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招生】

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3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小编为你推荐的银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高一期末考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银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熅(yún)火 弋(yì)射 单(chán)于

  B.劾大不敬(hé) 缪(miào)贤 乞骸(hái)骨

  C.衣褐(yì) 纺缴(zhuó) 辟(pì)公府

  D.属文(zhǔ) 天雨(yù)雪 礼节甚倨(j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 ⑧常从容淡静 ⑨衡下车

  ⑩伺者因此觉知

  A.①②③⑤⑦ B.②⑥⑧⑨⑩

  C.①⑥⑦⑨⑩ D.②③④⑤⑦

  3.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效死于前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幸蒙大恩 ⑨终不能加胜于赵

  A.① ② ④ ⑤ ⑥ B.① ③ ⑤ ⑦ ⑨

  C.② ③ ④ ⑥ ⑧ D.③ ⑥ ⑦ ⑧ ⑨

  4.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信义安所见乎?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上书乞骸骨”的“乞骸骨”是请求饶命的意思。

  7.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 ,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

  A.不堪忍受 日趋笃厚 意兴阑珊

  B. 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兴阑珊

  D. 情何以堪 日趋笃厚 意兴盎然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__________,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①③⑤④⑥ D.⑤④①⑥②③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9分)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迨审言以文章显 迨:等到

  B.先鸣数子 先:首先

  C.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小

  D.适耒阳 适:去、往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乎 则臣之述作

  B.其正色邪 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为设牛炙白酒

  D.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难为俗人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3分)

  (2)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3分)

  (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2分)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2分)

  古诗鉴赏:

  阅读下列两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夏 日 客中初夏①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4.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8分)

  (1)《定风波》中,表现苏轼虽处困境也不畏惧并能豁达面对的诗句是:______,谁怕?_______。

  (2)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表现其强调忍辱负重的原因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为先而后考虑个人恩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是苏轼面对雄奇的美景发出的感叹。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14个叠字表现动作、环境和心情,这14个字分别为_____________。在《醉花阴》中用3句话表现相思之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古 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4期,编者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

  B.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

  C.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

  D.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

  E.小说结尾之处,作者借吕尚之口对常少山做出了不同于世俗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2)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6分)

  (3)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4)小说结局人去壶隐,只留下了一首诗。作者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D.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听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他诙谐地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2)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诗文大家”余光中,请结合文本分析之所以获得这样的称号的原因。(6分)

  (4)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最后店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店员一听,立即取来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许多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用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浑浊之音。

  生活就是这样,参照标准不同,感受的结果也就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答案

  1.C bi(4声)

  2. A

  3. D

  4. C

  5. C

  6. D

  7 . B

  不堪忍受:不能承受。

  情何以堪:感情怎么能够承受。

  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

  日趋笃厚:形容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越来越信任彼此,感情越来越坚定。

  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

  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8 .C

  试题分析:选项A表意不明,“两个”是修饰“目击者”,还是修饰“弹壳”出现歧义,造成表意不明;选项B,句式杂糅“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困难”和“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两个句子杂糅,选其中的一个;选项D,结构混乱,“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前面没有主语,前面的“当今的世界”又不能作该句的主语,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9.B

  文言文答案:

  13翻译

  ①当时杜甫所在地地方叛军到处抢掠,杜甫把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以至于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往探望。

  ②于是杜甫客居在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

  (3)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4)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杜甫献上赋颂三篇。提拔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重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

  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去耒阳。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亲自划船迎接他,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古诗鉴赏答案:

  14.答案:(1)借景抒情。前一首借深院、垂柳、夕阳、燕语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借初夏,清雨,清晰的南山,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向日葵对着太阳在开放来抒发感情。(手法1分,分析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比喻。(2分)诗人选择"柳絮","向日葵"作比,言此意彼,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我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向日葵一样忠心于国家)。(2分)

  15.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各2分,后一首答出“忠心”即得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答案16、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1)《定风波》中,表现苏轼虽处困境也不畏惧并能豁达面对的诗句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表现其强调忍辱负重的原因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为先而后考虑个人恩怨的一句是: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14个叠字表现动作、环境和心情,这14个字分别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醉花阴》中用3句话表现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1)参考答案E C 【解析】(E得3分,C得2分。A塑造吕尚这个人物的手法概括不全面,除动作描写外,还有语言描写。B“贯穿始终”不准确,“古董壶”是中起线索。D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此壶的“文化价值”。)

  (2)参考答案:①对待礼俗非常淡然:他坚持厚养薄葬,母亲生前,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并不讲究葬礼的排场,不顾礼俗。

  ②对待金钱非常淡漠:他并未因“壶”是古董而多加注意,更不因它的价钱而动摇,宁可让古董壶消失,也不让金钱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

  【解析】(每个方面3分:概括1分,结合文本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3)参考答案:①形象上,表现出吕尚对此壶做判断时的谨慎和得出结论时内心的惊喜,与常少山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常少山对此壶的淡然。(2分)

  ②结构上,暗示此壶的不同寻常,引出下文引师相壶、人逝寻壶等情节。(2分)

