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音乐高考】

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下面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为大家整理的出水芙蓉教案,供大家参考。

  出水芙蓉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

  1.欣赏课《金色的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能表现不同的音乐情境。

  情感目标:了解歌曲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各乐段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听辨各乐段的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

  导学案:课前查阅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金色的太阳》的创作背景。

  一、组织教学

  听《毛主席的光辉》走进教室,并借此导入新课。

  二、发声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发声的方法:口腔打开、声音自然,咬字、吐字清晰,感情丰富。

  三、新课教学

  1.介绍藏族风情,藏族民歌的特点。(西藏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与北极并成为“地球三级”。)

  2.完整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整体性的印象。

  3.针对乐曲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赏。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音乐分几部分?

  本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4.试唱典型乐段,并用动作来表现。

  5.在欣赏过程中参考教材中的谱例的节奏型为音乐主题伴奏,同时启发学生结合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设计不同的节奏型为音乐主题伴奏。

  6.模仿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体会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课堂总结

  本首歌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领袖毛主席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乐段在高潮中结束。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学生课前对藏族民歌特点的预习,在听赏教学过程中,主题音乐旋律学生们抓得明显准确了许多。但学生们对于一些常见乐器的音色分辨还需日后加强锻炼和培训。尤其是古筝和琵琶这种在声音特点很相似的情况下,是学生最难辨别的。

  2.唱歌课《放牦牛的小卓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用轻快、流畅的声音表现小牧童的生活,演唱中注意装饰音和特有衬词的表现,展现出典型的藏族风格。

  能力目标:学跳两三个藏族舞蹈动作,尽情地伴着音乐舞蹈。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藏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歌曲中装饰音和衬词的演唱。

  【教学难点】伴着音乐跳藏族舞蹈。

  【教学资源】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案:课前查阅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谈话:

  问:我们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有时难免会感到孤独。如果大人允许的话,你会饲养哪些小动物呀。

  是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对于住在高原上的藏族人来说,动物是和人是平等的。享受着平静生活的权利。尤其是牦牛。它们被称为“高原之舟”。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它们全身的毛密而长。能耐零下30到40摄氏度的严寒,它最高能在6000多米的冰川上行走。藏民们靠它来运输粮食,还喝它的奶呢。你看这头牦牛的脾气还很倔呢。

  二、 展开教学

  1.听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在牦牛背上,有个美丽的小姑娘在唱着好听的歌曲呢,我们来听:(师指歌谱)

  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2.和我们平时学的歌曲比一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着歌谱)

  出示装饰音:让学生找一找(红色)

  出示衬词:让学生找一找(黄色)

  3.小结:这些装饰音和衬词使歌曲具有了西藏风格,我们细细来品味小卓玛放牧的快乐,注意(师点出装饰音和衬词的地方)

  再听一遍

  我们怎样的声音来表现美呢?

  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像在牛背上摇晃一样。

  4.分句学唱

  5.完整学唱

  第一次演唱后

  从情绪上的变化,歌曲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前面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后面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第二次演唱后

  我们在力度上也可以稍作处理,我们把mp和f放在哪部分比较合适?

  在强的部分加上ai的伴唱先试一试

  第三次演唱后

  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但小卓玛说,我不但能歌而且善舞呢,你们这么聪明也学一学吧。

  6.学跳舞蹈

  退踏步

  舒展的弦子舞动作

  第一段结束用拜佛动作第二段结束时,献上哈达。

  跟着音乐跳一遍(集体)

  个别学生上前来跳,集体跟着录音唱一唱

  评价

  三、 结束教学

  卓玛是传说中女神的名字,很多藏族女孩就用这个吉祥的名字,有时家里祖孙三代女子都用这个名字,前面加了姓氏就能区分开来。下面我们来听听,看看这些姑娘们的生活吧。

  听亚东的《卓玛》。

  通过这节课,我们对西藏有了点了解,下了课可以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运用了小学情境探究式歌曲教学模式,通过以“走进西藏”为主线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学生在聆听——感受——探究——创造——表现等过程中学习了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生动有趣,效果较好。

  3.欣赏课《走进西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西部音乐的美丽。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创造实践活动。

  情感目标:欣赏西部的歌曲,感受西部音乐的美,让学生对西部的文化和一些民族的音乐特色有所了解和认识,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及音乐风格和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把握并感受西部音乐的风格,用多种方式表现内心的感情,跳出西藏舞的感觉。

  【教学过程】

  导学案:课前查阅孔繁森的事迹。

  一、导入

  播放歌曲:

  (多媒体;西部风景及歌词)

  首先同学们来听一首歌,请同学们在欣赏时,注意歌曲描绘了什么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请同学回答。师简评(歌名:《西部春色》)

  生:描绘了西部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各族儿女开发西部的心声及对西部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西部去领略一下西部的美丽风情,好吗?你们了解西部吗?知道西部有哪些地区吗?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

  3.师:今天,我们就开始一起来次西部音乐之旅吧。你们知道西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首先我们

  一起走进神秘的西藏。

  学生: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着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美妙动听的音乐。

  二、学唱《走进西藏》

  1.思考:A歌曲展示了怎样的西藏。B歌曲分几部分,节奏、情绪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部分比较难唱,我们来把第一部分歌谱唱一唱。

  2.师评价纠正,把难点处的乐谱拎出来唱好,再唱歌词。

  3.师:我们现在来唱第二部分歌词。

  4.我们完整唱一遍歌曲。

  三、知识拓展

  1.师:这首歌曲是电视剧《孔繁森》的主题歌。你们知道孔繁森的事迹吗?

  2.师:这首歌在生动展示西藏神秘与美好的同时,赞颂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和他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跟着伴奏来唱这首歌。

  我看同学们唱歌时,蠢蠢欲动,是否来跳一跳呢。你们都看过西藏的舞蹈吧。知道西藏的舞蹈风格

  特征吗?我们现在就来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3.师评。师:你们对西藏的景象、风土人情了解吗?

  教师总结: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藏的服饰、藏族信仰佛教,巍峨的布达拉宫。师:你们还听过哪些西

  藏歌曲?

  4.欣赏《天堂》

  师:我们在西藏已游览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要启程去的是内蒙。播放多媒体,歌曲《天堂》。

  思考:A歌曲分几部分,力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B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师:我们现在轻声地跟着歌曲哼唱,感受美丽的内蒙。

  5.欣赏歌曲:《西部放歌》

  师:今天我们西部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哪里呢?请先听音乐

  思考:A请说出歌名?B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C西部什么地方的歌曲?

  6.音乐游戏

  师:今天我们的西部音乐之旅结束了,现在我们要进行游戏,请你说说所听的音乐和看的图片是西部什么地方?

  新疆手鼓与蒙古马头琴的图片。

  师:播放三首歌曲:

  师:今天我们在西部音乐之旅中欣赏的这几首西部歌曲,都是具有西部少数民族特色的通俗歌曲,这说明了什么呢?

  四、总结。

  师:我们在歌曲中不仅感受到了西部人的热情奔放、爽朗的个性,还感受到了西部的美丽和音乐表现力的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各地区都在召唤着我们,西部将日益繁荣,更加辉煌,让我们携手高歌,畅想西部,祝福西部吧。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西部音乐的粗犷朴实,还了解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西藏对学生来说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实际上对它的了解却很少,本节课通过欣赏《走进西藏》这首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连绵不断、白雪皑皑的雪山,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以及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藏的文化。在学唱这首歌曲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演唱主旋律,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特点去感受体验艺术形象,通过据谱填词,自主学习等,让学生主动感受歌曲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产生美感。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动人的乐曲中。

  4.唱歌课《青藏高原好风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词内容。

  能力目标:采用自主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

  情感目标: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学唱《青藏高原好风光》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资源】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案:课前查阅藏族地区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歌曲《春风吹到草原上》,让学生分析是哪族民歌

  2.导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还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较广,数量较多,始终伴随着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美丽的青藏高原亲身感受一下。

  3.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青藏高原》配青藏高原的风光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李娜版的《青藏高原》,同学们认真体会了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分析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和学生交流所知道的藏族地区的名胜古及风土人情。

  音乐风格特点:节奏比较宽广舒展,曲调是高亢、辽阔的。

  名胜古迹:著名的拉萨、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8848.13米,世界第一高峰)。

  风土人情:藏族人民信仰的是喇嘛教,喝的是酥油茶,饮的是青稞酒,住的是帐篷,也叫毡房。另外,他们的服装也很有特色,他们身着藏袍,而且通常只穿一只袖子,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歌曲教学

  1.师:今天我们学习歌曲《青藏高原好风光》,这是一首赞美青藏高原的藏族歌曲,青藏高原虽说是山高路远呼吸难,可是来来往往的游人却不断,让游客留恋忘返,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吧!

