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热点资讯】

 蟋蟀的住宅板书设计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板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放大的蟋蟀图片。

  3、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蟋蟀的住宅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

  2、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

  (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3、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4.教师范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边读边想:

  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2、学生试读。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⑵ 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蟋蟀的住宅板书设计

  慎(shèn)重 选择(zé) 洞穴(xué)

  隧(suì)道 挖掘(jué) 倾(qīng)斜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2、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3、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⑴ 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⑵ 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⑶ 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⑷ 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

  (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

  (自豪、骄傲)

  ⑸ 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⑴ 着重指导:蔽、毫、抛。

  ⑵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

  (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五、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3、练写。

  4、交流。

  七、安排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触颇深。《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放大的蟋蟀图片。

  3、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

  2、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

  (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3、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4.教师范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边读边想:

  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2、学生试读。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⑵ 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慎(shèn)重 选择(zé) 洞穴(xué)

  隧(suì)道 挖掘(jué) 倾(qīng)斜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2、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3、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⑴ 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⑵ 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⑶ 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⑷ 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

  (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

  (自豪、骄傲)

  ⑸ 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⑴ 着重指导:蔽、毫、抛。

  ⑵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

  (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五、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3、练写。

  4、交流。

  七、安排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蟋蟀的住宅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触颇深。《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7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