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招生】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下面是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分享村上春树几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欢迎参考!

  村上春树几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村上春树8次提名

  “万年陪跑”村上大叔,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日本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几乎都是畅销书,屡次冲击诺贝尔文学奖。从2012年到2014年,他一直蝉联各大赔率榜首,力压当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艾丽丝门罗和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但每次到最后,运气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当村上本人被问及多年“领跑”诺奖的感受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其实挺困扰的,因为并非官方提名,只是被民间赌博机构拿来定赔率罢了。这又不是赛马!”

  有趣的是,几乎得过日本文学所有大奖的村上,就是没有得过日本文学的最高奖芥川奖。《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虽两次入围,但两次落空。为此,日本文学评论家市川真人在2010年居然写了一本《为什么芥川奖没有能授予村上春树》的书。书里说,芥川奖的评委们谈及村上作品不能获奖的原因,有个整体性评价外国翻译小说读得太多!

  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

  每次看到有人把村上春树和诺贝尔联系在一起我内心都是拒绝的,而且这几年更是愈演愈烈都已经成为一个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梗了。

  主要还是那些新闻工作者听风就是雨,总想搞个大新闻,一听说村上春树被诺贝尔提名了,就跑得比谁都快。搞了几次之后呢,也不腻,反而成了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话题。其实也不能全怪记者,想一想每年诺贝尔六个奖项,物理、生理学与医学、经济、化学的提名人名字大众读都读不顺溜,和平奖嘛一不小心就是个大事件,所以也就文学奖能让大家谈笑风生了。不过不像每年的高考,大家还能讨论一下语文卷的作文题目,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者和作品都是民众不熟悉的,但是大家想掺和一下啊,怎么办呢?幸亏近年村上春树和诺贝尔奖拉扯上了联系,作为通俗文学的作者,还写了本不少人最早看的成人小说,普通民众肯定很熟悉啊,所以这话题也就成了每年十月大众关于诺贝尔的谈资,也是仅有的谈资了。

  至于我是怎么看村上春树和诺贝尔之间的关系嘛

  村上春树吼不吼啊?吼啊。滋不滋瓷村上先生拿诺贝尔啊?不滋瓷啊。

  客观来讲村上春树真不太可能拿到文学奖。不谈有多少比他更适合拿奖的严肃文学作家在等着,仅从他的作品来看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纵观诺贝尔文学奖所授予的作家,所讨论的大抵是民族、社会、战争、宗教、人性、历史等较为沉重的话题。所以能获奖的要么以笔为杆在社会这个层面挑起人类这一族群、担当了足够的责任,要么开创了某一流派,在文学方面有巨大贡献。

  而截止到目前村上春树共有十三部长篇小说,其中最有可能获奖的作品是《奇鸟行状录》,其次是《1q84》、《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以及《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探讨了日本过往的战争经历、庸俗的政治还有纯粹的恶,但是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能感觉到其所挖掘的深度并不太够,文学性固然很足,然而拿去和历年的诺贝尔作品相比整体上还是稍显薄了些。至于《1q84》是他一部野心之作,讨论了宗教和人性,但是格局上并未完全展开,更像是转型期里的摸索之作。至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虽然都很有趣,但拿诺奖的可能性比前面两本还小。这两部长篇作为通俗小说当然是很棒的,但是以严肃小说和诺奖的标准来衡量可能连门都找不着。

  当然了,近年来诺奖不以作品来颁奖,但是村上春树四部最为接近诺奖标准的作品也仅仅是接近其标准而已,离实际获奖还有一大段距离,更不用说他其它的通俗长篇短篇小说了,当然也包括了许多人最为熟悉的《挪威的森林》。倘若多年以后村上春树真的获奖或者逝世,媒体谈起代表作时拿《挪威的森林》出来我会哑然失笑的,就像谈钱钟书永远都只谈《围城》一样,错的不是作者,是谈论者。