  2.录音:歌曲范唱

  3.学生随范唱学唱歌曲

  4.教师进行歌曲难点指导

  5.学生随歌曲伴奏唱歌曲

  三.才艺大舞台

  1.师: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舞者腰部多合着节奏,规律地起伏颤动,给人安详和谐的美感;膝部松弛和腰、胯动作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动律。

  2.播放多媒体课件(链接远教资源):欣赏藏族舞蹈

  3.歌舞展示:一部分同学唱歌曲《青藏高原好风光》,另一部分同学学跳藏族舞。

  四、拓展延伸

  1.师:你知世界最高的山峰在哪里吗?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

  2.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珠穆朗玛》配珠穆朗玛的风光片

  五、教师总结

  师: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光无限,上次同学们去黄土高原感受了黄河的汹涌澎湃,今天我们又体会了青藏高原的神奇壮丽,下次老师再领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村寨好吗?

  【教学反思】 细细品味,本节课整体上来说,还算圆满,整节课下来结构还算清晰,节奏也比较适当但旋律细节上还没有把握的太好,学生在装饰音的演唱上还有欠缺。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准备得再充分一些,不能误人子弟。

  5.欣赏课《阳光下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聆听,了解作品的演唱形式。

  能力目标: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体验作品情绪。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于求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反映少年儿童幸福成长的图片。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幸福,能说说你从哪些方面感觉到的吗?有一首歌曲唱的就是少年儿童幸福欢乐的心情。

  二 聆听歌曲

  1 完整地欣赏全曲,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介绍本歌曲的曲作者——晓丹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3 将歌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细心体验歌曲的情绪。

  4 感受歌曲各段的意境和情绪变化,说一说它们对艺术形象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音乐的结构。

  5 欣赏第一部分,说说衬词“啦”表达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

  6 欣赏第二部分,问:这一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中多次出现了切分音,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 欣赏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合唱是多声部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使音乐表现得更加饱满,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尽情地向人们抒发着孩子们幸福欢乐的心情。

  三 拓展知识

  欣赏两首合唱歌曲,体会意境。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歌唱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们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幸福茁壮地成长。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找一些类似的歌曲来欣赏。

  【教学反思】《阳光下的孩子》是一首合唱歌曲,情绪清晰、流畅。同时前后情感对比也比较明显,孩子们聆听赏析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但是欣赏一首合唱歌曲,若能让孩子们也加入其中,适当的在课堂上加以和声训练,可能会更好一些。

  6.唱歌课《种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多种音乐创编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能力目标:能以比较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

  情感目标: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能用嘹亮、欢快的声音唱好歌曲《种太阳》。

  【教学难点】附点和十六分休止符、切分音,创编歌曲伴奏型。

  【教学过程】

  导学案:歌曲的曲谱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来说说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嗯!你的理想是当医生,你要做科学家,你要当飞行员...不错!同学们的理想都很好,有一位小朋友啊!他的理想是种太阳,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来看看他种太阳有什么用呢?

  2.初听歌曲

  3.师:他许下了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美好吗?它适合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二、新课教学

  (一)1.节奏训练。切分音,附点的训练。

  2.4/4的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

  (二)学习第一乐段

  1.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歌曲的第一部分,你们能找出和歌曲的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刚才我们在训练节奏时同学们已经找出来了。

  2.师:大家听得非常能干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这些乐句,好吗?

  3.学生小声跟琴唱谱,填词。

  4.学生唱上面的乐句,与老师接龙唱。

  5.学生和师齐唱第一乐段。

  (三)学习第二乐段

  1.过渡:她为什么把种下的太阳送到南极,北冰洋,还要挂在冬天和晚上?

  2.学生小声跟琴唱谱。

  3.学生找出难点,跟琴解决。抽查解决效果。

  4.跟琴再唱一遍,注意纠正和老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

  (四)学习第三乐段

  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你们在歌曲中找出答案。

  1.原来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

  4.学生分析演唱情绪是否到位。跟琴再演唱一遍。

  (五)完整演唱歌曲

  完整演唱完后,加入领唱,男生唱,女生唱,合唱。

  (六)创编

  1.师:大家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歌曲在演唱时更能体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

  师:同学们还记得《拍手拍手》这首歌曲吗?对!我们也可以像它一样在乐句和乐句之间加入拍手,增添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学生个别展示

  3.师生一起表演。

  (七)情感延伸

  1.师:同学们,鹏鹏这个种太阳的愿望是否很美丽?为什么?

  2.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和事,师:我们的国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山区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仍然很艰难。还有在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很多孩子的家变成了乱石堆,学校成了残恒断壁。

  3.看了这些图片,大家会萌发什么愿望或想法呢?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小小的太阳,有一天,你们会成长为大大的太阳,用你们的光和热去温暖、照亮别人。就让我们带着希望唱起我们的愿望吧!

  【教学反思】歌曲《种太阳》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由于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于是我省去了繁琐的逐句教唱,而是采用了听唱法,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分析讨论环节中,让学生先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讨论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歌曲,此时的演唱就别有一番风味了。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理解了理想的重大的意义,也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也对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7.欣赏课《木星——欢乐的使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弦乐器,听辨弦乐器。

  能力目标:哼唱弦乐器演奏的主题。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情绪内在的不同变化

  【教学过程】

  导学案:复习弦乐器都有哪些

  一、简介《行星组曲》不同的标题音乐,让学生了解《木星—欢乐使者》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并知道七大行星依次为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理解副标题,从而理解音乐。

  二、介绍曲作者—霍尔斯特

  三、整体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音乐情景。

  四 、分别欣赏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

  问(1)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3)主奏乐器是什么?(圆号、长号和大号)

  五、反复聆听四段音乐的主题,说一说在情绪表现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六、随音乐哼唱主题,说出弦乐器演奏的主题。

  七、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教学环节整体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教学气氛的营造,欠缺多一些,不够神秘,学生的联想想象还可挖掘

  8.唱歌课《春天的阳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延长记号,体会其唱法与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识谱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歌谱,休止符和波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导学案:了解变换拍子的含义“波音”和“延长记号”的运用

  一、导入

  复习《种太阳》,了解一些春天的自然知识,为更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和创编歌词作铺垫。

  二、歌曲教学

  1.完整听赏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2/4和4/4节拍表达情感不同。

  2.识谱教学,自学歌谱,小组合作。

  3.强调休止符处的唱法。0 23 1 2

  4.用模唱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相结合。

  5.填词歌唱,注意波音的唱法。

  6.有感情地演唱,把少年儿童乐观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生动。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在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音乐就是抽象形象,我感到应该用更时间与学生体会和感悟。打开他们想象的大门与之共同探究音乐的细节美,哪怕有时并不能完成喝多教学内容,因为学生个性差异往往很大。从审美上看,我的课是及其不足的。展示自己的特长环节应多些,这样才能增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

  9.欣赏课《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能力目标: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导学案:奉献的源起。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和授新

  <1>举反例导入

  1. 听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 首先我们来听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用心去感受。

  (播放音响) (1) 谈谈听赏后的感想。

  (2) 你联想到了什么?

