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答案】

.生活是一场演出,角色由你自己挑选,你可以扮黑脸,也可以扮红脸,当然也可以一会儿扮黑脸,一会儿扮红脸,你可以扮演几个角色,喜怒哀乐,完全看你自己,结局也是你自己设定的。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小编为你推荐的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题。(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骠勇(piào) 澄沙(dèng) 积攒(zǎn) 两国交恶(wù)

  B.亟须(qì) 角逐(jué) 躯壳(qiào) 解民倒悬(jiě)

  C.刨冰(bào) 闷热(mèn) 埋怨(mán) 半身不遂(suí)

  D.拓本(tà) 青苔(tái) 说服(shuì) 拐弯抹角(mò)

  2.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付讫 / 巍巍屹立 谮言 / 僭越礼制 肯綮 / 罄竹难书

  B.抵牾 / 身陷囹圄 炽热 / 咫尺天涯 茁壮 / 大巧若拙

  C.讣告 / 物阜民丰 嘶哑 / 畏葸不前 赝品 / 义愤填膺

  D.拮据 / 诘屈聱牙 佞臣 / 宁缺毋滥 熟谙 / 万马齐喑

  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 )

  ①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②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 ,被困难吓倒。

  ③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 。

  ④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人民苦不堪言。

  A.不以为然 诚惶诚恐 难以释怀 青云直上

  B.不以为意 惊慌失措 难以忘怀 扶摇直上

  C.不以为然 惊慌失措 难以释怀 扶摇直上

  D.不以为意 诚惶诚恐 难以忘怀 青云直上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卷帙浩繁 B.蔚为大观 C.自顾不暇 D.鱼目混珠

  C.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运用。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D.彩虹-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察和对敌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

  6.下列各句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悄然松动之际,国内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调幅度平均15%左右。

  B.对于尼克斯的球迷们来说,林书豪的这条微博比球队赢球还要令他们开心,因为林书豪如果能在季后赛中及时回归,那球队晋级次轮的希望将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展望东区的决赛了。

  C.由股神巴菲特执笔的财商教程《成为亿万富翁的26堂启蒙课》,旨在开启青少年财商、培养青少年世界顶级价值观及创富能力,使青少年从小具备“成为亿万富翁”的基本素质与优良习惯,因而备受青睐,首批教程在欧美多国被一抢而空。

  D.“泛欧交响乐团”在2013年新年演奏的《第七交响曲》再次震撼了世界,此曲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时赶写的。

  二、文言文阅读题。(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13题。(共19分)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疾之 疾:嫉妒

  B.仲舒弟子遂者 遂:成功

  C.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为:撰写D.以《春秋》之义正之 以:根据

  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董仲舒“专心治学”或“为人廉直”的一组是

  ①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 ②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③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④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⑤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⑥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A.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B.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主父偃就窃其书上奏天子,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C.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去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D.董仲舒的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14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数十辈 无论:不止,岂止

  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迨:等到

  C.坐客乃西顾而叹 西顾:看着西面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 过:责备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①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在一次演唱会中他卸妆逃走是因为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而李伶又不肯授技于马伶,说明当时演艺界竞争激烈、互相倾轧。

  B.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

  C.侯方域推测,倘若马伶去了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他就仍然不会回来。并感叹说马伶具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取得精湛的技艺是无须再问的了。

  D.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

  (三)翻译。

  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3分)

  译文:

  (2)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4分)

  译文:

  (3)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3分)

  译文: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4分)

  ⑵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分)

  ⑶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3分)

  三、默写题。(1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金樽清酒斗十钱, 。(李白《行路难》)

  (6) ,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7)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8)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9)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0)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1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13)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

  ②“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③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

  ④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具有无限魅力”,请根据文章第③节,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18.根据文意,理解标题中“纯粹”的含义。(6分)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一个生物学家经过一家农场,看见鸡舍里的鸡群中有一只老鹰,于是就问农场的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农场主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了一只鸡,所以它一直都不想飞,它的一举一动根本就是只鸡,而且根本不以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