  事实上,村上的风格在日本国内一直都饱受业内的文学评论家批评,导致他一度跑去美国撰写和出版小说并定居下来。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小说的“轻”与“自我”。村上最早的小说《且听风吟》纯粹凭兴趣而写,投稿时压根没想过会获奖出版而没有留下底稿。其后的小说也大体是“让自己高兴”而写的,并没有想过要就某一个话题进行专门的长篇的小说创作(固然也有《地下》这一纪实文学体裁),因此很难从他的小说里总结出某一个主题。用村上的话来说,他提供的是一个“文本”,如何解读是读者的事。所以故事和人物是第一要义,有时故事塑造人物,有时人物引领故事,但他几乎很少会为了某个特定的主题去刻意写一个故事。所以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村上春树和诺贝尔是两个不重叠的圆。

  当然了,村上在文学性的素养还是很高的,能够看得出在文学性上他一直不断在挑战自己,从最初的第一人称到近年来的第三人称的视角转换,对每部小说透着匠人精神地不断修改打磨,村上春树的叙事技巧日益纯熟渐趋化境,但这种以气氛营造为主的框架搭以熟练的故事驾驭能力是否是一种文学创新,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谈完客观的不能,再谈主观的不想吧。

  最早是在12年时听到村上与诺贝尔奖勾连在一起的,当时我几乎是本能地不愿意村上获奖。其实像文学、音乐等较为私人性的喜好,是不太需要去获得别人的认可的,好坏自知,又哪里需要一个旁人给予的奖来确认其价值呢。得了奖你便更喜欢这个作者多一些,不得奖便喜欢得少一些,所以到底是喜欢这个奖还是这个作者呢?

  但不代表得不得奖都没差。完全可以想象当村上春树真的得奖时,相关的报道是会如何的铺天盖地,出版社和书店会如何联手在书架上堆满村上的书,新读者会如何蜂拥而至一个个争先阅读并谈论,仿佛不说上几句就落后在文学的潮流之中。至此,村上春树成为一个消费品,媒体消费他来获得传播性,出版业消费他来获得利润,普通人消费他来获得自我满足感。而这种在媒体和书商通力合作制造出来的自我满足感是相当可怕。带有这样满足感的读者是不会认真去读村上的书的,他们更多的是去标榜自己“读过”以彰显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让其成为谈资,至于内容如何是不太重要的,当别人问起感想乱说一通或照搬媒体上存疑的评价就是了。也有人是会在广乏的宣传下认真去读的,但是这种由媒体领进门先天的带有主观判断去读,如果读后真的和先前的预期一样倒也好,但更可能的结果会是发现和当初的预想完全不一致,例如看宣传了后抱着看恋爱小说心态去看村上的,结果发现主角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居和人交流非常少,即使有也是有性无爱,这就很尴尬了。

  其实我就是厌恶和恐惧讨论,那些没有由来的讨论。如果把全部长篇读完再额外带些短篇然后再去讨论我当然支持,但是不会有多少人这么做。更可能的情形是草草看一眼或干脆看都不看,道听途说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彰显自己对这件事的了解,毕竟大家都这么忙,怎么可能会真的是去呢。更可怕的是,村上毕竟有别于其他获奖的严肃作家。其他作家获奖了可能只是在书店的书架上多了一列专属的地方,真正会去读的可能并没有几个。然而村上春树不一样,其潜在受众是非常广的,这反而加剧了没有营养的严重性。还是以《挪威的森林》为例,以我的经验不少人看完往往是用贴标签的方式去进行定性,例如“噫,约炮”、“色情小说”等等,这些标签真的是这本书要表达的东西吗,但很可惜的是循媒体传播而来的人这么做的不在少数。

  成圈必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粉顶十黑也是真理。在读者群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奇奇怪怪的人混了进来。如果说对媒体的正确限制和规范,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劣质读者的问题,那么这种人数增长带来的弊端则是无可避免的。没有哪个群体能保证在参与人数增加的同时还能保持最初的纯净,更何况准入门槛还是接近为零,这更难保证因获奖而带来的宣传红利吸引到的额外读者每一个都是正常人。是的,正常人。其实只要是正常人,就不会整个群体造成过分严重的负面效应,最多是原先的人觉得膈应。但是人数多了,就不能保证每一个人是正常人了,思考一下你曾经是如何因为个别脑残粉而讨厌他们的偶像的。

