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分数线】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湖南吉首大学介绍(3篇),供大家参考!

  湖南吉首大学介绍(3篇)

  湖南吉首大学介绍1

  吉首大学(Jishou University )是一所位于湖南吉首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学校创办于1958年9月,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成立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由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组成,也是四省市边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2011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将吉首大学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吉首大学入选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小211工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设有25个教学院、系、部,19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 医学、历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

  1学校简介

  编辑

  吉首大学是1958年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复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魅力城市——吉首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拥有5个校区,现任校长为肖湘愚教授,党委书记为游俊教授。[1]

  学校景色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重点支持大学,国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大学,16所“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CSSEA)高校之一。

  学校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哲学、农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下设23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71个,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增招生专业:金融工程、商务英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吉首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办学体系,有国家特殊需求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6个。学校拥有众多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学校还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吉首大学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面积6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总量230多万册,建有高水平校园网。现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招生。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8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有土家、苗、侗、白、藏、回、维吾尔、蒙、哈萨克、壮等33个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30%以上。学校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留学生和交换生来自韩国、乌克兰、美国、埃及等国。此外,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三本独立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7000余人。

  2历史沿革

  编辑

  1958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成立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1960年,湖南省内高校进行调整,吉首大学保留校名,建立师专。1978年8月,学校复升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同时将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西分院和湘潭大学湘西分校并入该校。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8月,吉首卫生学校并入吉大。2002年10月,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吉首大学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国家教育部指定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吉首大学。吉首大学开始加速发展。

  2006年6月,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成为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8年,国家教育部指定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吉首大学。

  2010年,在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1年,成为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重点支持大学。

  2012年,吉首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同年,成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大学,承担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2013年,吉首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13年6月,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成为吉首大学附属中医院。

  湖南吉首大学介绍2

  办学条件

  编辑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296人,副教授705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35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9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0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

  吉大名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兆峰,钟海平,李克纲,张永康,白晋湘,张文炳,石泽亮,徐东翔,刘光运,李鹄鸣,刘国钧

  吉首大学严 斧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白晋湘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

  白晋湘,易小明

  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

  首批 2005年 第一层次:白晋湘 第三层次:王兆峰,罗康隆

  第二批 2008年 第一层次:李克纲 第二层次:王兆峰 第三层次:冷志明,袁正新 ,刘炜,彭密军

  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李克纲,钟海平

  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白晋湘,易小明

  省学科带头人

  4学校建设

  编辑

  教学质量

  吉首大学旧照吉首大学始终把学科建设置于事业发展的龙头地位。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建设和加大对教学设备投入等措施,先后有22项教学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自1998年以来,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重大调整,使课程设置更加优化。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向综合性大学的要求跨越。本科专业已由1997年的9个增加到71个,涵盖了12大学科门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投入的加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在建设中逐步凸现出来。2001年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进行新专业建设评审,均达到优秀;计算机一级和二级通过率在湖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艺术及音乐专业在200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银奖;国家重点专业舞蹈专业在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获专业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数学与统计学院多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特别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湖南省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

  学科人才梯队

  为了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加大培训的力度,选送近100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做访问学者,绝大多数受培训的教师学业有成,成了各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吉首大学还积极创立了人才引进机制,学校先后引进和聘请近100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他们成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同时,吉首大学的学科建设还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省厅从省城长沙各高校抽调一批教学科研骨干作为吉首大学的特聘教授,先后有近20名执教于吉首大学。

  改革优化

  吉首大学综合科研教学楼学校在1998年进行了以“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理顺系统,提高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采取了个人申报岗位,公开竞争竞聘,组织考核,中层干部学校党委审批、公布聘任结果等运作方式,使学校第一轮、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地进行。

  在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吉首大学又积极稳妥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学校运用分配杠杆,坚持普遍提高,尽量拉开差距,鼓励先进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较大幅度提高了教职工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教师科研人员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轮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机构一步到位,建立了学校后勤产业集团总公司,下设11个分公司,人员整体与学校剥离,建立健全了学校后勤服务机制,在学校每年扩招3000多人的情况下,后勤服务保障到位,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机制正常、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良性循环,保证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教学科研的发展。

  学生活动重中之重

  吉首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教学科研的投入,以改革为动力,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校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1997年国家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以来,吉首大学累计投入1个多亿,直接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及教学设施建设,2002年就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科研经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教学现代化等方面学校投资高达2500万元,占学校财政预算资金的1/4。

  学科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建有11个研究所、43个实验室。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沈从文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沈从文研究的中心。