  2. 交流听赏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

  3. 老师激励评价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乐曲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

  <2>连接转入

  师: 是的,人类需要真情,有爱就有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从图片中感受真情的需要)

  1. 听赏<爱的奉献>

  2. 交流听赏感受

  (1) 你认为歌词的精华部分是什么?

  (2) 从图片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奉献的源起。

  (4) 情感的归纳

  <3>老师承转

  师: 为了减少战争,出现了许多国际组织来促进国与人类的和平。奥委会便是一个这样的组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赏二十四届奥运会的主题曲英文版<手拉手>.用行动来呼唤和平与真情。

  1. 老师富有表情的范唱。

  2. 随琴视唱一遍。 (难点节奏讲解)

  3. 齐唱与课堂形式

  三、课堂小结

  师: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让我们在爱的祝福和期盼中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同学们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反思】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较融洽。时间安排稍欠合理,临时发挥导致整个课堂显得有点乱和冷场。没有适时给予学生赞扬和批评。如果我在教学中可安排随音乐节拍传递爱心、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游戏、听辨带有休止符的旋律、分组讨论、创编、歌表演等等活动,我想这堂课会更生动。

  10.唱歌课《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及节拍特点。

  能力目标:能辨析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不同的节拍及不同的歌唱音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交流,探究歌曲的情感表达,并能用怀念和赞颂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运用高位置、深气息的歌唱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音色及节拍特点、节拍风格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美好情感值得称道和歌颂,如:浓浓的亲情,甜蜜的爱情,高尚而隽永的友情等等。在众多美好的情感当中,亲情和爱情都是与自己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共有的,唯独友情,是我们自己与我们从陌生到熟悉的那个人所共有的,同时,告示的友情也是无私的,因此才是显得弥足珍贵。所以啊,这世间有许许多多的歌曲是歌颂友情的,如:我们儿时唱的《找朋友》,周华健的《朋友》等。

  师:远在欧洲的苏格兰,也有一首歌颂友情的歌曲,这首歌曲是苏格兰是人彭斯从一个老人那里记录下来的,一经唱出则风靡全球,尤其是电影《魂断蓝桥》把它作为主题曲之后,可以说,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每时每刻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演绎这首经典的歌曲。全世界的人民都把它作为朋友离别演唱的经典曲目。下面我们就来聆听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人声演唱的这首歌曲。

  二、歌曲鉴赏

  师:我先请同学们聆听三首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也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每一次你所听到的歌曲的演唱形式、风格、拍子和音色的不同,并加以辨析。

  1.学生聆听男声合唱版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学生聆听女声独唱版的,3/4拍子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3.学生聆听男女声四重唱版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歌曲采用了那种演唱形式?歌曲采用了那种拍子?歌曲中的演唱者是哪种演唱风格?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人声音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老师简要介绍演唱歌曲的王秀芬、刘维维、关牧村、佟铁鑫等四位中国歌唱家。

  三、歌曲演唱

  1.教师指导学生用“啦”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选练,大家的声音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光用有质量的声音唱出了歌曲的旋律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表达歌曲索要倾诉的情感,其实歌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这种表达包括外在的形式的表达,比如:旋律、曲式、拍子、演唱形式、甚至演唱风格等等。还包括更重要的内在的情感的表达。你们知道吗?同样的曲调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老师举例范唱歌曲《被风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同样的旋律,因为速度与力度的改变而产生出的快乐和忧郁的两种不同的“喜儿”形象。)所以有时候,曲作者在歌曲的左上方特别标注表情术语。但大多数歌曲是不标注表情术语的,这就要求我们歌唱者自己去领会。怎么领会呢?我们还是接着来聆听吧。

  2.师:请同学们聆听女声合唱版的《友谊地久天长》,并请同学们关注歌曲的情绪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得出结论。

  3.师:请同学们聆听童声合唱版的《友谊地久天长》,并请同学们关注歌曲情绪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得出结论。

  4.师:同学们刚才分别感受并尝试用“怀念”和“赞颂”这样两种不同情绪演唱了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其实还有一种不同于上面两种表达的演唱方法,老师现在就为大家来做示范。

  5.老师范唱后,出示课件中的歌片,并根据刚才的范唱,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师:歌曲总体分为几乐段?

  生:A、B两个乐段。

  师:两个乐段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A乐段的情绪是怀念的,B乐段的情绪是赞颂的。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曲谱上对A、B两个乐段的情感表达加以标注。

  6.师:请全体同学起立,用自己的歌声,带上歌曲中的情绪,倾情演绎同学们自己心中神圣的友情!

  最后,老师在同学们深情演唱歌曲的尾声中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首先要重视创设理解音乐的情境。教师就要“煽情”,即通过讲故事或引导学生回忆经历过的难忘的场景等,使学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营造出氛围,为直观感悟音乐创造条件。这时欣赏音乐,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音乐形式、节奏自然产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本课中,引导学生想毕业离别的场景,想像那时的心情,使学生体味感伤与快乐的情感变化,与所学音乐内容在情感一致的基础上产生共鸣。

  11.欣赏课《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得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难点】在学习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1、播放梦之旅组合演唱的《月之故乡》。

  2、让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表达思想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感知认知

  1、欣赏梦之旅组合演唱的《 故乡的亲人》。

  2、让学生介绍作曲家福斯特,老师补充。

  3、欣赏排箫演奏《故乡的亲人》旋律。

  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A(a+aˊ) + B(b+aˊ

  4、教师二胡范奏《故乡的亲人》旋律。

  5、学生跟伴奏哼唱旋律。

  6、歌曲处理:学习和掌握力度记号和延长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

  力度记号:歌曲中表示音量的强弱不同。

  f (强) p(弱)m(中)mf(中强) mp(中弱)延长记号:它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可根据演唱者情感需要适当自由地延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 。

  为了使同学们能唱齐,将统一延长二拍,和原有拍一起共三拍半。

  7、完成课后习题,从中理解乐句的重复和对比的创作手法。

  8、以不同形式表演歌曲。

  三、知识拓展

  1、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第一乐段,请学生总结思乡作品的速度和情绪。

  2、学生背诵关于思乡的诗词。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

  折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教师引出下节课内容。

  2、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又发挥其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完成。、

  12.唱歌课《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的碰撞,感受歌唱的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认同《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感情,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歌唱。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混声声部的统一。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一、情境导入:

  播放《同一首歌》MTV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二、寓教于乐(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随音乐拍手伴奏。

  3、学唱歌曲一声部旋律及歌词

  4、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5、练习两个声部配合,完整演唱歌曲。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 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1)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演唱歌曲。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如师生互换角色,分组对唱,男女接龙等。)

  2)学习合唱知识,及四拍子指挥。

  3)、歌曲处理.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打破了以往的教学,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能准确的为歌曲伴奏)。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可以分组合作或自由创编。(包括歌词创作,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共同展示,审美。

  2)、歌曲表演,领唱合唱,一名学生指挥。

  3)、师生评价。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单凭本首歌曲来表达歌曲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选择了:

  1)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MTV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一首歌》,,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教学反思】在学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曲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同一首歌》的视频,一开始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豪的情绪和爱国的热情一触即发,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教育基础。学生能用抒情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还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完成此段的教学目标。学生们积极思考,尝试各种演唱形式来完善歌曲的情感需要,最总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有爱、团结、和谐的美好主题。

  13.欣赏课《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能力目标:通过边看图边听乐曲的教学途径,使得学生能主动地欣赏音乐,从整体上初步感受《瑶族舞曲》的音乐结构。

  情感目标:从音乐当中体会到瑶族人民欢歌跳舞的热闹气氛,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部分结构是A、B、A复三部曲式。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主题的音乐情绪,它们所表现的不同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瑶族人民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一、欣赏视频演奏会——《瑶族舞曲》

  1、谈话引入:

  师:老师知道,在我们班,有很多喜欢音乐的同学,我想问问大家:平时对电视上的哪些娱乐节目比较感兴趣?