  ③艺术上,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使作品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2分)

  【解析】(意思对即可,答出其他可酌情给分)

  (4)参考答案

  观点一:合理

  ①人物塑造:这种处理丰富了人物性格。常少山生前自己不看重古董壶的经济价值,死后还教育子女乃至朋友,不要执着于身外之物,让读者感受到他思虑深远的一面。

  ②情节发展:前文中常少山已经拒绝卖壶,死后又引出寻壶、壶失等情节,陡起波澜,产生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

  ③主题表达:这首诗表明了常少山对利益的观点态度,也阐明了小说的主题——看淡名利、坚守自我,升华了主题。

  ④艺术效果:这样一个结局带有一种朦胧之美,含蓄蕴藉,引人联想。

  观点二:不合理

  ①人物塑造:前文塑造的常少山是个率性而为的人,行动多于语言,这样一个人在死前特意处理了古董壶,还留下这么一首诗,显得有些刻意,前后不一。

  ②情节发展: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这把壶在他眼中始终就是把沏茶用的壶,他的儿子也说,真有这么一把壶,常少山的脾气也不会把它当回事。不当回事却又特意去处理,使得情节发展缺乏合理性。

  ③主题表达:这首诗阐明了小说的主题——看淡名利、坚守自我。主人公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表达了这一主题,这首诗的出现实属画蛇添足。

  ④艺术效果:这样的结局有些做作,也太过模糊,降低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解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答出三点,有理有据即可。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

  四、实用类阅读

  18.(1)BE(B得3分,E得2分。A作者并不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把一些看起来似乎矛盾的现象放在一起,是为了凸显余光中的形象特征;C、朋友之间畅谈感到快意,宴会上遇到俗人感到不舒服;D、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听音乐就聚精会神听音乐,不边做事边听音乐。)

  (2)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3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是一个既冷静又热情,喜欢有品位的谈话的,坦诚、直率的人。(3分)

  (3)有丰富的学识;有热情有激情;冷静明澈;自律而刻苦;有浪漫气息,对美的事物很执着;认真严谨(每小点1分)

  (4) 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 阐发要点:①他做什么事都不马虎,追求完美;②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全神贯注,不能出错;③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观点2分,阐述每点2分)

  同意观点二:余光中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 阐发要点:①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人的生活是多样的,有人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②人应该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李白、苏轼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性格才为后人所称道;③人需要宁静,也需要宣泄,余光中的生活因其追求完美而显得过于单一。(观点2分,阐述每点2分)

  (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离开原文去谈。)

  作文审题参考:

  弄清材料的寓意是审题准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差碗”是造成买碗人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好碗”是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差碗”是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正是由于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的差异才造成了我们对人生感受的差异。难怪乎:有的人生活条、工作件极差却感到充实且快乐;相反,有的人生活条、工作条件很优裕反而感到空虚、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要写得深刻,就要在解决问题部分多动脑筋,比如: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认识自己和社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我们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

  还应当注意在分析和表述上不要偏激:用良好的心态对待人生、笑面人生决不是无原则的盲目乐观,更不是提倡阿Q的精神胜利法;否则会乐极生悲的。我们应当在努力奋斗、积极追求中感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如果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莫用鸡蛋碰石头”立意就偏离了题意。

  从材料出发,审视话题,参照标准与感受生活二者间是因果关系.即有什么样的参照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感受.可以用“参照标准不同,生活感受不同”、“选好参照标准,感受美好生活”、“参照标准不可选错,否则将导致人生失败”等立意.要扣住“参照标准”与“生活感受”两个方面来写,可以从大自然出发引入,然后加上实例,注意点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一数字试题答案 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统一调研联考数学(A卷) 2015-2016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银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15所重点中学联考试题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试卷 宁夏银川市普通高中2015高三四月教学质量 高一期末考试班主任评语 高一物理教学随笔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复习重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提纲 信阳市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试卷 优化学案物理必修2重庆专版答案 信阳市2014—2015高一生物期末 信阳市2014-2015高一上期期末调研数学 信阳市2014~2015高一上期期末生物调研测试 信阳市2014-2015高一数学 2016高一期末成绩查询 《金版新学案》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1.3.1.2 上虞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 上饶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数学高一 《金版新学案》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2.1.2.1 2016高一天一大联考地理 2016高一下学期天一大联考成绩查询 上饶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东莞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数学A 东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一生物 世纪金榜2015高一答案 丽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语文试题卷 丽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查高一语文 丽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化学试题卷 乌鲁木齐地区2015-2016高一期末考试数学答案 中山市高一理科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东莞市高一期末考试A卷怎样的 中山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物理必修一形成性测试题八 临沂市2015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丽水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物理 临沂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 乐山市高中2017届高一上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兰州一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专题一专题测评二苏教版必修二 东莞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自查 东莞2014-2015年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自查考试 丽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数学 东莞市高一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数学 丽水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物理 丰城中学20142015年高一上学期考试试题

银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高一期末考试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nianji/gaoyi/479456.html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