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作文】

试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范文网在线网http://www.01hn.com/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作文(1)

  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重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浴室安而飨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和古意到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

  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的变化。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样式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说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奔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宋人重沉香,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香也是核心。调和众香之作香饼,从两宋多香方来看,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多有相通。而宋人所喜者又有“燕沉”,即用蒸馏香水多方法熏制水沉香,调配出个性化的香气。类似的办法宋人发明了不少。

  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合香之法,两宋已经完全本土化。本草学的发展此际达到一个高潮,园艺学的发达也可谓空前。牡丹、梅、菊等各有专谱,“更将花谱通香谱”乃是必然,成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不过寻常所用毕竟以线香为多,大众化多佛事活动更是如此。

  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进入现代社会,香事被国人遗忘了好久。近年出现了“香文化”热,面对久违的香事,我们应去追索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始末源流,了解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

  (摘编自扬之水《小阁幽窗,到处都香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土救援的香事又祭祀的传统,即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祭飨祖先神灵;也有实用的传统,即焚香祛除秽气,获取芳馨。

  B.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C.水沉香是制作“龙涎香品”的基础原料,也是宋代制作香饼的核心原料,从它的使用可了解宋代用香的大概情况。

  D.宋代把一些园艺花卉用作合香的新原料,创新了合香的制作,形成了重要的特色,这与当时园艺学空前发达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明显的增加了文章内容从而改变了句意范围的错法。回文定位可以找到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原文为 “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可知选项中“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是正确的。但是“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这句与原文相比,增加了“沉香就与”这几个字,扩大了合香主要原料的范围,因此错误。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香具的变化是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之一,而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除了香具的用途之外,另一个就是香料。

  B.香炉因用途不同,在式样和风格上有雅俗之别。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最后演变,新创的香炉形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C.焚香历史悠久,魏晋时期就已存在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直到明清仍未曾断绝。宋代,焚香甚至成为士人对一种生活情趣。

  D.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只是被当作是室内的陈设。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改变了原文的内容,导致句意的改变。回文定位到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到“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可见,选项中的“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为正确,但是“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焚香倒在其次”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的外来香事并没有在中土自成体系,而是被吸收同化,融入到中土传统的香事习俗中。

  B.宋代合香技术在原料使用以及制作方法上比前代更具多样性,调和众香的基本原则于现代调香工艺存在不少相同之处。

  C.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在人们平常用香中居多,在大众化佛事活动中更是广泛使用,但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

  D.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宋代香事的清韵,但由于宋人焚香没有仪式化成分,这种清韵仔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可有可无。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强加了逻辑关系。当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时,如果看到选项中存在着逻辑关联词,就一定要注意其逻辑的正确与否。回文定位涉及“明清士人”和“仪式化”的内容分别位于第三自然段的“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奔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以及倒数第二自然段的“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两者并没有逻辑联系,只是分别叙述了“宋代人的清韵”以及“明清士人失去了清韵”这两个事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①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绖入都门②,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补充注释:①福王:朱由崧(1607—1646) 即南明弘光帝。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袭福王。次年李自成克北京,乃南逃淮安,由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至南京,先称监国,旋即称帝,建元弘光。昏庸腐朽,追逐声色,任用非人,置国事于不问。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占南京,遂走芜湖依黄得功。旋被俘送北京,次年被杀。

  ②懋第衰绖入都门:此时明朝首都北京已被清兵占领,左懋第身穿孝服回到北京,原本想要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崇祯帝,但没有得到允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答案]C [解析]左懋第陈述的是“四弊”,所以应断为“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令”是让,不能和“策”连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答案]B [解析]先帝不能指前朝的皇帝。

  补充:

  (1)鸿胪寺,hóng lú sì,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2)三公九卿:秦朝时确立的中央官制,三公是古时辅助国君的三个最高官员,九卿是中央政府的9个高级官员。周代曾经出现过“三公六卿”,分别以辅佐皇帝的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以冢宰(总管军政)、司马(负责军务)、司寇(分管刑罚)、司空(负责工程)、司徒(负责民政)、宗伯(负责礼仪)为六卿。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从李斯建议,建立了以皇帝为尊,以三公九卿为中央官制的中央集权制。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主管全国行政;太尉负责总揽全国军政;御史大夫则负责皇帝与群臣的沟通并监督群臣。