  生:《星光大道》、《同一首歌》、《中国音乐电视》……

  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由CCTV音乐频道带给我们的现场演奏会。

  2、播放课件

  二、师生互动——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1、师:这是一个民族管弦乐团还是西洋交响乐团?

  生:民族管弦乐团。

  师:对,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由中国广播民乐团带给我们的管弦乐合奏。

  2、师:在这个民族乐团里,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看到了有拉二胡的、有敲大鼓的、有吹锁呐的、还看到了许多我不认识的乐器。

  3、中国民族乐器介绍:(课件播放)

  (一)拉弦乐器:二胡 高胡 低胡 板胡 京胡

  (二)吹管乐器:笛子 箫 笙 唢呐

  (三)弹拨乐器:琵琶古筝 扬琴 阮 柳琴 三弦

  (四)打击乐器:大鼓 小堂鼓 小锣 大钹 小钹 云锣

  三、整体欣赏《瑶族舞曲》、畅谈学习感受

  1、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呢?音乐在讲述什么内容?先看看乐曲的曲名——《瑶族舞曲》,你了解瑶族吗?

  生:刚才我听到了一首非常情绪欢快、奔放、气氛热烈的歌曲,表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师:今天, 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近瑶族。

  2、观看瑶族风情图片,背景音乐是《瑶族舞曲》(课件播放)。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对瑶族是否有了一些了解?请说说……(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资源共享)

  生: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四、分段欣赏——A、B、A,感受音乐的美。

  1、师:音乐在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听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敲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一位位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了少女的舞蹈行列,欢跳起来,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师:你是通过什么变化来为音乐分段的?

  生:音乐的速度、情绪和节奏。

  2 、分段欣赏

  播放引子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生:一阵轻柔的鼓声,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的青年男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A、欣赏主题音乐

  姑娘们在长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音乐速度——稍慢)—(情绪——幽静委婉)。

  姑娘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音乐速度——加快)——(情绪——欢快活泼)。

  小伙们也情不自禁的围到了姑娘们的身边——(音乐速度——稍快)——(情绪——热烈奔放)。

  姑娘们向小伙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他们在一起尽情的舞蹈

  B、探索主题韵律

  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师:现在音乐发生变化了吗?

  生:速度快速——中速;

  力度强——弱;

  情绪抒情、温馨。

  师:音乐在描绘什么场景呢?

  生:狂欢之后,人们开始休息,他们在月光下低声细语,在倾心的交谈,音乐生动、活泼,表现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心情。

  c、主题的再现

  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师:音乐更加的热烈,是第一段的再现。

  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纷纷跳了起来,尽情的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

  D、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老师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并在黑板上写出乐曲的结构:复三部曲式 A、B、A

  1、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 摇手。

  (2)随音乐进行声势律动。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这首《瑶族舞曲》形象生动的向我们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让我们也身临其境,音乐是神奇的,它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美丽的民族之花鲜艳芬芳,今天我们只采摘了其中的一只,可爱的瑶族之花,《瑶族舞曲》这首广为流传的艺术奇葩,带我们走进了古老的瑶家山寨,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民族的动人魅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领略其他民族的风采。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本节课。

  【教学反思】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第一,在完整欣赏作品时,设计的学生活动太多,以至于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聆听音乐,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和美感。这个环节可以修改为,学生聆听音乐,教师用板书写出出现的主题,而后由学生总结作品的曲式结构。第二,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辩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欣赏每个主题后,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第三,《瑶族舞曲》共有四个主题,本节课完整欣赏了这四个主题,因此教学内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侧重欣赏a、b两个主题,或者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有待尝试。

  14.唱歌课《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

  能力目标: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美、感受旋律节奏美。

  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情感美、感受旋律节奏美。

  【教学难点】1、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2、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放音乐,聆听云南民歌《猜调》。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歌曲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儿歌......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的风味不一样,它是一首民歌(板书),它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板书歌名)。

  三、教授新课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旋律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

  2、节奏练习

  (1)、出示X X |XX XX|XXXX XXXX |……

  学生先熟悉节奏,然后出声打节奏。

  (2)、教师为节奏加上附点,感受“附点”的魅力。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再次练习。

  X.X XX X |XXXX XXXX | X.X X |……

  (3)、出示课件2,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

  3、根据节奏读歌词,教师解释衬词“呜噜噜噜”,并指导“哟哦”的读法。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美。

  (1)、老师唱歌谱的第一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2)、学生唱歌谱的第一乐句。

  (3)、老师唱歌谱的第二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4)、学生唱歌谱的第二乐句。

  5、填唱歌词

  老师弹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学生接唱第二段的歌词,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老师弹第二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第三、四段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

  6、连唱歌曲

  把歌曲的四段连起来唱一次(男女分唱),启发学生欢快、热情、豪放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旋律美。

  四、巩固练唱

  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律动,感受“骑马”的优美动作并配合优美的旋律、节奏,进行歌曲演唱。

  五、欣赏云南舞蹈《快乐的小罗嗦》(放视频)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还欣赏了云南舞蹈《快乐的小罗嗦》,了解到云南民歌具有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到云南去,真正体验一下云南的民俗风情,进一步地了解云南民歌。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云南黎族民歌的特点,也提高了对民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师生配合默契,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难点突出,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歌唱技巧;让学生在快乐中了解了云南,学习了云南民歌。

  15.欣赏课《山寨情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乐器巴乌。

  能力目标: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各主题的不同情绪,体验其民族的音乐风格。

  情感目标: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巴乌的乐器声音。

  【教学难点】体验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导学案:查阅关于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了解巴乌的音色特点。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今天我们来听听西南边寨的音乐。

  三、欣赏乐曲《山寨情歌》

  1.完整聆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整体性的印象。

  2.分段欣赏。思考各段表现什么场景?

  3.复听乐曲,针对音乐各部分主题,从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方面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4.结合聆听音乐,让学生说说演奏乐器“巴乌”的音色特点,之后对这一民族乐器进行了解和认识,感受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聆听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随音乐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6.结合图片完整聆听乐曲,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四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已经进入到了比较高的学习阶段,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与鉴赏能力比起低年段的学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赏析乐曲的民族特点时,孩子们也已不再销声匿迹了,他们开始评说起了自己见解,欣赏课的课堂也显得开始活跃起来了。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6.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7.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粘贴,或者根据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如果发现学生带有艺术设计类的图片,可以提示下一节的内容和课前准备的要求。

  8.提示学生在课后按小组调查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雕塑艺术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艺术设计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小组发言,说说雕塑艺术的调查情况。

  1.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3.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4.启发学生思考: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5.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6.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7.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8.布置课后内容:调查某项艺术设计的情况,作简单的评价。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相关美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可以让学生从目录上了解一下这学期所学内容。

  1.由学生收集的作品导入。

  对不同种类的作品,教师可选择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单归纳。

  教学中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运用。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归类,依据是什么?

