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热点资讯】

  【资治通鉴】读后感

  继续读史。 一路读来,一路感慨,发现很多巨人都通读此书。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我们普通读者,之于这部浩瀚巨著,真如一个老鼠在河边喝了一口水。比喻很贴切。

  再如,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

  宛如饮河之鼠,斗胆也一路批注,一路拼读过来,继续感悟。

  一、第二十九卷中, 元帝时期,佞臣石显,有一系列迷惑皇帝的手段,值得警醒。随后作者又给出了为政的一些重要心得。记录如下: 石显心知自己专权,把持朝政,怕元帝一旦听取亲信的抨击而疏远自己,便时常向元帝表示忠诚,取得信任,验证元帝对自己的态度。石显曾经奉命到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资,他先向元帝请求:“恐怕有时回宫太晚,漏壶滴尽,宫门关闭,我可不可以说奉陛下之命,教他们开门!”元帝允许。一天石显故意到夜里才回来,宣称元帝命令,唤开宫门入内。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宫门。”元帝听说了这件事,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石显抓住时机,流泪说:“陛下过于宠爱我,委任我办事,下面无人不妒火中烧,想陷害我,类似这种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我出身微贱,实在不能以我一个人去使万人称心快意,担负起全国所有的怨恨。请允许我辞去中枢机要职务,只负责后宫的清洁洒扫,死而无恨。唯求陛下哀怜裁择,再给我一次宠幸,以此保全我的性命。”元帝认为石显说得对而怜悯他,不断慰问勉励,又重重赏赐。这样的伎俩后来经常使用,博得皇帝一再信任,并打击别人。然而这些究竟非正道,加之目的邪恶,终归此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作者由此发出了如何为政的感慨。 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援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 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意思是,对于品德,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授给他官位。对于能力,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让他做事。对于功劳,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颁发奖赏。对于罪恶,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加以惩罚。对于行为,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可以尊重。对于言谈,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能够相信。对于物器,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可以使用。对于事情,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能够去做。这些做事的办法,至今仍然适用。

  二、同样第二十九卷中,关于不同人性格的缺点,也有描述: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馀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大概意思就是:修养性情的方法,必定要知道自己的长处,而弥补自己的缺欠。聪明通达的人,警惕苛察;见识不广的人,警惕被蒙蔽;勇猛刚强的人,警惕过于暴烈;仁爱温良的人,警惕没有决断;恬淡安静的人,警惕贻误时机;胸襟广阔的人,警惕疏忽大意。 每个人都可以对照这个镜子,找出自己问题,加以改正。

  三、陈汤其人。 这个时期,喊出了“范我强汉,虽远必诛”的历史最强音。 正是这个陈汤喊出。陈汤精通兵法,谋略,并且熟悉西域情况,在戍边期间,假传圣旨,一举歼灭了匈奴单于。回来后,政府也对其褒贬不一,再加上其贪得无厌,把战争抢来的东西带回身边,最终无非功过相抵,不了了之,一些普通的人物,之所以未成为英雄,就是无非克服内心的贪欲,尽管其才能,功劳巨大。

  四、细节决定成败。 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都到长安朝见。中山王只由傅陪同,而定陶王则把傅、相、中尉都带来了。成帝奇怪,就询问定陶王,他回答说:“汉朝法令规定:诸侯王朝见天子,可以由王国中官秩在二千石的官员陪同。傅、相、中尉都是国中二千石的官员,因此让他们全都来了。”成帝又命令他背诵《诗经》,他不仅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还能解释。另一天,成帝问中山王刘兴说:“你只由师傅一人陪同前来,有什么法令根据?”刘兴不能回答。命他背诵《尚书》,又背不下去。成帝赐饮食与他共餐,成帝已用完餐,他还在吃,吃饱才罢休。吃完起身下去,袜带松开了,他还不知道。成帝因此认为刘兴没有能力,而认为刘欣贤能,屡次称赞他的才干。 最后可想而知,两个人命运全然不同,刘欣最后就是下一任皇帝,汉哀帝。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4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