  阅读始终是一种私人性的活动,不建立在外界基础上,不依赖他人的首肯,甚至讨论也是多余的。这种活动越珍贵,所期望参与的人数就越符合二次函数。就是说,在最原始的状态下,没有多少人发现这个矿藏,就会希望有点人气;但当达到一定人数时,又希望人数不再增加,不然会有被分薄的感觉。所以说阅读是种私人性的活动,不单是指在这过程中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更是会有形成一种“自私”的行为。这种“自私”不带贬义,例如你遇到能懂得你爱好的人你会愿意去分享,但是遇到懂不了的人会去期望他永远都发现不了更遑论主动推荐,即使从某种意义上让更多人知道似乎更有利于作者和作品。

  有人会说,“我不听我不听,你就是酸葡萄,村上得不到诺奖为他开脱而已”。我说,对啊,你开心就好。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2017诺贝尔文学奖入围名单

  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拿到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村上春树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最近村上春树的新书《杀死骑士团长》中文版正打得火热。而本次诺奖赔率榜村上春树再次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从《海边的卡夫卡》《听风之歌》来看,村上春树一次次地闯入大众读者的视线。

  “难以捉摸的语言”“变幻莫测的故事”“自1Q84以来,时隔七年再度问世的鸿篇巨著”……日文原版书腰封的赫然标语,让人对此书内容浮想联翩。

  据说这部《杀死骑士团长》今年年初在日本一经出版,就已一周卖掉50万册的惊人销量,晃瞎了其他出版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36岁的肖像画家,离异、独居的中年画家,晴雨异常、远避凡世的山谷,漠然之下包裹的伤痛,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本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

  尽管村上春树屡屡上榜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榜单,但是年年都败北,真希望他能向自己在《且听且吟》中写的那样“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一样打起精神。

  如果,这次村上春树依然败北,那么,我们就送他一句《且听且吟》中的话吧: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

  推荐书目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奇鸟行状录》

  《寻羊历险记》

  《海边的卡夫卡》

  《再袭面包店》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加拿大)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你可能没听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但是一定听过刚在艾美奖上狂揽5项大奖的美剧《使女的故事》。而这部大热美剧正是由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是她早期的作品,被阿特伍德构建的世界,女性沦为二等公民,被分为若干个等级,而能够生育的女性则称之为“使女”。 书中的一切并非完全虚构,更像是一种预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这次能进排名前五也得力于她一直热衷写作和跻身社会事件。在文学上她是严肃的,生活中则像个老顽童,爱用推特,客串由自己的书改编的电视剧。

  2015年阿特伍德参加了由霍加斯出版社组织的一个莎士比亚改写项目,她直言不讳,选择了自己最喜欢莎翁《暴风雨》,一部血雨腥风的小说《女巫的子孙》就此问世,这部小说讲述了戏剧家菲利克斯筹谋一场复仇计划,最终在监狱里排演了一场带有着荒诞感的《暴风雨》,陷入复仇执念,最后选择原谅,获得自我和解的故事让人觉得实在是不那么阿特伍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今年还斩获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卡夫卡文学奖,虽然外界推测今年的诺奖不会再颁给女性,不过就这位女作家来说,还是值得一搏!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使女的故事》

  推荐书目

  《盲刺客》

  《别名格蕾丝》

  《可以吃的女人》

  《女巫的子孙》

  阿摩司·奥兹

  Amos Oz (以色列)

  可能大多数人是从娜塔莉·波特曼首次执导的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开始了解阿摩司·奥兹的。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同名自传体长篇小说。通他过这部小说向读者们展示了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家族故事和民族史诗,而且通过这部小说也实现了与自己父母的和解,心灵的创伤得以愈合。他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于同年,是当代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爱与黑暗的故事》

  推荐书目

  《爱与黑暗的故事》

  《费玛》

  《地下室的黑豹》

  阿多尼斯

  Adunis (叙利亚)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刚刚在上海国际诗歌节摘得金玉兰奖的阿多尼斯是位叙利亚诗人,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发布之前出了个乌龙,有人冒用阿多尼斯的推特,称已接到瑞典的电话,告知得奖,结果真相大白,另一个“诗人”携金而去。中国读者鲜有人了解这位87岁的诗人,反而每到诺奖开奖前,他成了媒体用来渲染气氛的谈资。

