮助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在作用发挥上没有充分体现出“第一”。一些下派干部缺乏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有的干部没有真正植根基层,没有找到自身优势与基层需求的结合点,一些村官到村里还存在浮在表面的现象。

  七是 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方面存在问题。目前,在农村基层仍然存在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农村党员中,老龄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2013年全市531个行政村仅发展农民党员369名,比前两年有大幅度减少。农村年轻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乡村两级党组织对发展党员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紧密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研究解决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市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尽早实现转化提高,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一是 从严管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切实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抓好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农村(社区)发展党员工作,力争做到每个村(社区)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建立发展党员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培训,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惩处力度。

  二是 完善机制,配强配齐村(社区)班子。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坚持多渠道选人,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的人选拔到基层班子中。加强教育培训,做到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 发挥优势,加强第一书记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管理。坚持高标准,结合农村基层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第一”作用,谋划全局、把握方向、加强指导、推动工作。抓好第一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促使第一书记积极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 注重历练,抓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安排村官从基础工作做起,从一些为群众代办事项中做起,让村官在为民办事中不断成长,进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欢迎。建议省委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中,提高地方的权重,把大学生村官2年的基层工作表现作为将来能否参加考试的一个重要评价参考。

  (二)解决突出问题,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 大力扶植,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大对经济落后村的扶持力度,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培育先进典型,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推动惠农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山区中草药种植、食用菌等方面的政策技术支持力度。

  二是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帮扶部门职能作用。探索建立系统高效的资源整顿平台、健全完善整合工作制度和办法,有效整合资源,加大对口结对帮扶力度。统筹解决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关交通、饮水、产业规划等突出问题。近期建议交通、水务、农委等业务职能部门牵头分类调查了解情况,对涉及软弱涣散村的道路建设、饮水工程等方面在明年的工作安排中优先考虑,分别拿出解决方案逐步加以解决。

  三是 提高标准,切实保障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以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保障为主体,解决好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问题。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对村级党建工作经费予以补助的通知》(辽组通字[2014]58号)文件要求,落实辽阳市村级党建工作经费,保证每村每年不少于2万元。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辽财改[2014]42号),从2014年开始,在测算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均衡性转移支付时,将村级支出测算标准从原来的平均每村7.25万元提高到9.65万元。根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需要,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基层党建工作基金。

  四是 量力而行,积极推动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活动场所建设中防止盲目追求高标准、举债搞建设。落实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投入政策,切实发挥发改、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援建,3年内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社区工作用房建设监管力度,在新建开发住宅小区时,要求将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备到位。

  (三)巩固整顿成果,建立软弱涣散整顿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 着眼长远,坚持长期问题用长远办法来解决。对于解决产业发展、富民强村的问题,历史遗留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村屯环境整治需要长期坚持的问题等等,在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的整顿期限结束后,联系领导和帮扶单位不脱钩,派驻干部和工作组不撤离,延长整顿的周期,巩固扩大整顿成果。同时,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期排查整顿和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 上下联动,督促推动整顿工作开展。市委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整合、分类指导工作,县(市)区要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分类整治,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要亲自抓整顿工作,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自加压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各级联系领导年底前要再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1次,帮扶单位要集中帮助解决一两件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纳入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狠抓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

  三是 狠抓落实,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保证村级各项事务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完善社区“两委”议事协调机制,推广社区事务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党群议事会等做法,全面推进党务、居务公开,鼓励社区党员、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社区事务。

  四是 规范服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共产党员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深化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等载体活动,深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明确服务目标,健全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方式,完善上下对接的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着力形成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难事不出县(市)区的为民服务新格局。同时,积极应对群众迸发出的跳广场舞的热情,因势利导,发挥好这个“露天会议室”的作用把群众凝聚起来,在这个场所中融入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打造成为集宣传引导、信息服务、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