  九卿分别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为九卿之首。后改为“太常”)、郎中令(领导宫廷侍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后改为“大理”)、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事务,后改为“大鸿胪”)、宗正(分管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赋税徭役,后改为大司农)、少府(负责宫廷财政)。自秦至两晋,各王朝都以三公九卿制为基本的中央官制构架,直到隋朝文帝创立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才宣告结束。但事实上,三省六部制乃受到三公九卿制了影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次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朝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而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章降清之后,曾经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答案]B [解析]原文“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意思是更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能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选项把顺序弄颠倒了。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1)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2)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借此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前往。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作文(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 9题。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①。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②。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

  这首词化用了“秦山晋水”和“禹甸”两典故。“秦山晋水”出自张炎《玉漏迟》,“禹甸”则出自诗经《诗.小雅.信南山》,而化用两典故也应该只表达东坡自己内心对杭州州地方由衷赞美。因“禹甸”好像词典里意思泛指中国之地。用于此处足见东坡对当时杭州高度评价,觉得杭州美不胜收。

  禹甸:本谓禹所垦辟之地。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补充:《阳关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8.词的上片“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阳关”指送别之歌,“莫唱阳关”,直接抒写出别而不伤的旷放之情,奠定了本词通脱的感情主调;“秦山禹甸”突出会稽是一个历史悠久、令人神往的好地方,间接表达出劝留之意,使情感表达推进一层。

  [解析]诗歌作用题要抓住“内容”“结构”“情感”三个重要的答题步骤。“内容”方面要答出诗歌描写的景色和渲染的氛围;“结构”方面首先要区分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所在的位置,该诗句的关键词在句首,句首的结构作用有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最后“情感”是重点,要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

  9.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

  [解析]首先确定“超脱”这样的词会用来形容诗歌的语言还是意境,这里应该是意境。然后根据诗歌具体的内容分析诗句——稍微翻译下诗句,最后总结诗歌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山路极其曲折、迂回的情形。

  (3)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范仲淹表达自己思念故乡,但因战争没有取胜而不能返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新年康乃馨 金光

  说实在话,这样的天气她坐在这儿很委屈。可委屈有什么用啊,生活就是这样艰辛。只有这样坐着,每天看着一个个人从车站走出了,站在她面前拨打电话,然后付费,她才能有收入。

  她只有17岁,这个年龄应该上高中。可不行,她得坐守这个讨厌的电话亭。自从她爸爸出了车祸,她守在这儿已经三年多了。她想,她还得继续守下去。守到什么时候,鬼知道。

  现在是除夕夜,远处要已有爆竹在响了,透过铁皮房的窗口往外望去,能看到天空中不时升起的礼花。铁皮房里冷极了,她冻得瑟瑟发抖,不停地两手搓着,哈着气温暖有点儿僵硬的双手,但这几乎没什么作用。

  她的世界就是这两个平方米,一天到晚看着人来人往,每张面孔她都陌生,偶尔会有一个人在她面前停留一下,拿起放在窗口的电话拨打,然后问多少钱,她就看看计价器上显示的时间,说出准确的价格。对面的人匆匆付账,没有人多看她一眼。

  母亲下岗了,弟弟要上学。母亲就把她爸爸生前经营的电话亭交给了她,自己到菜市场卖菜。在这儿,没有人肯向她说一句多余的话。她还兼营着一些畅销杂志,没事的时候总爱低着头翻看。她从来都是轻轻地仔细翻动着,怕把杂志翻旧了卖不出去。杂志看起来很新,可哪一个角落都有她的目光。但这会儿和往常可不一样,她异常孤单,听着远处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她多想锁了铁皮房回家啊。可她不能,后面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趟向东或向西的火车经过,说不定会有一些下车的人要来打电话,她得这样待着,直到最后一趟车驶过。

  第一恋人从她面前走过,那女的一袭长发,紧紧地依偎在男的胸前,留下长长的影子慢慢地晃动着。她起先看的是那对恋人,等他们从她的窗口走过,她便盯着那影子看,直到影子完全从她的视线里消失,她又转回目光,搓着手,看远互不时升腾的礼花。

  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电话里传来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声音:“朋友们,再过五分钟,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期待这一美好的时刻吧!”电话里,妈妈说的什么她一点儿也没听到。

  “您好,打一个电话好吗?”突然,一张微笑的脸出现在窗口,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小伙子。她一愣神,立刻笑着点了点头。她想,今天是除夕夜,很多人从外地匆匆往家里赶。她故意把脸侧向一边,不去听他的声音。

  电话很快打完了,小伙子放下电话,依然微笑看着她:“冷吗?”