  2.运用教材中的油画和中国画的比较来突出绘画的不同种类,并从使用的材料等角度来分类。

  引导学生比较两幅画。区分画种,把握各个画种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情感,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什么时候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介绍版画、水彩画。

  先作简单的比较,再介绍版画、水彩画的各自分类。

  4.雕塑。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看到的雕塑,再引导他们区别不同的形式。雕塑与环境、时代、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休闲生活的新亮点。

  5.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也可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强学生对画种特点的掌握。

  6.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

  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作品归类,由同学相互评价。

  7.让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艺术设计品的图片

  (教师)相关效果图、实物

  教学过程

  1.由贴近学生生活的服装导入。

  让学生谈谈对服装设计的认识,导出艺术设计。

  2.出示一组包含所有类别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作品,使学生的思维灵活而更富创造性。

  (1)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包括字体、标志、插图、编排广告、包装、展示等。

  (2)工业设计内容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

  (3)环境设计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公共艺术等。

  3.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电视广告,并导出现代媒体设计。

  4.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美术的种类。

  美术: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

  (教师)印刷的西藏地图、范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对比,得出徒手勾勒的线路图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表达。

  (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

  (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

  (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

  2.深入分析。

  (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

  (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

  (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

  (4)请学生讨论回答: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

  (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

  ①说明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步骤图、说明图。

  ②记录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图。

  ③科学家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示意图。

  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合作学习。

  (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

  (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表。

  (3)(游戏)猜成语,用手绘线条的形式“画”成语,如“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等等,同学之间相互猜(引导学生从“怎么画”转变到“画什么”上来)。

  5.评价反馈。

  学生评述:用几句话讲讲这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画纸

  (教师)课件(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范作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应和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画出千变万化的线。

  (3)引导学生体验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直线是平和舒缓的,曲线是流畅舒展的,折线是紧张匆忙的。领悟线的变化:长短、刚柔、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等等。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中理解线条的不同美感。

  2.用线表现不同的云:层云、积云、高层雨云。

  3.随堂欣赏。

  欣赏画家画树的作品,不同的线带来不同的感受:画家凡·高用扭曲的线表现向上伸长的树,有强烈的动感;画家伊莱思·布鲁斯特用线意象化地表现了一片树林。

  4.小练习。

  (1)用各种线条和花纹组成一幅和谐“相处”的图形,要求线条流畅,有疏有密,变化丰富,画面整洁。

  (2)凭记忆画一棵校园里的树。

  5.徒手画中的形。

  (1)出示树木图片与教材中《树木的外轮廓形》,通过分析、描摹,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外轮廓形可以概括为一些基本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发现:徒手画抓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基本形去概括。

  (2)举例搭积木,讲解如何利用基本形描绘建筑物。

  (3)风景也可用几何形来概括。

  (4)教师动笔演示徒手画从基本形渐变到具体形(如汽车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

  (5)人物形体与动态用基本形迅速勾勒,注意让学生再次体会徒手画简单明了的特点。

  6.练习: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的文具。

  7.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谈谈对不同美感线条的运用。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具

  (教师)拍摄一段不同角度的校园风貌的录像、对写生地点的预先估计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校园风貌录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欣赏自己的校园,旁白:“学校是哺育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地方,是大家学习的场所、活动的空间……”

  在用徒手画的形式来描绘校园时,首先要学习“空间深度”的表现。

  (2)教师指出:用徒手画的形式来表现空间最常用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鸟瞰法,另一种是透视法。

  (3)出示分别用鸟瞰法和透视法画成的两张同一地点的建筑图进行对比,由学生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用处。鸟瞰法有一种近似于高空俯视的效果,更多的是表明方位,而透视法相对比较直观。

  2.深入学习。

  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1)出示图例:同样大小的两个球,从透视角度看,就是“近处大远处小”。引导学生回答: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透视现象?

  (2)出示图例《观察透视的模拟图》并在图片上用红笔添加透视线,加以对照,由学生自主发现焦点。

  (3)让学生在其他绘画作品中指出焦点的位置,印证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焦点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理解教材中的图解,由学生自己得出视点、视平线、视线等因素对透视图的影响。

  (4)出示不同视线拍到的两张教学楼照片并进行比较,以印证先前的结论。

  3.欣赏教材中多幅风景徒手画,并指出其绘画工具的多样选择性,钢笔、木炭条、彩色笔均可以。

  4.练习。

  (1)用徒手画的形式画出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2)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

  (3)用透视法创作的同学可以在校园内写生,教师事先安排好写生地点。

  作业要求:注意取景,主次有别,详略得当。

  5.评价。

  以班级为单位,布置本单元的总结展览。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若干支

  (教师)产品安装说明示意图若干幅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板演一幅徒手画,再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引出课题:像这样徒手画出来的较为简便的绘画形式就叫徒手画。

  2.展开。

  (1)这种简单、明了的徒手画对于相互交流、表达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职业或场合需要类似的图解帮助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2)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如:旅行家、建筑师、科学家、设计师……的徒手画作品。

  欣赏时教师的讲解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徒手画“简单、有效”的功能特点。

  (3)把徒手画同常见的绘画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徒手画的特点:①易画易懂;②工具较为简便;③以简练的线为主要造型元素。

  3.深入。

  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

  (1)感受线的艺术语言的丰富性。

  ①对各种不同线条的认识与感受,对用不同工具、不同方法画出的线的美感的体会。

  ②学习线的变化,如长短、粗细、疏密、曲直、刚柔等等。

  ③线在排列时造成的不同层次的面。

  (2)用线表现不同的云:层云、积云、高层雨云。

  4.随堂欣赏。

  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感受不同的线所带给人不同的联想:直线的平和舒缓,曲线的流畅舒展,折线的紧张匆忙……

  5.课堂练习。

  用不同的线条和花纹组成一幅和谐“相处”的图案。作业要求:

  (1)线条流畅、有疏有密、变化丰富、画面整洁。

  (2)统一规格:15cm×15cm。

  (3)尝试用不同的笔画线。

  6.作业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教师)风景图片、小汽车模型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较为复杂的大幅图片,设问:什么是徒手画的特点?如何用徒手画的形式来描绘复杂的形状?

  (2)教师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引导学生将基本形: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勾勒于图片之上。

  (3)点题:几何图形是构成不同物体图像的骨架,基本形的运用是徒手画描述对象时有效的方法之一。

  2.拓展。

  (1)用小汽车模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用基本形的方法画出小汽车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渗透空间观念,为下课时教学打下基础,可以联系初一数学课中“三视图”的部分内容结合讲解)。

  (2)建筑、风景也可用几何形来概括。

  3.课堂练习。

  (1)认真地模仿教材中的图样,如果学生已经相当自信,就尝试着将这些图样快速地画出来。

  (2)用徒手画的形式画出几样文具,用基本形加以概括(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

  作业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可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

  4.评价。

  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要求。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教师)徒手画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学校的徒手画的平面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取图中信息,分析不同建筑物的方位、位置关系。

  (2)用徒手画表现空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鸟瞰法,一种是透视法。鸟瞰法像是高空俯视,接近平面示意图,它是一种方位的注解;透视法则能较好地表现空间深度。

  2.深入。

  透视是本课的难点,它较复杂深奥,这里只作一般的学习,学生在作画时,有初步的意识即可。

  (1)“近大远小”对透视规律的图解,看教材中图片近处树大,远处树小,透视现象明显。

  (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中《观察透视的模拟图》,解释“焦点”、“视平线”。

  (3)在范作或图片中画出透视线,对理论加以印证。

  3.校园写生。

  校园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徒手画的形式来画校园,可以用鸟瞰法画学校的全貌,也可以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

  建议:选景不要太复杂,注意取舍,主体要突出,不要过多地关注细节,以体现徒手画简要、明确的特点。

  4.欣赏。

  欣赏教材中多幅风景徒手画,指出其工具材料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除了钢笔之外,也可用木炭条、彩色笔等,要求学生落笔大胆、果断、迅速。

  5.评价。

  学生作品橱窗展出(对本单元学习的总结、回顾)。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板报。

  难点:设计出来的板报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变化及版面设计。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颜料、铅笔、尺

  (教师) 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师生讨论:大家所熟悉的报纸的内容、排版、栏目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点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知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色彩、位置安排等内容)。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学生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进行述说,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最后教师讲评。

  (3)字体的设计。

  ①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体四种。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②教师示范书写美术字的步骤。

  ③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出示各种字体的图片、应用实例)。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

  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如各种报纸、黑板报刊头图库),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学生优秀板报设计作业。学生讨论:为什么好?表现在哪里?它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2)借鉴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布置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板报设计,使你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作品的编排怎样才能疏密得当,受到大家的喜爱?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本节课作业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要求能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料,采用剪、贴、画的办法进行制作。

  (1)版面编排的方法。

  ①以图为主的版面编排:图片是板报中常用的编排元素。在编排时要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疏密的变化。

  ②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图文穿插是最常用的编排方式。可以在大片的文字中插入作为题图的单张图片,也可以用配合文章内容的多张图片来穿插。