  阿多尼斯(Adunis),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生于叙利亚海滨村庄卡萨宾,1948年开始以“阿多尼斯”为笔名发表诗作。1956年移居黎巴嫩,20世纪80年代起长期在欧美讲学、写作,现定居巴黎。

  阿多尼斯迄今共出版24部诗集,并有思想、文化、文学论著20部及大量译著、编著。他曾荣获布鲁塞尔国际诗歌奖、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法国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和马克斯·雅各布外国图书奖、意大利诺尼诺诗歌奖和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以及德国歌德奖等国际大奖。

  阿多尼斯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当代阿拉伯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体现的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对诗歌发展的独特见解,在阿拉伯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阿多尼斯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爱德华·萨义德称他为“当今最大胆、最引人瞩目的阿拉伯诗人”。

  他也被人评为“阿拉伯世界的鲁迅”。

  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中,阿多尼斯写到:“孤独是一座花园,但其中只有一棵树。绝望长着手指,但它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太阳即使在忧愁的时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这位孤独的老诗人,读起来充满了励志感,文字之间的冷酷,让阿多尼斯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推荐书目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在意义天际的写作》

  《我们身上爱的森林》

  恩古吉·瓦·提安哥(肯尼亚)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恩古吉·瓦·提安哥出身于东非肯尼亚卡米里苏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地理上属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称为“白色高地”的行政区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恩古吉的成名作三部曲中的《孩子,你别哭》和《大河两岸》译成中文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出版。

  恩古吉·瓦·提安哥是最有可能获奖的作家,事实上去年诺奖得主他的呼声都是最高。《孩子,你别哭》让这位东非重要的作家一举成名。他用小说展现了非洲的近现代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他犹如一个时代的标杆,用笔杆子写出了他对那片苦难之地深沉的热爱和怜悯。

  除了这本外,《一粒麦种》《大河两岸》也已经有简体中文版。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孩子,你别哭》

  推荐书目

  《界河》

  《一粒麦种》

  《孩子,你别哭》

  阎连科(中国)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在我国当代国家当中,经历出版风波次数最多的可能就是阎连科了。近年来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日益攀升,三获布克奖提名,并且是国内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第一人,文学界很多人预言阎连科将是下一个有望获得诺奖的中国作家。

  阎连科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但他不认同这个称号,他自称自己的作品是“神实主义”。阎连科擅长虚构各种超现实的荒诞故事,情节荒唐夸张,带有滑稽剧色彩,强烈的黑色幽默往往令读者哭笑不得。阎连科则说:“并非我的作品荒诞,而是生活本身荒诞。”他对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所以有不少评论家将他与鲁迅作比较。他的作品还带有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情结,渴望制造一个没有苦难的世外桃源,透露着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思想。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日光流年》

  有人说:“因为有《日光流年》,所以阎连科成为了阎连科。”《日光流年》讲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惨烈的故事,把苦难写得质感透明,把深厚与天真糅成了至纯和心酸,从而写出了中国农民的一部心灵宗教史、生命救赎史。

  推荐书目

  《日光流年》

  《受活》

  《丁庄梦》

  克劳迪欧·马格里斯(意大利)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有读者说,如果余生只能读一本书,他会选马格里斯的《微型世界》,因为在这本书中马格里斯的每一个句子都值得推敲。这部作品以文学之城的里雅斯特为原型,构筑了所谓的“微型世界”以及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命运,总是随着无形的边界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而变化。马格里斯将动物、植物、自然等各种现象赋予拟人化,让他们有了生命力。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微型世界》

  约恩·福瑟(挪威)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约恩·福瑟,挪威当代作家。约恩·福瑟出生于1959年挪威西海岸文化名城卑尔根以南的小镇豪格松德。从1983年起开始出版作品。其作品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

  福瑟也是全世界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剧作家之一,大约已有1000台以他的作品为蓝本的话剧在全球各地上演。福瑟的作品,都以新挪威语写作而成。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

 

  作为本次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的约恩·福瑟用新挪威语创作出了很多诗意暗涌的作品,其中《有人将至》声名在外。这本书是约恩·福瑟的戏剧选集。如果说莎士比亚的古典戏剧有着百转千回的人性,那么约恩·福瑟的作品则交织在现实与梦幻当中。他的文字是前一秒还是风平浪静,下一秒则变得巨浪滔天。