  “不冷。”她也笑笑,望着那张笑脸。

  “我不信,肯定冷。”他调皮地说着,然后掏出钱包,拿出一张百元纸币递给了她。

  “对、对不起,找不开。”她的确没有那么多的零钱找他,她有点儿抱歉。

  小伙子头一抬,指着她身后的杂志说:“那我买你一本杂志吧,这样总能找开了。”

  “那也找不开。”

  小伙子有点儿为难了,踌躇了一会儿,毫无办法。

  她说:“你走吧,不收你钱了。”

  小伙子不好意思了:“那怎么行啊?”

  “咋不行,你快回家吧,家里人等着你呢。”

  小伙子沉默了一会儿,只好向她点了点头,离开了。

  她重新把计价器归了零,正要抬头眺望远处的礼花,忽然看见刚才小伙子递过来的那百元钞票躺在电话机旁边。她一愣,立刻拿起钱,门一关追了出去。幸好,小伙子还没有走远,她一喊,他停了下来。

  “钱忘记了!”她走上前递给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小伙子接过钱,反复在双手中递换着。“不为什么,这是你的钱呀。”她淡淡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小伙子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消失在车站广场......

  早晨,阳光洒满了车站广场。她在爆竹声中醒来,这才意识到是新年了。她打开那扇冰冷的铁皮房门,向外张望,忽然愣在了那儿:门前站着一位邮差,正要举手敲她的铁皮门。那邮差手里捧着一束正在怒放的康乃馨,递给她,然后拿出一张签单让她签字。她懵懂地签了字,邮差转身就走。她喊住了邮差:“谁送的?”邮差指着花儿说:“他没留名字。”她便去看那束花儿,发现花丛中有一张小卡片:“但愿新年花盛开。”落款是“昨夜归人”。她的头“嗡”的一声,眼泪突然顺脸而下。

  这是她真正的新年,有人知道了她的存在。

  这时,一位老者走过来,拿起电话。打完了,问道:“姑娘,多少钱?”

  “免费。”她高兴地回答,“今天是新年。”说完,看了一眼面前的老人,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车祸去世,母亲下岗,弟弟要上学,为了分担家庭的压力,三年前“她”便开始守着电话亭,今年过年也得守,为此“她”感到很委屈。

  B.电话亭一天到晚人来人往,除偶尔有人拨打电话外,却没有人多看“她”一眼,肯向“她”说一句多余的话,这里折射出当下人际关系的冷漠。

  C.小说写一对恋人从“她”面前走过,“她”痴痴地盯着那对恋人看,直到他们的影子完全从“她”视线里消失,这里写出来少女内心对爱的渴望。

  D.小说多次描写除夕夜远处的爆竹声和升腾的礼花,与“她”坐守的狭小的、冰冷的铁皮房形成了鲜明反差,衬托出人物境遇凄凉孤单、精神空虚。

  E.小说写“她”新年早晨惊喜地收到一束怒放的康乃馨和一张温馨的小卡片,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突转,这一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答案]E(3分),A(2分),C(1分)

  [解析]B项“折射出当下人际关系冷漠”太过严重;C项“内心对爱的渴望”不完整;D项“精神空虚”错。

  (2)小说在刻画“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懂事明理。虽然只有17岁,却为了支撑家庭,苦守电话亭三年多。②诚实本分。发现小伙子好意落下的一百元钱,她立刻追出去奉还。③善良大方。为了让小伙子尽早回家,让老人新年快乐,她不收话费。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的形象,需从情节体味人物性格。本篇小说可分为三个主要情节:一是“她”独守电话亭;二是小伙子来电话亭;三是“她”收到康乃馨。每一情节可对应出“她”的性格。答题时需联系文本具体分析。