  注意:编排多张图片时,要注意主次、大小、疏密关系。

  (2)板报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根据主题,收集有关文字、图片。

  ②根据内容,设计一种版面样式。

  ③选择字体、字号等,进行整体编排。

  3.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料完成版面的编排及刊头标题的设计,完成铅笔稿。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板报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

  布置课后作业:可找一找图片资料,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思考自己的板报设计铅笔稿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在下次作业时可以改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学生优秀作业以及上节课学生完成的铅笔稿

  教学过程

  1.讲评分析, 启发思维。

  (1)讲评学生完成的铅笔稿,师生共同探讨可以改进的方面。

  (2)借鉴学生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思考:怎样进行板报的色彩设计,使作品色彩的表现和谐统一?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本节课作业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板报内容,进行色彩的设计。要求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又不失个性。

  (2)教师讲解色彩配置的方法。

  ①运用对比色协调或类似色、同类色配置法。

  ②色彩和图形一样由所放置内容的性质决定,必须研究其个性特点,才能使作品形式新颖,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要求色调明快、和谐。

  ③内容决定色彩的依据,即:你所设计的板报以哪一部分人群为主要阅读对象。如以儿童为主的,色彩应以鲜艳的对比色调为主,以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并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给成人阅读的,则以大方、明快的色彩为主。

  ④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调和色配置法是一种色相性质相近的色彩配置法,分同种色和同类色两种配置方法,如绿和粉绿的配置。对比色配置法是指性质不同的色彩配置法,如红与绿、青蓝与黄橙色等的配置。运用对比色配置,效果强烈、醒目、鲜艳。注意:本节课的作业阅读对象以学生为主。

  (3)利用课件,尝试进行色彩搭配练习,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3.布置作业 展示自我。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利用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完成色彩的搭配。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色彩搭配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色彩搭配明亮和谐,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

  布置课后作业:选一个主题,找一找图片资料,进行板报设计,希望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改进提高。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尺、铅笔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报纸、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 启发思维。

  以身边的常见报纸为例,让学生比较报纸的刊头字体有何不同,讨论得出结论。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例,师生讨论。

  归纳出常用四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隶书体:平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2)教师讲解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的知识。

  (3)教师示范美术字书写的步骤。

  3.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欣赏学生优秀作业。

  (2)提出作业的主题:设计一个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彩明快、简洁。

  (3)提供创作的建议: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价,深入体会。

  5.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环保内容的图片进行欣赏,开拓视野,储备信息。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尺、胶水、剪刀、铅笔等

  (教师)优秀学生作业(刊头、板报)、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过程

  1.讲评分析,表达感受。

  (1)出示优秀学生刊头设计作业。

  (2)师生讨论,引导学生交流,提出改进的意见。

  (3)出示优秀学生板报设计作业。提问: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注意了哪些细节?

  2. 传授方法。

  本节课作业: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设计一个板报。要求能充分利用教师发下来的资料,采用剪、贴、画的办法进行制作。

  (1)教师讲解版面编排的方法。

  (2)学生了解板报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根据主题,收集有关文字、图片。

  ②根据内容,设计一种版面样式。

  ③选择字体、字号等,进行整体编排。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主题,利用课本提供的作品以及学生优秀作业,讨论如何进行设计,设想可能碰到的问题,并派代表谈谈解决方法。

  (2)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理出创作思路。教师进行归纳。

  4.大胆创作,展示自我。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料完成版面的编排及刊头标题的设计,完成铅笔稿。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板报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3)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个别分析指导。

  5.讲评分析,开拓思路。

  (1)师生共同探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是否合理利用了各种美术工具、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作业是否有创新。

  (2)布置课后作业:可找一找有关环保的图片资料,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思考自己的板报设计色彩稿。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学生优秀作业、设计好的将在色彩搭配练习时让学生尝试运用的铅笔稿、上节课学生完成的铅笔稿

  教学过程

  1.讲评分析,启发思维。

  (1)讲评学生完成的铅笔稿,师生共同探讨可以改进的方面。

  (2)借鉴学生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让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板报色彩设计,使作品的色彩和谐统一,富有个性,受到大家的喜爱?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本节课作业:以“绿色·环保”为板报主题进行色彩设计。要求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又不失个性。那么,如何进行色彩的配置?结合学生优秀作业,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铅笔稿,请学生上台进行填色练习。归纳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调和色配置法、对比色配置法。

  (2)色彩和图形一样由所放置内容的性质决定,必须研究其个性特点,才能使作品形式新颖,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

  教师所设立的主题,要求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突出环保主题,色彩搭配明亮和谐,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3.布置作业,展示自我。

  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利用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完成色彩的搭配。

  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色彩搭配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色彩搭配明亮和谐,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肯定有独创性的作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

  布置课后作业:选一个主题,找一找图片资料,进行板报设计,希望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板报设计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单元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分四课共同组成《鸟语花香》这一单元。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本单元第一课通过对《出水芙蓉》、宋代崔白的《寒雀图》、近代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及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等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的审美以及荷花的象征意义,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并运用中国画技法画出各种笔墨效果。

  第二课选取了郑板桥的《竹石图》及陆抑非的《竹子课徒稿》,通过对郑板桥的作品及竹子诗词的学习,了解诗书画相映成趣的中国画传统及竹子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选取了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其作品具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同时教材还选取了不同风格的梅花作品,通过对梅花绘画、梅花诗词的学习,了解花鸟画中梅花绘画的特点与风格。

  在第四课鸟的画法中,通过对李苦禅等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欣赏以及对中国画的笔墨方法的学习,了解鹰的象征意义和体验画鸟的情趣,了解人们对花鸟画的绘画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绘画的要求是“活泼可爱”等。

  2.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荷花、竹子、梅花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和鸟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竹子的画法、梅花的画法及花鸟的表现技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鸟类。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评述讨论相关问题,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知识。

  (1)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花鸟画的知识或课前收集各种资料,并加以评述。

  (2)出示西方静物油画,并与中国花鸟画进行对比,讨论花鸟画的特点。

  2.引导欣赏中国花鸟画作品,体验中国画的人文精神。

  (1)欣赏宋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学生分组讨论荷花的象征意义。请学生读一下周敦颐的《爱莲说》,教师分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让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喜欢画荷花,感受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人文特点。

  (2)欣赏宋代崔白的花鸟画作品《寒雀图》。

  (3)介绍清代诗人马曰璐的诗《杭州半山看桃》:“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再欣赏海派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对比、欣赏、感受中国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4)欣赏并评述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

  3.感受体验中国画,学生在宣纸上尝试各种笔墨效果。

  (1)让学生大胆画出各种笔墨效果,也可随机画出有一定具体形象的物体。

  (2)评述自己的作品。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中国画工具作画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出示有画梅花步骤的教学录像,或教师示范梅花画法步骤,让学生了解梅花不同形态的表现方法以及枝干的表现方法。

  4.尝试体验。

  学生尝试画梅花。

  5.评价与展示。

  让学生的作品贴在墙上,同学之间互评。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中国画中描绘鸟的作品与西洋画描绘同类鸟的作品各一幅

  教学过程

  1.介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中国画中描绘鸟的作品、西洋画中描绘鸟的作品。

  2.对比讨论。

  学生进行对比讨论:画家的视角有何不同?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3.引导欣赏。

  欣赏画家李苦禅的《老鹰》,了解鹰的象征意义。

  4.分析麻雀的画法。

  (1)请学生说说麻雀的主要特点。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有黑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2)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分析麻雀形态特点。

  (提示: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一个蛋形组成。麻雀的形体结构可分为: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5.尝试体验感受。

  (1)请学生思考怎样画鸟,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来画画看,并让其他学生点评。

  (2)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6.师生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点评,教师小结本节课的重点。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1.观赏探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人文特点。

  (1)让学生评述课本上的中国花鸟画作品的特点。

  (2)欣赏宋代花鸟画《出水芙蓉》,想一想古人为什么喜欢画荷花,说说荷花的象征意义。

  2.引导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历代优秀花鸟画作品,如宋代崔白的《寒雀图》、近代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等。