  推荐书目

  《有人将至》

  《名字》

  THE END

  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拿到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在2015年颁给白俄罗斯记者、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去年颁给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后,很多人猜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作出一个相对“安全”一些的选择。然而,瑞典学院的老头们又一次让世人大跌眼镜。石黑一雄,这个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热门赔率榜前列的名字拿到了今年的文学奖桂冠。颁奖词表示:“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日裔小说家赢了,但不是村上春树……心疼村上大叔3秒钟吧。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今年的这匹黑马。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最近一部作品是2015年出版的小说《被掩埋的巨人》。

  石黑一雄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拉什迪、奈保尔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是的,在石黑一雄之前,奈保尔已经拿下了一座诺贝尔文学奖。

  评论界认为,石黑一雄与其他少数族裔作家不同,尽管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文化背景,但他从不操弄亚裔的族群认同,而是以身为一个国际主义的作家自居。他的小说题材繁杂多样,所设置的场景,人物也横跨欧亚文明。“记忆”是贯穿在石黑一雄创作始终的主题,第一部小说《群山淡景》讲述了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浮世画家》则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自己从军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长日将尽》发生的背景是战后的英格兰,听年迈的英国管家讲述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无法安慰》讲的是在一个不知名的欧洲小镇,一名钢琴家如何挣扎着按照计划去演出的故事;《我辈孤雏》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讲述一名私人侦探调查寻找失踪了的父母的故事;《别让我走》涉及的主题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

  石黑一雄的前几部小说都聚焦于个体记忆,而在2015年出版的近作《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与第一次将写作的主题设立在社会记忆与集体遗忘的问题之上。故事伪托于英国后亚瑟王时代的传说,不列颠人埃克索夫妇出门寻子,路遇两位屠龙骑士:不列颠亚瑟王骑士高文,和撒克逊人维斯坦。他们所要讨伐的母龙魁瑞格常年喷吐一种能致人失忆的迷雾。旅途中,由于海拔渐高迷雾趋薄,加之交谈与行动上的磨合,众人的记忆开始复苏——— 原来所谓亚瑟王留下的两族和谐共存的历史遗产完全是假象,真实状况是不列颠人通过迷雾掩盖了屠杀撒克逊人进而取得统治权的血腥事实。于是众人在屠龙问题上产生分歧,最终以拔剑相向收场。石黑一雄借奇幻史诗的外衣探讨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民族与个人面对历史宿怨时应当如何在记忆与宽恕间做出抉择。自2005年的《别让我走》之后,石黑一雄一直潜心于《被埋葬的巨人》的创作,其间数易其稿。2008年,石黑一雄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曾这样谈论《被埋葬的巨人》的创作意图:“我想要写一部书,关于一个社会是如何铭记和忘却的。我曾写过有关个人与记忆的作品,但我发现,个人和社会在铭记和忘却这两个方面的表现截然不同。”

  但石黑一雄这部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并未得到一致好评。英国书评家托比·利希蒂希当时曾撰文表示:“我们对石黑一雄的新作有多期待,它就有多让人失望。”托比·利希蒂希说,石黑曾经获得过巨大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质朴一直是他成功的关键。不论他小说的场景是战后的日本(《浮世画家》,1986)、战前的上海(《上海孤儿》,2000),抑或是反乌托邦的英格兰(《别让我走》,2005),他的人物都栖居在同一个王国里,一个充满了压抑、失忆、自欺和不安的王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重要的东西——个人的成就、爱、生存——都被掩埋在一堆迷乱的细节下面:比如,如何“正确”提手提箱,或是如何“正确”准备野餐。他的第一人称叙述人用以支撑这个世界的语言注定是克制的、犹豫的。换言之,是质朴的。石黑是这些用法的大师:模糊限制语、修饰语、限定语、条件情态、被动态。尽管使用了原先的成功要素,《被埋葬的巨人》不同于石黑先前六部小说,以及他短篇小说集《小夜曲》(2009)里的五个故事,落入了一个第三人称叙述人之手。这便意味着,在这部小说里,他奇怪而呆板的风格再也无法收获和他其他作品一样的效果——表达出某种处于精神痛苦状态的个体意识。

  《被埋葬的巨人》中文版去年1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上海译文近年来还出版了石黑一雄《远山淡影》《小夜曲》《无可慰藉》《浮世画家》等多部作品,该社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出其他石黑一雄的作品。

  2017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居然是他获奖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公布了!