  (3)小说中的“新年康乃馨”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小伙子在新年第一天通过邮差给“她”送去一束康乃馨,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尊敬和祝福。②“她”收到了康乃馨,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③新年康乃馨的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弱势群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关爱传递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某一物象的作用,答题时需要考虑①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本题中需要考虑康乃馨在文中内容的作用以及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她”坐守电话亭三年多,小说只截取新年这个时间点来讲述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从微型小说特征上看,聚焦“新年”这一瞬间讲述“她”三年多的故事,可以使叙述更紧凑;②从情节处理上看,正是年关,“她”的处境才有可能引发他人关注,从而出现情节陡然转变,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③从人物刻画上看,新年环境中“她”内心更为敏感,截取新年时间点有助于发掘与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④从思想内涵上看,选择新年切入现实,艺术地再现社会弱势群体真实生活,有助于读者窥斑见豹、见微知著,深化对人生和社会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答情节题时需要考虑情节与情节的关系、情节与人物形象的表现、情节对主题表现的作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

  1933年9月,16岁的徐舜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毕业后到杭州笔桥飞机制造厂工作。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笔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1944年9月他被派往美国学习航空,参加了FD-I飞机的设计工作,学成回国后从事运输机设计等工作。1949年春,徐舜寿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他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

  建国初期,中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1953年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周恩来总理为航空工业提出了“有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的战略发展方针。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在沈阳创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首批受命组件飞机设计的有徐舜寿、顾诵芬、陈一坚等,同时还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百名科技人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未设计飞机设计。徐舜寿被任命为设计室主任。

  当时空军学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后三点起落架式的雅克-11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为了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经过反复思考和仔细分析论证,徐舜寿认为,第一架飞机应当是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后定名为歼教1飞机)。这不仅是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也是新中国射击队伍建设的需要,况且,中国初步积累了生产、使用和维修飞机的经验,并成功仿制了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战斗机;同时,我国已经具有制造喷气歼击机的工业基础。

  徐舜寿很重视苏式飞机的研究,到任后也倡导设计人员认真研究苏联各类型号的飞机和各种技术手段,而他的设计思路并没有被苏式飞机框住,他的想法是“学习苏联,参考英美”,稳步前进。因而,他在后来歼教1的设计中,选用了美英的两侧进气方式,而没有沿袭苏联传统的机头进气方式。这种两侧进气的布局先后被用到我国的强5飞机以及一系列新的战斗机上,后来苏联自己设计的飞机也改用了两侧进气。

  1958年7月26日,正式试机。首飞成功后,叶剑英元帅特地从北京赶到沈阳参加了歼教1的庆功会,并观看课歼教的精彩飞行表演。

  这一年大跃进开始,飞机设计室曾提出设计超音速歼击机的设想,初始方案尚比较实事求是:马赫数1.4,升限18000米。由于形势变化,飞机设计指标一路攀升:马赫数急剧上升至1.8,2.0。看到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种种现象,徐舜寿大胆直言: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研制这一种飞机的条件。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徐舜寿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伍修权将军曾撰文回忆他:“生于江南水乡,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足迹遍及全国,并且长期生活在北方,每次调动,他从不讲条件、地点,往往只有一句话,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

  解放初期,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1953年,四局的情报资料部门新到了俄文版本《飞机强度学》,徐舜寿看到后,当即着手将其翻译出来,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设计室成立初期,飞机设计资料奇缺,徐舜寿要求设计人员收集当时国内已有的苏联米格和雅克飞机的各种资料,每次有人去北京出差,他都会嘱托购置和预定美英等国的航空期刊、书籍,引导青年技术人员不断学习。

  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他把能请来的专家都请来,给设计人员授课,传授飞机设计的经验。文革中他逼写汇报材料时这样写道:‘开始设计歼教1以后,经常请些教授来讲课,我当时在心里是有一张名单的:风调试验ⅹⅹⅹ,气动力学ⅹⅹⅹ,操纵稳定ⅹⅹⅹ,结构强度ⅹⅹⅹ等等“徐舜寿故意隐去了这些专家的姓名,显然担心这些人受到了牵连。据顾诵芬院士回忆,这些隐去的人都是我国出色的专家、教授。

  (摘编自张盛秋《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等)

  相关链接:

  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当得知部分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被牵连时,徐舜寿在党的回忆上坚决反对把一批离校不久的年轻人化为右派,担心飞机设计事业会陷于瘫痪。而后,徐舜寿被认为有“右倾思想”而遭到批判。(百度百科)

  2.在徐舜寿的领导下,飞机设计室成为培养飞机设计师等等摇篮。后来我国建立了多家飞机设计结构,其技术骨干几乎都来自这个飞机设计室。这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如顾诵芬、屠基达、管德、陈一坚等。(周日新《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奠基人——徐舜寿》)

