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申论】

事实上,作文只提供了一个主题,即它定义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材料的范围和表达的形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国考申论热点预测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7国考申论热点预测1

  综合分析

  对“慢就业”持批评态度的声音认为,这是在为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开脱。比如有人“犀利”地指出,“慢就业要么是懒,要么是啃老”,认为这部分年轻人缺乏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况且,在就业行情并不乐观、就业焦虑弥漫的情况下,一味提倡“慢就业”容易被人理解为站着说话不腰疼。据估算,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在70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再加上留学归国人员和往届毕业生,求职人数将更为庞大。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递简历的动作慢一步都有可能错失良机,再提倡“慢就业”,岂不是把人往坑里带?

  事实上,与其说“慢就业”是一种主动选择,毋宁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本身无可厚非,也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们会更加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等等。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

  就业的“快”与“慢”之所以备受关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对高校来说,这种焦虑感的重要来源,就是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法,即采用毕业时间一次就业率和毕业当年年底就业率,使得大家都为就业快慢而烦恼。这一统计方法在提高就业积极性、督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有其积极性,但无形中也放大了焦虑心态。不时见诸媒体的高校就业率“注水”或“造假”现象,不得不说和就业率这个“硬杠杠”有莫大关系。

  参考对策

  专家认为,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参照国际标准,采用毕业后一定年限再统计就业情况的办法,让不管是“慢就业”还是“快就业”,都是“好就业”。

  用人单位能否刷新观念,消除各种或隐或显的就业歧视,让毕业生们在更加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

2017国考申论热点预测2

  【背景链接】

  1、注册婚恋网谈情为骗钱

  2014年10月底,本区居民张某报警称其于2014年6月份通过某交友网站认识了一名自称在香港恒信贵金属公司工作的网友,并在网上接触了两个月。随后,该网友称其公司内部推出股票,且回报丰厚,劝说被害人投资,后被害人张某分别于2014年10月中旬分三次向对方提供的账户汇款38万元。之后,该网友手机关机,QQ、微信也失去了联系。张某发觉被骗后报警。

  2、酒泉警方捣毁犯罪窝点两处

  6月12日,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务工人员金某报案称,其通过某婚恋网站结识了一位男网友。在该网友的诱骗下,通过互联网平台投资原油买卖交易后发现被骗,损失现金16.8万元。案件发生后,酒泉市及肃北县两级公安机关转战2000余公里,历经半个月的时间,认定电信诈骗事实,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将犯罪窝点捣毁,并发现其在大中城市注册多家贸易公司,成批招聘培训诈骗人员,通过各种交友网站,以网恋、私聊等方式取得异性受害人的信任,继而以编造、虚构股市信息、期货贸易和原油投资等高额利润为诱饵,提供虚假交易凭证,再以第三方交易平台实施诈骗。

  【分析】

  [原因分析]

  1、信息主动性与被动性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没,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信息发布者的主动性要比网民的主动性强,因为占有主动性的主体了解和获取的信息更多,带来了不公平,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

  2、网络管理者的责任缺失

  虽然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有对于敏感信息的识别与监管,但是在应对网络诈骗上,网络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没有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对公众的巨大危害。

  [影响分析]

  网络诈骗案件的频发,给公众财产安全造成隐患,这只是直接原影响。从长远来看,会导致网民对互联网发展失去信心,产生恐慌的心态;同时也会对政府的能力产生质疑,不利于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给政府社会管理带来很大阻碍。

  [对策措施]

  1、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多网络诈骗事件最终都草草了事,警方甚至无法判断诈骗行为的来源、技术支持,其中的“秘密”似乎只有诈骗者知道。这成为诈骗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只有我们加大对网络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源头遏制网络诈骗,在事后追责诈骗者。

  2、提高违法成本:在我国的网络诈骗事件处理中,对于诈骗者的处罚力度还远远不够,很多诈骗者在受到轻微罚款后,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的恶劣行为带给社会的消极影响,顶风作案。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规定,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017国考申论热点预测3

  背景链接

  2016年10月,孤寡老人办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被要求请吃饭“意思意思”,结果一顿饭花掉了3个月收入600多元。对此,当事村干部却表示,“不去吃对不起人家。”一面是困难群众对摆脱贫困的殷殷期盼,一面却是“要办事,先吃饭”的不当要求,补助被变相“克扣”,发生在四川安岳增花村的这个故事,令人愤怒之余,更引人深思。

  综合分析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治理是否好,干部是否廉,党风是否正,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基层干部离百姓最近,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执政党形象、政府公信力的直接代表。可以说,基层干部的作风,深刻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在这个意义上,基层善治与否,将决定执政根基是否牢固。

  反腐高压下,总体来说,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不良作风和变相腐败行为,仍不容小视。有的基层干部以“山大王”自居,缺少为民意识,不愿主动服务;有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虚报冒领、侵占强拿;还有的甚至把黑手伸向低保费、优待金等老百姓的“救命钱”……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蝇贪”之害甚于虎。且不说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会让“潜规则”流毒遍地,扭曲社会公平正义,败坏社会风气。就拿四川的这个案例而言,本是按规定就能申请的补助,本是走程序就能办理的证件,却因为村干部的“梗阻”而求之不可得。长此以往,甚至在村民心中形成了这样的错误认识,“找村干部办一次事,就要请一次饭,这是规矩。”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对“潜规则”的纵容?岂不是对社会风气的败坏?基层干部又岂能以“风俗”作为吃拿卡要的借口?

  对策措施

  专家总结,“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群众利益不容侵占,基层“蝇贪”当严惩,发现一例,就应查处一例。

  治标,更要治本。从下沉一级,健全纪检监察体系,到强化公开,以透明管住“微权力”。

  从关口前移,构建有效的村组织自我约束体制,到移风易俗,铲除“微腐败”的不良社会风气,唯有一手下猛药,一手治病根,才能让基层迎来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

看过“2017国考申论热点预测”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32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