  生物学家想试试鹰是否还会飞。他把老鹰放在手臂上,然后说:“飞吧!”可是,那只老鹰有些疑惑,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它看到鸡群在地上啄食,于是又跳下去与它们做伴了。生物学家不死心,又把老鹰放到屋顶上怂恿它飞,结果也是一样。

  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了高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张开翅膀飞翔吧!”老鹰回头看了看远方的鸡场,再抬头望了望天空,但还是没有飞。生物学家把它举起来向着太阳,奇迹发生了,老鹰开始颤抖起来,然后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胜利的叫声,冲向了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Ⅱ(附加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世 间万 变 皆 于 古 不 同 何 独 文 章 而 可 以 一 律 限 之 乎 就 使 后 人 所 作 可 到 《 三 百 篇 》 亦 不肯 悉 安 于是 矣。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三百篇》又称什么?其内容由哪几部分组成?(2分)《 》;

  21.概括文中作者对写作诗文的看法。(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茶馆》中,王利发因为时局混乱,生意越做越艰难。而唐铁嘴因为年头越乱生意越好而感谢岁月,他已改抽“白面”,他要求在茶馆租房却被王利发拒绝。

  B.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在辛亥革命到来时,他对革命起先是“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革命也好罢”,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念头,于是,他与假洋鬼子相约一起革命。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D. 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E. 《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23.简答

  (1)《边城》中,傩送最后为什么选择孤独出走?(4分)

  (2)《哈姆雷特》只有五幕,但高潮迭出,扣人心弦。请概述剧中三次高潮的内容。(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选自2013年《人民论坛》,有删改)

  24.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3分)

  25.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6分)

  26.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治疗“全民焦虑”。(6分)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B亟须jí,C闷热mēn,D说服shuō)

  2.B(wǔ/yǔ,chì/zhǐ,zhuó/zhuō。A綮、罄qìng,C讣、阜fù,D佞、宁nìng)

  3.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句中应用“不以为意”。“诚惶诚恐”指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指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句中用“惊慌失措”更合适。“难以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难于在心中消除;“难以忘怀”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句中应用“难以忘怀”。“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句中用“扶摇直上”更准确。)4.C(自顾不暇:暇,空闲。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B.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D.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5.B(A“打造……报道”明显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掌握”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基础应用”后加“方法”或“技巧”;D句式杂糅,“具有……能力”和“在……方面”杂糅。)

  6.C (A“平均”“左右”去掉一个,B “如果”应放在“林书豪”前。D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主语。)

  7.C(为:研讨,学习)

  8.D(①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表现“专心治学”;④表现“正直”;⑤表现“清廉”;②是说董仲舒讲礼仪;③是说董仲舒的治国策略;⑥是讲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

  9.B (“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言”的不是“主父偃”,是“诸生”)

  (一)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于是董仲舒始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学。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他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10.D(拜访)

  11.C(均为介词,在。A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动词,到、往;B①才,②竟然,却;D①表修饰,②表转折)

  12.A(“说明当时演艺界竞争激烈、互相倾轧”属于无中生有)

  13.(1)(董仲舒)出入时(注意)仪容举止,不合乎礼仪的绝不去做(或:董仲舒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规矩),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注意“容止”、“非礼”、“师尊”,句意通顺。)

  (2)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注意“所以”、“错行”、“诸”,句意通顺。)

  (3)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集”、“义”、“用”,句意通顺。)

  14.⑴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随意替换他,就最终停止了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每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

  ⑵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第一句翻译正确得1分,第二句翻译正确得2分)

  ⑶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第一句翻译正确得1分,第二句翻译正确得2分)

  (二)【附文言翻译】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随意替换他,终究就停止了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15.(1)山岛竦峙 (2)八百里分麾下炙(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4)会挽雕弓如满月(5)玉盘珍羞直万钱(6)薄暮冥冥(7)攘除奸凶 庶竭驽钝(8)则素湍绿潭 (9)风烟望五津(10)衣冠简朴古风存(11)学而不思则罔(12)无案牍之劳形(13)山肴野蔌 (14)濯清涟而不妖