  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获得这一荣耀!

  

 

  文学院的颁奖理由为

  "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翻译: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开了存在于幻想中的地狱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7年10月5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按照惯例,诺贝尔文学奖都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四揭晓,一般都在10月10日左右,有时候也会因为瑞典学院评委们对最后结果有分歧,导致揭晓时间延期。所以,2017年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最早的一年。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折合约740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奖金多出100万瑞典克朗。

  石黑一雄: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留痕》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与其他少数族裔作家不同,尽管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从不操弄亚裔的族群认同,而是以身为一个国际主义的作家来自诩。他从小在英国长大,受到了英国文化和传统的强烈熏陶。他已经渐渐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年轻一代作家”的一员。

  大英帝国的日渐衰落以及世界文学写作焦点的转移让石黑一雄陷入了沉沉的自卑情结中。不过让他陷入边缘化文化身份困境的核心要素并不是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学背景――自卑情结,而是他的个人背景――无根情结。

  这种根深蒂固的无归属感,影响着石黑一雄的语言:从表面看上去,他的文字平淡无奇,而实际上,于无声处见惊雷,很多的情感,被刻意地压制,被刻意地掩饰。

  最初,石黑一雄用日语的叙事方式写英文小说,达到一种故事人物仿佛在说日语的效果。之后,他意识到应该有一种可以超越翻译的表达方式。石黑一雄不断在写,而脑海里,却不断地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翻译。

  事实上,石黑一雄对于现代日本几乎一无所知。他脑海中的日本印象一直都是根据童年记忆进行建构的,可是现实中的日本却在急速地发展着。作为一名小说作家,石黑一雄从认为他应该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复制现实世界。他只是在利用英国历史或日本历史背景来衬托他想表达一些萦绕在他自己内心的想法。

  “记忆”是贯穿在石黑一雄创作始终的主题。

  第一部小说《群山淡景》讲述了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浮世画家》则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自己从军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长日将尽》发生的背景是战后的英格兰,听年迈的英国管家讲述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无法安慰》讲的是在一个不知名的欧洲小镇,一名钢琴家如何挣扎着按照计划去演出的故事;《我辈孤雏》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讲述一名私人侦探调查寻找失踪了的父母的故事;《别让我走》涉及的主题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

  前几部小说都是聚焦于个体记忆,而在《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与第一次将写作的主题设立在社会记忆与集体遗忘的问题之上,那些淡然简朴,貌似单调的文字下,深埋着一系列思考。

  

 

  年轻时的石黑一雄

  1986年,《浮世画家》为石黑一雄夺得英国惠特贝瑞图书奖并第一次获得布克奖提名,这部小说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自己从军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作品《长日将尽》于1989年获得布克奖。石黑一雄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的文笔和风格为他赢得国际的承认。

  1995年,石黑一雄出版《无可慰藉》,追随一位知名钢琴家在欧洲小镇进行演出的诡谲经历。同年获得契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以及大英帝国勋章。

  1998年,石黑一雄获得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

  2000年,石黑一雄出版《我辈孤雏》(《上海孤儿》),讲述一名英国侦探调查在上海度过的童年发生的一场疑案。获得布克奖提名。2005年,石黑一雄出版了《别让我走》,又跳到了1990年代的英国,聚焦一个培养克隆人的教育机构里少男少女追寻身世之谜的故事。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石黑一雄最初的小说均以第一人称写作,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压抑、自欺与不安,双重叙事策略起到了解构叙事者自我身份的奇特效果。而在2015年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中,石黑一雄努力想要跳出以个体经验来影射历史的写作框架。尽管可能会使人物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相对弱化,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事的并置、多重空间共存的叙事不着痕迹地缓解了读者焦虑的推理,中世纪古老简洁的叙述语言营造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意蕴。

  

 

  《被掩埋的巨人》创作过程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但与许多颇受期待的文学新作不同,这不是一部壮丽的史诗,会讲述跨越一个世纪的烽火连天;也不是一篇对他个人经历的精心拼合与再叙述。对这则娓娓道来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自己给出的判定是“寓言式的”。