  3.尝试感受。

  学生在宣纸上用毛笔尝试墨的浓、淡、干、湿画法,体会笔墨的不同效果,了解中国画材料的特性,感受水墨画的特点。

  4.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教师在学生了解中国画材料特性的前提下,示范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

  5.研究、探讨与实践。

  分组讨论运用水墨法怎样表现出生动的效果来,学生进行探论并尝试。

  6.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的有关描写竹子的文学作品、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1.观察。

  组织学生去竹园走走看看,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美术与文学作品。

  (1)欣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谈谈对画的感受。

  (2)请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描写竹子的诗词介绍给大家,教师重点介绍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

  3.教师示范竹子的画法。

  (1)竹干的画法及要点。

  (2)竹叶的画法。

  4.尝试感受。

  学生根据范画临摹竹子及竹叶。

  5.学生作品展示。

  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学过程

  1.说说梅花的特点。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2.引导欣赏梅花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王冕的《墨梅图》与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并介绍岭南画派的创作思想。

  3.教师示范梅花画法。

  画梅花时,通常以侧锋画枝干,饱蘸曙红色画花。枝干有老干、嫩枝之分,花有单瓣、重瓣之别。

  4.练习与创作。

  自己创作一幅梅花作品。

  5.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画梅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逐一点评。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学生收集的描绘鸟的中国画作品和表现同类鸟的西洋画作品各一幅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请学生说说花鸟画的特点、风格与表现形式。

  2.对比讨论。

  (1)教师展示不同类别描绘鸟的花鸟画作品,学生分小组讨论画家的视角、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2)学生说说常见的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欣赏。

  欣赏画家李苦禅的《老鹰》,了解鹰的象征意义。

  4.欣赏范作。

  教师出示范作,学生欣赏后说说画麻雀的方法。

  5.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画一只麻雀。

  6.尝试体验。

  学生尝试画鸟,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价。

  开一个展览会,学生之间相互观摩、评价。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以迎接新年为契机,通过展示中国南北方过年时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过新年的情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此学习情境中引出学生自己来布置教室,迎接新年的到来。首先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国内外及世界各地的迎新年场景,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并向学生征集过新年的教室布置方案。然后选出具体方案,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小组做准备(教材设计了两种方案,教师可根据本地特点自由选择),小组完成各种作品后布置教室,布置时有相应的审美原则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庆祝活动,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境的关系,把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同时使教师在教学时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任务型教学中各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明确,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难点:学习事前规划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加强个别辅导,学生布置教室的审美原则要传达给学生。)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2.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新年装饰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5.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收集过新年的资料,准备几个本地流行的过新年的游戏或了解相关的习俗

  (教师)能展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过新年的录像、图片文字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与本课有关的过新年的录像,导入新课。

  请学生把本小组收集的过新年的资料以网页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学生说一说新年的起源,各民族、各地区迎新年的情景。

  2.鉴赏与表演。

  教师展示过新年的图片、录像,并配以《喜洋洋》等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过新年的氛围。

  说说本地区过新年的习俗。

  3.方案征集。

  (1)全班分组讨论活动方案。教师提示活动的基本要素:活动的资金与预算、活动的目的、活动中要用的道具、活动需要的材料等。

  (2)请学生介绍本组的活动策划方案,评判出优秀的方案,确定本班的迎新年场景设计的具体方案。

  4.任务布置。

  选取最优方案后,班长给各组组长分派不同的准备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责任,学习合作技能,并给予课内外的指导。

  5.课内小结。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阐述各民族、各国过新年的风俗。对下节课要带的工具做一下强调,明确各组寻找材料的任务,并说明材料的选择可以多样性。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布置新年用的装饰物材料、可参考的图片、剪刀、糨糊、美工刀等

  (教师)能体现新年的各种装饰物(挂件、彩带等)、过新年的录像、《喜洋洋》音乐带等

  教学过程

  1.复习与巩固。

  回忆上节课的新年印象,展示过新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了世界各地过新年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布置一个迎接新年的会场。那么,大家收集的最能体现喜庆场景的装饰物有哪些?

  3.欣赏与评述。

  (1)学生介绍本组收集的装饰物图片,并说明它最具代表性的原因。

  (2)教师适当补充,将课前准备的物品作展示,并进行相关的制作介绍。

  4.设计与应用。

  教师提出设计要求:装饰物的设计要美观、新颖,具有创新性,要充分运用材料的特征体现出喜庆的场景。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将做好的作品加以展示,并交由学生自己评定等级。

  6.教师课内小结。

  7.课后拓展。

  准备用以上制作的装饰物做游戏。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已经做好的迎新年的装饰物

  (教师)过新年的图片与录像、制作好的奖状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再次欣赏上节课自己制作的优秀作品,并适当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说一说如何布置过新年的场景。

  2.探索实践。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迎新年场景布置,根据各组学生制作的装饰物进行规划设计,要求遵循色彩的基本原理,切忌杂乱无章,布景时要拆卸方便,并提醒各组注意安全。

  (2)在布置时由班长与美术课代表统一安排,以任务形式再次分配给组长,并提出评比的原则:美观、和谐,能营造出新年的氛围,并以最终的局部场景效果作为第三阶段评分的依据。

  (3)各组选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装饰挂件及其设计思路,说明本组的作业特点,由另外7个评判员代表打分数,评选最佳装饰效果场景。当场颁奖,以示鼓励。

  3.升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用制作的各种装饰物(如面具、彩带等)进行游戏表演,现场可以由会拍摄像的同学记录下来,课后制作成光盘送给每个学生。

  4.课堂小结。

  (1)教师致辞:过新年还有很多种庆祝方式,希望大家在课外积极探索,努力求知,把以后的庆祝会办得更好。同时希望同学们把祝福带给父母、长辈,祝大家新年快乐!

  (2)放彩色礼花,渲染气氛(屏幕上不停展示人们过新年的场景,并伴以过新年的音乐)。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收集的过新年的资料(主要是图片等)、迎接新年的方案

  (教师)能展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过新年的图片及过新年的音乐(如广东民乐《喜洋洋》、圣诞歌曲《铃儿响丁当》等),将两个学生分别化装成中国龙与圣诞老人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布置在教室的周围,创设过新年的情景氛围。教室里用音响设备(试本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放中国过新年的民族乐曲。

  (2)请同学上来介绍“年”的故事,引出上课的主题:迎新年。

  2.欣赏与表演。

  各个小组展示收集的图片资料,介绍本组的研究对象,阐述作为过新年典型报告的内容。

  3.方案征集。

  (1)课代表敲响一只钟,宣布新年即将到来,出现学生扮演的中国龙与圣诞老人,渲染氛围。

  (2)提问:我们怎样来迎接这两位的到来?引出迎新年的活动方案征集事宜。请各小组上来介绍本组的迎新年的设计方案。在介绍时允许各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提问,展示方与提问方有答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评选出最佳方案。

  4.活动准备。

  (1)教师根据学生评选的方案,让学生阐述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课本中的方案一与方案二,适当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2)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布置内容让各小组准备材料。

  5.课内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展示其他的场景图片,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布置新年用的装饰物材料、可参考的图片、剪刀、糨糊、美工刀等

  (教师)能体现新年的各种装饰物(挂件、彩带等)、过新年的音乐伴奏带(如《喜洋洋》等)

  教学过程

  1.复习与巩固。

  回忆上节课的新年印象,展示过新年的图片,并伴以音乐《喜洋洋》。

  2.情境导入。

  学生扮成中国龙与圣诞老人从教室的前后门出来,问同学们:迎接新年的场地在哪里?那些漂亮的装饰物在哪儿?

