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名】

《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雅舍小品读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雅舍小品读后感600字 第一篇

  在班级又一次换书的时候,我拿到了一本书,名叫《雅舍小品》。这本书的作者是梁实秋。“雅舍”指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所在地。因为梁实秋的文章都是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所以《雅舍小品》就相当于是作者的随笔录。

  《雅舍小品》里写的主要都是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和身边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这也可以更加的体现出作者洒脱的写作风格。

  《雅舍小品》中一共有四个章节,分别是《观心悟语》、《世相百态》、《老饕漫笔》、《抚简怀人》。其中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第一章节:《观心悟语》中的“养成好习惯”。

  它里面主要写的是:“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后,便毫无勉强,临时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我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有效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想要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所以从小就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长大以后,就会铸成大错!

  雅舍小品读后感600字 第二篇

  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跳舞了,旅游了,看电视电脑了……慢慢发觉静心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现在孩子上学了,老师要求孩子每天阅读,借着陪儿子阅读的大好时机,我重新找到了阅读的快感,开始悦读了。前段时间再次读完了搁置书柜十多年的《雅舍小品》,仿佛重见老友,倍感亲切、愉悦。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忘了这是谁说的话,反正有人对梁先生有如此的好感。我只是觉得自己翻开一页页的书静心阅读,似乎又一次次地欣赏了这一朵花,一朵难得的奇葩。

  《雅舍小品》的作者梁实秋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斗之一。《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真是纵横捭阖、清丽流畅、幽默风趣。像《雅舍》、《孩子》、《洗澡》、《送礼》、《排队》《干屎撅》等等。每一篇都是他信笔拈来的,妙趣横生,而且篇幅短小,一般都是一两页,两三页,每天晚上正好细细品读两三篇,真是最合适不过的枕边书了。真是佩服他都能把干屎撅这样不雅的东东写进文章,让我大开眼界,哑然失笑。我想啊这些都得归公于梁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经历丰富、关注民生、善于表达吧。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生醒”十六字来评价梁实秋的散文,这当然是颇为中肯的。

  梁先生的小品文中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一次次唤醒了我曾经的期望,一次次引起我无限的遐想,一次次鼓起了我现在的勇气,我不再虚空浮华,我不再寂寞无聊,我不再浪费时间,我觉得生活应该是真实生动的,每一天都是阳光明媚的,甚至贫病和挫折都是幸福可贵的。小品中那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已久的词句,净化了我的心灵,升华了我的情怀,震撼了我的灵魂,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短暂付出却永恒收获的,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与这样的智者心灵沟通,我终于未到四十而提前不惑了。读着读着我还发觉他的温情脉脉,他的细腻怀旧,他的坚持任性,他的不问政治,他的埋头苦干我也同样的拥有,读着梁实秋先生的书,我还常常会会意地笑出声来,发觉他写得都是那么的随意、轻松、幽默、休闲,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都可以入文,都可以成为一篇小品文,而且他的一些随意的想法似乎就和我的感觉一样。于是,仿佛心有灵犀一点通,比他小70岁的我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于是我也不妨一试,开通了博客,开始了我写些文章的征程。

  我无法选择生我养我的故乡,但我可以选择居住心灵的故乡。《真好情怀的博客》就是我为自己的心灵购置的别墅:在这里,可以记录我的点滴感悟,抒写我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小说、随笔、论文、日志等不拘一格,虽不成熟,但新鲜、质朴;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可以引为知音。博客中已有的108篇文章主要是给自己看,以便积累提高,希望有些实用价值,也是为我的孩子们开辟一块习作园地,展示的舞台,以便长期保存,也无偿献给有需要者看,更藉此找到更多的知音,朋友多了更快乐。

  静心于文的梁实秋先生曾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我汲取着他奉献的精神食粮,再牢记他的善意劝诫,于静心阅读、静心工作外多多运动。相信我也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也能成为精神、物质都富裕的人。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们,爱书吧,读书吧,而且试着写作吧,相信她会让我们更加快乐,咱们都不妨一试!梁实秋先生用37年的时间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我可以在37岁的时候发出一声呼吁:不妨一试!