  《被掩埋的巨人》故事发生在公元500年前后,亚瑟王时代的不列颠,那是一段我们知之甚少的历史时期。小说讲述一对年迈的夫妻希望寻回他们失落记忆的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和他们的邻居却似乎全都染上了一种群体性的失忆症。

  男女主人公艾可索和比特丽丝获准离开他们生活的村落,踏上了路途,一路上先后遇到了一群嗜血的精灵:一头曾经凶残无比、如今年老体衰的巨龙;一位充满激情、胸怀复仇烈火的武士;还有一名倔强的船夫,将旅人们渡往伊甸园般的神奇乐土。很快,他们从垂垂老矣的高文爵士(就是《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中的那位高文)口中得知,巨龙那附了魔的吐息就是这记忆迷乱的源头。

  

 

  抛开奇幻的情节设定,石黑一雄将他的小说称作是一则“放大的隐喻”,探讨的是社会记忆以何种方式运作:不论是一个试图忘掉一场战争的民族,还是一对努力回忆他们香艳初会的夫妇。

  尽管在许多之前的作品中探讨了个人记忆的复杂性,石黑一雄还从未尝试在社会层面上直面记忆对我们的影响。“我希望人们能够领会到记忆与欲望是何等难以把握的问题,”他对《赫芬顿邮报》如此说道。“我希望强调人类所身处之困局的复杂性。”

  开奖前,村上春树

  又双叒成为博彩公司的诺奖热门

  与以往几年一样,人们关注的不是谁得奖了,而是村上春树又一次“陪跑”了。

  差不多近十年来,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2010年以来更是每年都位居诺奖赔率榜前列,文学爱好者以及博彩公司都很看好他,他的粉丝也每年都在准备“如果今年得奖了怎么庆祝”。

  

 

  村上春树

  对博彩公司来说,诺贝尔奖不是科学盛宴,而是一门生意。各大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表,正在成为媒体和吃瓜群众一窥这一神秘大奖的窗口。

  如果你常年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你会发现,今年的榜单跟去年、前年乃至大前年,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村上春树依然是获奖的大热门

  

 

  比如今年赔率榜排名前十的作家,“千年陪跑王”村上春树自不必说,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奥兹(Amos Oz)、阿多尼斯(Adunis)都是老面孔了。

  对村上春树本人来说,每年都是文学奖大热门,每年又都与诺奖擦肩而过,肯定是既无奈又心塞。

  

 

  他在今年1月出版的新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写道:“一旦落选,就有许多人赶来看我,对我说‘这次太遗憾啦。不过下次绝对能得奖。下部作品请好好写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每个人心中最好的村上春树都不同

  村上春树在日本、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超高人气是毋庸置疑的。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他的“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海边的卡夫卡》《舞舞舞》《1Q84》等作品均深受读者喜爱。

  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是一位跑步爱好者,每天跑10公里,迄今已经跑了30多年,并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

  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之多,让喜爱他的读者很难整齐划一地回答出他的代表作品。读者们对村上春树的喜爱也略有不同。

  谈起村上春树最好的作品,知乎网友@海盗温柔 就给出了与多数人不一样的答案:“做为一个跑者,我能说《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吗?不是小说,但却是最真实的村上。”

  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树时隔七年发售新作《杀死骑士团长》,作品中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他在接受《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多家日本主流媒体的采访时表示,试图忘记或者涂改历史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小说家,他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对抗。

  

 

  日本读者抢购《杀死骑士团长》。

  粉丝:村上春树已经不需要奖项来证明自己了

  曾经有句坊间笑谈:村上春树的诺贝尔,小李子的奥斯卡。

  在陪跑22年之后,2016年,“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终于凭借《荒野猎人》首封奥斯卡影帝,如愿拿下小金人。

  小李子终于圆梦,村上春树的诺奖之路却每年都看似即将撞线,却总也遥遥无期。也许,明年此时他又将上一次头条,继续“陪跑”下去。

  不过,“文学奖做得再好,不如文学好”。没有获得诺奖的巨匠不少,他们的作品依然流芳后世,风姿不减。

  无论得奖与否,村上春树在我们心中的地位都不会改变。正如一位粉丝说的:“村上春树已经不需要奖项来证明自己了。”

  

 

  那些年的“意外”和“遗憾”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给了百余位优秀作家,褒奖他们“创作出富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不过,百余年历程中,诺奖也难免遇到不少“意外”和“遗憾”。

  意外:不想得文学奖的歌手不是好诗人?