  16.文章先提出了“中国好声音”这个论题,接着分析了这档节目赢得公众、独具魅力的原因,最后反思了公众的质疑。(每点2分)

  17.展现了青年一代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艰苦磨炼,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标举了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搭建了一个公平、公开的舞台。(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8.“中国好声音”着力音乐的专业性,追求音乐的本质;电视节目应坚守诚信,严格自律;选手应反映自身真实的人生,不作戏剧化的表演。(每点2分)

  19.审题——可从鹰、农场主、生物学家三个角度立意。

  鹰:为什么鸟中之王会沦落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1)拒绝安逸(2)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开始贪图安逸的鸡舍,与鸡为伍,最后发出了胜利的叫声,冲向天际——(3)目标、理想的作用(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要委身于鸡群)(4)自我认识(莫失去自我 / 做真正的自己 / 要勇于冲破心理阻碍 / 错误的认识会妨碍自己成长(5)挑战环境,赢得成功

  农场主: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了一只鸡,所以……老鹰了——(6)“顺木之天”,尊重个性;(6)环境影响人的发展(8)有教无类

  生物学家:“它到底是一只鹰啊……轻轻地……张开翅膀飞吧”“又把它……怂恿它飞”“再次鼓励” ——(9)鼓励、赞美等对人的影响(千里马何以能奋蹄 /奇迹源于激励 /大鹏同风起,扶摇九万里)(10)要慧眼识才。

  切合题意——正确认识自己、自信 / 目标、理想 / 鼓励、赞美

  其他为基本切题。

  偏离题意的:从生物学家角度谈要助人为乐;从主人角度谈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鹰的角度谈学会等待 / 把握机会 / 永不绝望 等。

  【评分细则】

  等第切题立意结 构文 体

  63—70切题独到、深

  刻精巧;严谨记叙文:主旨与材料“神似”而有个性,有“灵犀”相通之默契,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议论文: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56—62 切题准确、正

  确完整;有特点记:主旨与材料“神似”,有“灵犀”相通,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议: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49—55基本切题

  基

  本

  正

  确基本完整记:所叙人和事与“材料”相似,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某一含义,故事平淡,写人叙事能力一般

  观点从材料中来,但论证不很充分,虽略有分析,也有一定的层次或条理,但内在逻辑不够严谨

  42—48基本切题略有

  牵强 基本完整记叙文(同上)

  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实例证明某一含义

  28—41不切题牵强贴标签逻辑层次不清或机械扩写,或简单续写,或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力较弱

  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越出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

  0—27不切题不正确无章无法另起炉灶、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差

  观点和立意完全不与材料沾边,不会论证,没有条理和逻辑

  【补充说明】

  1.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打入六类。

全国卷语文语境表达题 2016高考生物模拟题 2016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练习精选 2016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考纲语文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解题技巧与练习 高考语文图表题导学案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考试技巧PPT 高考语文收集成语有用吗 高考语文新课标甲散文阅读 高考调研2016语文题租层级 高考语文选项题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模拟训练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高考语文获得高分 高考考高分的人的奋斗 2016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 2016语文高考调研 高考语文提分 高考语文大纲 高考模拟题全国卷 集合函数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知识 2016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 高考社科文阅读训练 包头市2015年高考语文一摸 2015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 2015高考新课标二语文卷 2015年高考卷山东卷 2016届新高考综合调研卷新课标卷,地理二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成语 2015年高考新课标2语文答案 2016年2月卷浙江省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2015年语文高考试卷(新课标二卷) 2015语文满分作文试卷 2015年高考试题天津卷解析 2015春考语文试题word 2016届单科模拟训练语文02 2015年巴中高一秋季语文试题 2015高考分类汇编 2015高三语文图文转换教案 2015高考语文图表题导学案 2015年浙江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5高考语文作文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2卷 天津市2015年语文高考试卷 天津市2013高考试卷 2013-2015高考题2卷 2010年高考语文最新作文精彩凤尾50例 2012年高考天津卷化学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nianji/gaokao/459218.html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2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