  雅舍小品读后感600字 第三篇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读梁实秋《雅舍小品》 初读《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平和冲 淡、乐观阔达之情深深感染了。于是,在这个喧闹的尘世, 我也痴痴幻想着有这么一处安放心灵的“雅舍”。生活在这样 的时代,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这处“雅舍”有着不同程度 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物象,而是能给人以 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心境的心灵之“家”。其实,梁实秋先生 的雅舍并不雅, 实在是一个典型的陋室, 四根砖柱“孤零零的”, 木头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却安放了先生的心灵,安放了先 生的人生。在雅舍中诞生的闲适的小品文,更是给了万千国 民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读 《雅舍小品》 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 , 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 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 人间烟火气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 切的雅。更可贵的是: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性、生自真情, 毫无造作与牵强。梁实秋毫不吝惜地将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 和社会,在散文中包罗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家长里短等最普通的题材,用恬淡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环境, 以平和心境来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质朴平凡的生活中取材, 把生活当艺术精雕细镂,从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梁实秋堪称 20 世纪中国散 文的幽默大师,《雅舍小品》给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 幽默感的优雅从容。讽刺散文在几位大家的笔下格调风格各 异,鲁迅讲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则湛然和蔼,梁实秋更注重 智慧的开掘,诙谐幽默,嘲讽而不乏宽容,他总是用一种随 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又 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地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 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在《雅舍小 品》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图,以 平常心写平常事,但总能搔到生活的痒处,寓庄于谐,使读 者有所启迪。例如《下棋》一文,不仅刻画了观棋人这种左 右为难、进退为谷的情状,同时也在前后文中生动细腻地刻 画出“交战”双方在对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精彩口搏、武 斗场面,幽默诙谐,俏皮机智,具有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又如 《乞丐》 是一篇刻画世相人情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乞丐” 现象的透视,洞见整个社会的变化。借世相的描摹抒发自己 的感受,表达笔者对人生的深沉关怀,这也是雅舍小品既超 脱又厚重的一个支点。《雅舍小品》小中见大,生活琐事皆 成妙文,幽默调侃更是入木三分,总体而言,可谓“绚烂之极 趋于平淡”。究其原因与作家旷达乐生、幽默风趣、从容优雅 的人生态度有关, 与作家“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身处新旧之间” 的人生历练有关,更与作家学养思想有关。

  然而,作品不论好坏,总有它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又 说作家在创作时的特定文化心态往往决定了作品呈现的原 生态。在我看来,《雅舍小品》可谓是“生“不逢时。梁实秋 于 1939 年到 1947 年之间创作了《雅舍小品》,1937 年抗 日战争全面爆发,要求文学担负起民族救亡的使命。可想而 知,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还能泰然自若地写在这些与时 事无关的生活琐事需要怎样的心境,他又会遭到那些以救国 救民为己任的抗日救亡文学者怎样的唾骂。于是,梁实秋因 《雅舍小品》被戴上了“与抗战无关论”的帽子,一时间,他 成了千夫所指,“走狗”、”汉奸”种种骂名铺天盖地。

  既然时局压力如此之大,那么梁实秋为何还要执拗地坚 持写《雅舍小品》呢?原来,他与鲁迅先生的论战使他受到 了文坛大多数的咒骂和唾弃,与“左翼”文人结怨甚深。乃至 在抗战时期讲统一战线的时候,他的言论仍收到“左翼”文人 的围攻以及毛泽东的批评。另一方面,作为英美派留学生, 他民主言论与自由思想又经常触犯蒋介石当局,从而左右不 讨好。在这种时候,他的苦闷与落寞是可想而知的。人在苦 恼烦闷的时候,或者遗失出家,或者在艺术的情感宣泄中得 以解脱, 无疑梁实秋选择了后者。

  梁实秋的性格是很倔强的, 从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时的一些艺术主张,到编辑《中 央日报》副刊所受到“与抗战无关论”的批评而生的触动,都 可以在他的《雅舍小品》中找到影子。甚至可以说,《雅舍 小品》是梁实秋用文艺创作的方法,对此前关于他所有批评 进行的一种回应,当然同时也是梁实秋性情的流露。从另一 个角度看, 《雅舍小品》 也是对“与抗战无关论”的艺术实践。

  他用艺术实践对于“左翼”文人的批判进行回应——我的小品 文就是写“与抗战无关”的,难道就不成为艺术品了吗?到底 你那些“抗战八股”经得起时间考验,还是我的小品文具有永 久的艺术魅力? 其实我认为《雅舍小品》的遭遇是历史必然现象,因为 文学和人一样,需要适合生存的土壤,而中国的新文学从诞 生之日起,就具有感时忧国的精神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 意识。文学革命的发生,使西方文化的现代精神进入中国, 这就从目的性上注定了新文学不可能“为艺术而艺术“,与时 代无关,与现实社会无关。直到后来“寻根”作家的出现,梁 实秋那些“与抗战无关“的小品散文才”旱田逢甘霖“。

  不过就梁 实秋写小品的初衷而言,他也是在干预现实而无所作为的情 况下,以小品的形式消遣生命。能拨开历史烟云与现实的遮 蔽,这大概也正是梁实秋小品散文的当代魅力所在。

雅舍 读后感 小品

1、伊索寓言读后感600字(2016-01-04)

2、匆匆读后感600字(2016-01-04)

3、小英雄雨来读后感600字(2016-01-07)

4、木偶奇遇记读后感600字(2016-01-08)

5、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600字(2016-01-10)

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600字(2016-01-10)

7、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600字(2016-01-10)

8、穷人读后感600字(2016-01-12)

9、珍珠鸟读后感600字(2016-01-12)

10、丑小鸭读后感600字(2016-01-13)

11、鞋匠的儿子读后感600字(2016-01-19)

12、斑羚飞渡读后感600字(2016-01-20)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2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