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药师】

下面是五度学习网www.wudu001.com分享的歇歇台的传说。供大家参考! 

  歇歇台的传说

  在博山城西北,大海眼村通往蕉庄途中,有一处叫“歇歇台”的地方。

  别看现在这里人迹罕到, 荒草济济, 山洪冲的少边缺沿,不称景气,可当年交通不发达,开道困难,这里却是青州府通往菜芜、章丘路途上的要道呢。那么这“歇歇台”是什么时侯得名的呢?说来这里面还有个悲凄而又幽默的故事。

  据传明代初期,这里住着个叫小灵的孩子。父母在世时,他家以种桑养蚕为生,故此地名为“桑园”。桑园前有半亩来大的一块大石板,平整而滑的裸露在地面上,很象现在的一个什么停车场子,这个场子上正如前面所说的,行人穿出沟,攀上崖在此打坐歇歇。这不,小灵的父母就是在此认识了盘腿打坐的商人张八口,并且也常把蚕茧卖给张八口。张八口是青州府人士,问起他怎么取了这么个名字时,八口说, “商人嘛,就得长上八张口才成,见啥人说啥话,硬的能说软,软的能说硬,坏的能说好,死的能说活,不然能做商人吗?”而小灵的父母生来就是竹筒儿心眼——直来直去,不知啥叫拐弯儿,任凭实心办事。但结果在同张八口交易中出了大问题。

  一年秋天,张八口同往次一样,照例从马车上抽出那杆一斤大二两的杏木杆大秤,过秤完毕,毛重一百六十二斤。除篓的皮时,张八口死死地踏住篓子上拖在地上的麻绳,秤杆一翘,皮重竟达一百六十三斤!小灵父母气得说: “俺白搭上八篓子蚕茧不说,这不还得要找给你一斤的蚕茧钱?”问得张八口张口结舌,悔恨自己踏劲过大,连声承认秤错了,甘愿另秤。这一次踏劲用了少一点,只贪了三十多斤的好处,他心里就不是个滋味。算帐时,张八口对小灵的父母说: “前年欠您两贯钱,去年欠您三贯,今年欠您一贯,共计六贯。来年收货时还您八贯,内有利息两贯,行不行?!”小灵的父母要求张八口先还前年的那两贯,可好维持日子,张八口说了些生意如何难做的话,又如何亏本等等难处,就当场写下个欠条子,交给小灵父母,赶上马车走了。

  说倒是没空话,到了来年秋天张八口果真又来收蚕茧了。过了蚕茧,张八口不但不提偿还往年的欠帐八贯钱,反倒向小灵的父母讨钱。因此,小灵的父母怀揣往年张八口写下的欠帐条子去县衙告状。县太爷问张八口为何欠帐不还?张八口说: “小人怎敢!是桑园欠我的债哩!”小灵父母呈上欠条让县太爷看,县太爷看罢,勃然大恕: “这条子上明明是写“欠款六贯张八口,来秋桑园还八贯”,是你俩借人冢的债,不如数偿还,还敢在本县衙无理取闹!来人哪!将这俩刁民押下去,各打四十大板!”

  自受了张八口的欺诈,小灵父母忧愤成疾,不到半年时间相继死去了。

  年仅八岁的小灵能干些什么呢?桑园也日渐枯黄了。一天小灵坐上做生意的马车, 到济南来找做官的舅舅,临走前,舅舅送好多元宝给他,小灵怎么也不要.他只相中了一只砂壶,把它带回家来。

  俗话说: “车到山前必有路,”小灵就找到了一条生路——你瞧他,每天早起到山里拾干牛粪。拾了一堆又一堆,用它烧水卖茶。他又费了几天的功夫,砌了这么一只炉炕——它的烟是从好几尺长的地道里冒出,炉口是用一层红粘土封住,炉膛在地下,那牛粪的火焰只要烧红炉口的泥板,砂壶上边不久,便嘘嘘而开,还嗅不出一点牛粪味来。在当时此炕可称得上是“仙人之灶”哩。

  一天,已经变成大丝绸商的张八口又来到这里。用马驮来三十多匹绸缎,想到莱芜、章丘发一笔大财。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张八口下得马来,步入小小茶棚。茶棚空坐,只见一玩童在旁边的小土堆上摆弄一只小砂壶,细辨认这一玩童是桑园的后代人小灵。张八口扯开嗓门嚷: “来壶热茶!”小灵朝他翻了翻眼皮,一眼就认出了张八口,心想;“他就是当初欺诈我父母而死的老贼!今个儿我非要弄他一下不可! ”便不慌不忙地在灶口上撒了些细土,与土堆混为一色,照样拨弄那只砂壶不语。一个时辰过去了,张八口沉不住气地走到小灵跟前,说; “我要喝茶,你听不见吗?!”小灵说:“听是听到啦,你瞧瞧我偷来的俺舅家这只宝壶灵不灵 !”张八口一听说宝壶,急忙朝四处扫了一眼,然后蹲下揭开壶盖一瞧,大吃一惊一一壶在土堆上放着,不用火烧,壶水自沸而开。为使张八口绝对信服,小灵顺手又往壶里加了一瓢凉水,说话间,揭开壶盖一看,水又开了。此刻,张八口财迷心窍,不觉心儿突突直跳,急于想将宝壶哄到手。就阴一面,阳一面地吓唬小灵说: “快卖给我吧!要不然,这宝壶传扬出去,贼人会夜间来偷你的哟!”小灵眉毛打着结说: “那倒也是。我想……我想用宝壶换东西,换你那匹马和马上驮的布……只换给你,别人一万仓银子也不换!”

  张八口默默地望了好一阵马驮的绸子呢,就闭眼合算了半天——他仿佛看到,眼前有好多好多的人围住他抢买宝壶,有人出二百贯钱;有人出伍百贯钱;还有人出一座当铺典宝壶呢……霎时,张八口的两眼红通通的,嘴角边乱闪动,整个身子也在倾探着,恨不能一下将宝壶装进怀里……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能想到,张八口一纵身子将宝壶握在手,愿意用马和马驮上的绸绢,换小灵的宝壶。成交后,小灵嘱咐张八口说: “如要壶中的凉水急开,必须轻轻捶壶三拳头。”

  且不详述张八口在青州府市场上出卖宝壶时洋相百出,丑态丢尽,哭笑不得,因用拳击劲头过猛,将砂壶打碎,引得当场人笑破肚皮,却说小灵将换来的马匹绸绢卖出,换得几十贯银两,请来石匠、瓦匠、木匠,雕打上马石,下马石,石桌、石凳、修建房屋,挂出了歇歇台食宿店”的招牌。

  招牌一挂出,对过往的逃荒者施舍饭食,对小本经营者免费饮水,对大商人提供高雅的食宿条件。这样以来店房越开越大,越办越红火, “歇歇台”也由此名扬千里了。

  十几年过去了,小灵娶了媳妇,媳妇生了孩子, “歇歇台”这地名,也就一代接一代的传了下来。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