  3.在飞机设计与航空理论的研究上,徐舜寿和吴大观都是我的导师、楷模(陈一坚《陈一坚自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抗战时,日军进攻上海轰炸笕桥,具有航空背景的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这种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他为中国航空事业做贡献。

  B.为改变我国航空工业落后的局面,国家高度重视飞机设计室的创建,把它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并各地调集了近百名飞机设计人才。

  C.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并不是对现成飞机的模仿,而是在收集、研发国外飞机资料的基础上,优选技术手段,形成自己的方案。

  D.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能力,完成歼教1飞机的设计,徐舜寿亲自翻译了俄文版《飞机强度学》,还请专家来设计进行指导。

  E.凭着年轻人的热情,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在1958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开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

  [答案]C(3分)A(2分)D(1分)

  [解析]B项中“各地调集了近百名飞机设计人才”与原文表意不当,原文提到“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百名科技人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未设计飞机设计”;D项徐舜寿翻译俄文版的《飞机强度学》的原因在原文中体现的是“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而不是题干中说的“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能力”E项“凭着年轻人的热情”表意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准确。)

  (2)徐舜寿为什么认为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应该是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客观方面,①空军学校普遍使用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②中国初步积累了生产、使用和维修飞机的经验,有了制造喷气歼击机的基础。(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原因,思考原因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谈,主观原因来自于个体自身,客观原因通常来自于外界环境和他人。本题只要找到问题句——第三自然段,然后在问题句的前后左右找出主客观原因即可。

  (3)作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在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的设计工作,为中国飞机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②主持、组织或亲自参与了多种类型的飞机,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飞机设计人才,为我国飞机设计及其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在文本中提取并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需注意的是在提取信息是要围绕“航空事业”和“成就”进行思考,逐段找寻答案。

  (4)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说,徐舜寿是他的“楷模”。徐舜寿哪些方面的表现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热爱祖国。对航空事业有执着的追求,为了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任劳任怨,足迹遍布全国,为中国的航空事业鞠躬尽瘁。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飞机设计的科学规律,反对毫无根据的提高飞机设计指标的做法。

  ③爱护年轻人,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爱护他们的政治生命,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年轻人,为新中国造就了一批批航空事业的栋梁之材

  ④注意保护设计人才,文革中注意保护曾经给设计人员上课的一批出色的专家、教授。(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需围绕全文并结合相关链接来谈传主的品质,作为人物传记探究题,围绕着“传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传主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某种的品质“来答题即可。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球队两场比赛攻入20球,但仅有1球是来自前锋线,主教练对此 ,他坚持的打法就是团队协作多点开花。

  ②他很早就是村里的富裕户,却主动挑起村里的苦担子,带着农民开山铺路,培育产业,三十多年 ,感动了无数人。

  ③面对要求减产以阻止石油价格下跌的呼声,沙特阿拉伯 ,比起油价,这个产油大国更关注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A.不以为意 安之若素 熟视无睹 B.不以为然 安之若素 置若罔闻

  C.不以为意 甘之如饴 置若罔闻 D.不以为然 甘之如饴 熟视无睹

  [答案]C

  [解析]“不以为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不以为然”中的“然”是“正确”的意思,该成语表示不认为某事是正确的。

  “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B.欣赏音乐会时,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观众们最容易犯规的恐怕就是在一部交响乐的乐章与乐章之间不能鼓掌。

  C.针对商标权纠纷和擅用他人注册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及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等行为均是微信侵权处理的重点。

  D.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处古村落依然静静地守候在岁月深处,像慈母般等待一代又一代的游子回归乡情乡味。

  [答案]A

  [解析]B选项中主语不明,同时“在一部交响乐的乐章与乐章之间”应该改为“在一部交响乐的乐章与乐章停顿之间”C选项搭配不当,删去“针对”D成分累赘,删去“乡情乡味”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绿色金融不单单只是针对某个企业的几笔特定的绿色贷款,也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发展所设立的几项绿色投资基金。应当说,绿色金融不是点的概念,也不是面的概念,而是一个体系建设下的立体概念。在这个概念下,上至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下至微观层面的融资评估,都要纳入统一的考虑,不仅要考虑金融行业内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之间的联系, 。

  A.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重点考虑的

  B.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

  C.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更是金融部门要重点考虑的

  D.还要考虑把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答案]B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是保护人类文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① 。2006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为1700亿GB,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44万亿GB。然而, ② 。例如,网络信息的平均寿命只有44天,而新闻网页的寿命则只有短短的36小时,无数有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因此, ③ 。