  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 迪伦。评委将他比作像荷马一样的“最伟大的在世诗人”,认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他的歌曲甚至被评委赞美为“献给耳朵的诗篇”。

  佩戴“桂冠”的人从作家突然变成了歌手,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这一决定确实令人意外。有评论称,评奖委员会的决定只是为了“取悦群众”。苏格兰小说家韦尔什则表示:“我是迪伦的粉丝,但音乐与文学截然不同,我感到愤怒。”

  尽管面对争议,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达尼乌斯表态称,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对把奖项颁发给迪伦的看法“极度一致”。“迪伦享有偶像地位。他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

  事实上,这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出现“意外”。1953年,另一个文坛“圈外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曾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此外,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颁给已去世的人,不过文学奖中却曾出现过一次例外: 1931年,该奖追授给了去世的瑞典作家埃里克 阿克塞尔 卡尔费尔德。这名瑞典诗人生前曾是颁奖方瑞典学院的成员,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在去世当年终获该奖。

  遗憾:文学史上闪耀的诺奖“遗珠”

  每年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时,都无法避免有关诺奖“遗珠”的讨论。从托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契诃夫、卡夫卡、高尔基、左拉、乔伊斯等文坛名家,到仍活跃在赔率榜上的多位当代著名作家,在这些“遗珠”中,除了最常被提起的村上春树,还有米兰·昆德拉。

  上世纪末,米兰·昆德拉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作品为世人所熟知,在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昆德拉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但直到目前,也尚未被授予这一光环。

  另一位公认的诺奖“遗珠”是以色列作家奥兹。他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奥兹发表了多部小说,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曾获包括德国“歌德文化奖”、西语世界最有影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弗兰兹 卡夫卡奖等多个奖项。

  此外,被誉为“文学活神话”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中国诗人北岛同样常常被看作获得诺奖的热门人选,不过,由于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刚刚颁给了美国人,中国作家莫言也在5年之前获得了诺奖,他们的“遗珠”历程可能仍将持续下去。

  但“文学奖做得再好,不如文学好”,他们的作品依然流芳后世,风姿不减。

  近十年,他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自1901年至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累计颁发了109次 ,共113位作家获此殊荣。以下为最近十年的历届获奖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他们的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2016年

  得主:鲍勃·迪伦

  代表作:《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荡》

  获奖理由: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2015年

  得主: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女)

  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获奖理由:多样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

  2014年

  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代表作:《暗店街》《星形广场》《青春咖啡馆》

  获奖理由: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2013年

  得主:艾丽斯·芒罗(女)

  代表作:《快乐影子舞》《逃离》

  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2012年

  得主:莫言

  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蛙》

  获奖理由:用幻觉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1年

  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代表作:《十七首诗》《途中的秘密》

  获奖理由: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2010年

  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代表作:《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

  获奖理由: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2009年

  得主:赫塔·米勒(女)

  代表作:《呼吸钟摆》《河水奔流》《行走界线》《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获奖理由: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2008年

  得主:勒·克莱齐奥

  代表作:《战争》

  获奖理由: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2007年

  得主:多丽丝·莱辛(女)

  代表作:《金色笔记》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2006年

  得主:奥尔罕·帕慕克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

  获奖理由: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村上春树几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_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入围提名名单相关热词搜索:诺贝尔文学奖 村上春树 提名名单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言(共5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经典语录莫迪亚诺经典语录大家都没有变老。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比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青春咖啡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有多少事情讳莫如深,必须缄默其口。——《青春咖啡馆》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言

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语录(共5篇)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语录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的文章,看了真的很受用。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语录

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经典台词(共5篇)中国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经典语录中国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经典语录发表于:2012年10月12日 12:02 31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以中长篇小说创作为主,是一位高产作家。主要作品有:《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蛙》等。莫言最早为大众所知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经典台词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