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药师】

我想我第一次接触的白居易的诗应当是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再后来就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故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惺惺相惜。最让我伤怀的是那首《卖炭翁》。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下面是五度学习网www.wudu001.com小编提供的诗词赏析之《卖炭翁》,欢迎阅读。

  【原文】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苍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

  辗(niǎn):同“碾”,轧。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市:集市。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

  叱:吆喝。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驱将:赶着走。

  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直:同“值”,价格。

  【诗意】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唯恐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着堆满积雪的路面,留下深深的车轮印。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得意洋洋的正往这面走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这两个人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几千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买炭的钱。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卖炭翁》全篇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读者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诗作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