  [答案]①数字信息井喷式增长②数字信息也在迅速消失③保存数字信息资源刻不容缓

  17.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作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目点评]

  此道福建省质检作文题,其命题延续2015新课标卷高考语文写作的“任务驱动型”概念。任务指令为向“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与2015新课标I高考的要求写书信的作文题,基本相同。

  题目内容与关注范畴聚焦老建筑的拆与不拆。这是当下社会中的人事现象,富有时代感,且并非个案,因此,对于此现象的思考与探讨,有着超越于校园之外书桌之上的现实意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老建筑,教学楼,是一个聚落文化积淀的符号与象征,更凝聚着代代学子青春岁月的记忆与情感。而这个历经沧桑风雨的古建筑,却在当下时代里遭遇了尴尬。正如诸多的文物古迹一般,未能发挥实际功用价值,却要耗费人力物资去修缮维护。何去何从?

  此为时代之普遍现象,引人忧心更应引人深思。如何在过度现代化、“唯物质至上主义”的社会里,厘定“价值”一词的内涵,审视“功用”一词的所指,诚需写作者仔细思量。

  [审题立意]

  题目任务指令明确,故考生需要择一收信人作为写作对象。收信人可以是校长、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考生需根据写作对象,编排写作内容,斟酌措辞用语,注意书信格式。

  文章观点,可以对拆除教学楼语意肯定支持,亦可否定质疑。但均需言之有据、自圆其说。而更深的立意,则应窥斑见豹,透过教学楼拆除与否的个案,看到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进而思忖价值之辩与解决之道。

  [例文示范]

  给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此封信件,聆听我----这个已在母校历三载春秋、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想来近几日中,您,一定也被那幢老教学楼拆迁与否的问题,困扰的有些焦头烂额吧?一方是毕业校友们高声疾呼要保留教学楼----这个他们当年曾驰骋青春、挥洒热血的场所;另一方是校园规划用地不足、老城区寸土寸金、维护修缮老教学楼还需物资人力的凝重现实。何去何从?真的没有万全之策么?

  作为在这所中学里长养起的学子,我深切地理解学长学姐们之于母校的深情厚谊。每日迎着朝晖步入老教学楼,听闻书声琅琅;每夜沐着星辉走出老教学楼,回看灯火通明。窗明几净的教室,整洁有序的桌椅,鳞次栉比的班级,一草一木间仿佛都刻着我们花季雨季的分秒韶华。人生最美丽的年岁,记忆和故事,都留在了这里。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故而才有了“睹物思人”的掌故轶事。试想百十年后,旧友可能故去,自己亦会白头,而何处觅那翩翩少年时的芳华影踪?唯有旧日影像,方可慰藉相思。教学楼,便是这样一处去所。它让昨日重现;让耄耋老人,有了心的归途、梦的原乡。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中,这座老教学楼里,走出了一批批精英之人、栋梁之才。他们而今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他们与教学楼有着共同的情缘,才会在大厦将倾的关头,重回母校,奔走呼告,想要挽狂澜于既倒。也许,您会责怪他们不谙学校发展规划与校园用地不足的难处,但眼前的此情此景,是否也会让您想到一个甲子之前的北京城?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民族,期待着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于是乎,承载着数个王朝背影的诸多历史遗迹,仿佛是一张张横亘在创立与革新面前的多米诺骨牌,终被“前进”的话语裹挟,而纷纷倒下。城门不在,府邸不存,胡同颓败坍圮,宫墙化为废墟。老北平独一无二的街景风貌,敌不过发展与拆除的浪潮,并最终让位于而今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摩天大楼与水泥森林。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历史总是如此,稍纵即逝,一经破碎,便不复昔日的圆满。建筑如此,何况还是诞生过许多知名人士、有纪念意义的古迹?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日。想来他年他月,那些走出去的孩子们,重归故里,若还能见到当年求学的楼宇,该会是何等的欣然与快乐吧?

  然则学校要发展,新生要授课,新的校舍向哪里建?不若步近些年大学城之后尘。由政府牵头,科学规划片区功能,统一建造新兴学区,既不颠覆旧区容貌,又能带动新区发展。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愿校长能审慎思量我们的建议。愿触目皆是的拆除重建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上演。

  此致

  敬礼!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