  3.欣赏与评述。

  (1)针对上面的问题,各组学生上来介绍本组将要制作的作品,说明它最能代表新年装饰的原因。

  (2)各组选出最优秀的装饰物品。教师作适当补充,出示一些示范作品。

  4.实践与应用。

  根据各组的选择,利用已收集的材料进行拼、粘、剪等,制作完成各种装饰物。

  5.课内小结。

  表扬学生中做得比较出色的作品,说明美来自生活,来自劳动。引导学生对各种材料进行灵活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已经做好的迎新年的装饰物、剪刀、糨糊、图钉等

  (教师)过新年的图片、用环保材料制作的装饰物、制作好的奖状等

  教学过程

  1.作品展示,激发兴趣。

  (1)让学生自己介绍制作的作品,并适当讲评。

  (2)出示教师的装饰物,请学生说说跟他们的作品的区别。强调材料的多样性、环保性。

  2.探索实践。

  (1)再次出现中国龙与圣诞老人,引出制作场景。课代表指挥各小组进行迎新年场景布置,根据各组学生制作的装饰物进行规划,教师适时提出装饰场景的基本原理。

  (2)在布置时,组长以任务形式分配给组员,落实布置任务,并提出评比的原则:美观、和谐,能营造出新年的氛围,并以最终的局部场景效果作为第三阶段评分的依据。

  (3)评选最佳装饰效果场景。当场颁奖,以示鼓励。

  3.升华拓展。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表演。

  (2)现场的场景请学生课后回忆,画一张纪念画,并举办一个集体画展。

  (3)给父母、长辈制作一张恭贺新年的卡片,带给他们新年的问候。

  4.课堂小结。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通过介绍和分析齐白石的作品,使学生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教材第32-33页有齐白石的两幅作品以及生平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画家的人格及艺术的魅力。第34页介绍齐白石的代表作《虾》、《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大师艺术的内涵,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第35页安排了齐白石的其他作品,包括篆刻作品,以及与徐悲鸿相交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与齐白石同时代的画家作品的欣赏或与第一单元《走进美术》进行比较、拓展,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齐白石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案一中,强调了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采用造型表现的方法,让学生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进行直观比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案二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的链接。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在于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材料上,遵循欣赏课的学习程序,结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齐白石作品内涵的理解,以达到欣赏课的目的。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 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 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

  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

  (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

  (3)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出生穷苦,自学成才。

  (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

  (5)师生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对齐白石作品的理解,深刻理解大师人格与艺术的魅力。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请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画绘画知识,想一想、说一说如何进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2)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造型语言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5.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 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 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提问:中外画家中,画虾最出名的是谁?大家为什么公认他最好?好在哪里?

  (2)师生讨论。看课本中的齐白石作品。

  (3)学生归纳:最出名的是“齐白石”,他画的虾最生动。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通过对齐白石生平的了解,理解大师的艺术主张和人格魅力。

  如齐白石刻有“鲁班门下”印章一方,那是因为他年轻时,曾做木匠以糊口。

  (2)对照《虾》、《葫芦》、《祖国万岁》等作品,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

  白石老人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引导学生对照作品,分析、解释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加深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识,提高艺术修养。

  (3)欣赏课本中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再一次体会齐白石作品的绝妙之处,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欣赏课本上的齐白石作品《虾》。

  (2)作者怎样表现虾?美在哪里?(从虾的头、须、姿态等角度观察。)你会怎样画虾?

  (3)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指名要几位学生上讲台尝试作画。

  (2)教师讲评后,其他学生尝试画虾。

  5.师生评价,深入体会。

  (1)把大师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

  (2)教师讲评:不是要照抄大师的作品,而是要通过这次练习,体会齐白石作品的内涵,从而深刻领会国画的韵味。这才是本节课的目标。

  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要求学生学习齐白石仔细观察生活、忠于生活、高于生活、积极表达生活中的美感的艺术作风和创作方法。

  (2)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的欣赏,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从而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并以此向学生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教材第36-37页,主要介绍了毕加索的生平以及对代表作品《格尔尼卡》进行整体介绍、局部分析。第38页介绍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进一步体验大师艺术作品的内涵。第39页特别设置了牛的变形过程,旨在说明、深化毕加索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主张。

  在教学方案一中,强调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对作品的分析不但重视学生的感受,还强调了理性的分析。在教学方案二中,于欣赏评述中融入造型表现的手法,以问题为纽带,把学生作品与大师作品进行直观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 绘画工具

  (教师)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格尔尼卡》,提出问题:作者是谁?作品名称是什么?你看见了什么?

  (2)请学生认真“读画”,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如实地简单描述出来(不要求想象发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1)教师提问:作品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你想从哪些方面着手深入了解作品?

  (提示:可从材料、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方面入手。)

  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懂得艺术家在使用线条、色彩时,都与创作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它对后来的各种现代派艺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立体主义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在平面的画面上画出具有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立体的自然形态。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受到挑战,画家们因而有理由以更适应现代观念的科学法则来表现自然。这个法则就是按结构重新组建物体的形象。

  (2)教师归纳。

  色彩为黑白灰,突出了恐怖气氛。构图饱满,充满动荡与不安,破碎的形式融于一体,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

  提出问题:作品有什么意义?怎样来评价这幅作品?

  归纳:画家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富有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请同学观看“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事件的录像(或有关图片资料),并相互讨论。

  (2)请学生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画,形式材料不限。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二战时期纪录空袭》(或战争照片)、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1.运用情境,启发思维。

  (1)播放《二战时期纪录空袭》的录音(或选用战争照片)。

  那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痛哭的儿童,绝望无助的妇女……

  (2)请学生在两分钟内凭印象画出刚才所听到的或看到的内容。

  2.结合课本,述说感受。

  欣赏《格尔尼卡》,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看到的内容简单描述出来。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结合两分钟创作画,对照毕加索的作品,谈谈感受,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毕加索为什么这样画?在表现力上,他的方法与你的方法哪一个更具震撼力?

  ②火焰形状再具象一点好不好?

  ③战士手中的短剑和剑旁的花有什么寓意?

  ④手持油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⑤画面上方高悬的灯泡像什么?谁这样画了?代表什么意思?

  ⑥牛、马表情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⑦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她的眼睛像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⑧画面用黑、白、灰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好不好?

  ⑨画面的表现手法如果不用几何形,效果会怎样?

  4.布置作业,表现情境。

  (1)欣赏教师提供的学生范作。

  (2)提供作业主题:“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事件。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互评作业,小结本节课内容。

  (2)认真阅读教科书中有关毕加索的资料及其作品,进一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教材分析】

  1.《美术文库》一般分为“首页图版说明”、“美术辞典”、“相关链接”三个栏目。

  “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用较为简短的语言来对首页中传统艺术精品作出描述,便于学生自学。“美术辞典”是把教材中出现的概念性的词条加以解释。在教材中没有作出说明的一些美术术语,在此得到详细阐述。“相关链接”属于拓展性的内容,它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以满足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2.本册的“首页图版说明”简单评述了首页中元代画家所绘的《鹰桧图》,强调了元代花鸟画的典型特征。“美术辞典”中的内容是对第一课《走进美术》的补充。在第一课《走进美术》中,绘画分为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这是按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来划分的。而在“美术辞典”中,把绘画的各种分类方法加以说明,并对按社会功能、表现形式来分的连环画、漫画、年画、宣传画这些概念加以进一步解释,便于学生在学习第一课后加以比照。而“相关链接”部分是对《齐白石》、《毕加索》两课的补充,分别加入了与齐白石、毕加索同时代的画家的作品,便于学生进行直观比较。

  【教学目标】

  《美术文库》是本套教材一个较有特色的栏目之一。设立本栏目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美术文库》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同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学习空间。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美术文库》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例如:如何评价我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有何异同?中国的花鸟画与西方的古典静物画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美术分类的见解,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链接”中的提示,分别做与齐白石不同时期的中国近现代画家作品的研究性报告。总之,《美术文库》的学习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

英语作文教案 诗配画感受 《诗配画》教案 期末考动员大会教案 幸福成长总结 班会课教案 2015乡镇党风廉政党课教案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班会教案 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主题班会教案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班队会教案 二年级优秀班会课教案

出水芙蓉教案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jiaoan/871711.html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7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