  科学研究成就显著,1997年至2002年,吉首大学共获得1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2001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单位。同时,获省部级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他科研立项4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70多部,统编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1612篇,其中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发表的有400多篇,被SCI、EI、ISIP发表和收录20多篇,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在建省级重点学科6个。

  5学术成果

  编辑

  办学成果

  学生公寓区办学5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10000余名。学校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为培养目标,着力开展以“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为体系的“立人”素质教育。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34余项,省部级奖项426余项。毕业生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践行“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办学精神,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过硬作风,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00余项。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项。另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出版专著120多部,教材、教学用书40多部。《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已进入“美国BIOIS”中心,社科版连续两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导师主持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达到41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课题1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7项,省部级课题129项,科研经费达到3340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 项,发表学术论文1038篇,发表论文被SCI、EI、ISTP 、CSSCI四大索引收录的达到291篇,出版学术专著53部。

  学校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其中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语言、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学校活动

  多项成果被各级地方政府决策所采纳。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取得了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

  学校设有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70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课题50项,其中2012年立项24项,争取国家自科基金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0项,立项数连续多年居全省高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项。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由学校研制开发的猕猴桃“果王素”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科技新产品”称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30万农民摆脱贫困。同时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有近20项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程,有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音乐舞蹈学院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日本及香港、台湾2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学校部分师生多次出国访学、交换学习,少数民族艺术团曾应邀赴美国、香港等地演出,影响广泛。

  学校《吉首大学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了“立足大湘西,辐射大边区,服务“富民强省”,将吉首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这一战略目标,学校将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积极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富国强民”战略,以及新一轮大湘西开发工作中做出新贡献,继续保持在四省市边区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沈从文研究

  校园景色从湘西走向世界---该校“沈从文研究”

  2006年12月,吉首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游俊教授在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中国高教研究》发表的专题文章《西部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吉首大学的办学实践为例》中说:“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沈从文研究,接待了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多批国外学者访问,承办了多次沈从文研究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研究基地。”

  2006年11月初,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专家们在考察该校本科教学期间,走访了沈从文研究所并对该校的沈从文研究作出了高度评价。

  吉首大学的沈从文研究萌发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此值“四人帮”倒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艺界和学术界思想开始解放之际,1979年,吉首大学的一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上发出了重新评价沈从文的呼吁;当时,在吉首大学,一批中青年教师和学生读沈从文的作品,搜集沈从文佚文资料,并在《吉首大学学报》连续发表了有关沈从文的论文。

  1982年5月上旬,已届八十高龄的沈从文携夫人张兆和重返湘西寻觅他青少年时代的足迹。该校借此机会盛情邀请沈老赴校讲学,5月27日上午,沈老在黄永玉、萧离等陪同下来欣然来到学校和师生见面、座谈。他还欣然为该校刚刚落成的图书馆、试办的学报分别题写馆名、刊头。

  此后,吉首大学意识到开展沈从文研究的重大意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并将该项研究纳入全校科研工作统筹范围。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于1986年2月成立沈从文研究室,主要成员有刘一友、向成国、孙韬龙、叶德政等人。1999年10月,沈从文研究室升格为沈从文研究所,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工作。以1986年2月,沈从文研究室成立为标志,20年来,该校的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2年12月28日,在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吉首大学沈从文纪念馆正式开馆。

  黄永玉博物馆

  黄永玉先生(1924--),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自学美术,文学,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美术成就曾获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2003),并获得意大利总司令勋章(1986)和团结星二级骑士勋章(2006)。

  2003年7月,黄永玉先生偕同美国著名博物馆专家哈维·韦斯特先生造访吉首大学,表示愿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约200余件和自己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及文稿捐赠给吉首大学。为感谢黄老对家乡和家乡大学的厚爱,学校决定创办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以张扬和宣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智慧创造。创办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黄永玉艺术成就和思维特色研究的重镇;是启迪心智,开发智力的锁匙;是探讨社会人生和艺术创作规律的阵地;是承传文明,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校园景色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由新中国一代建筑大师,北京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北京非常建筑设计室主任张永和教授领衔设计,是其非常建筑代表作之一。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4200㎡,展厅面积2600㎡,分序厅,艺术人生,书画天地,收藏世界等厅。

  序厅陈列有大型青铜雕《山鬼》(800cm×300cm),黄永玉在吉首大学现场作画的巨画《采芰荷以为裳》,沉睡三峡江底1.5万年之久的阴沉木和大型黄永玉摄影照,以及大型壁挂土家织锦和工艺图案。

  艺术人生展厅以文化为视角,以黄永玉人生和艺术世界为轨迹,以《永不回来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描画新生活的贵才》,《“文革”中的“湘西刁民”》,《十万狂花入梦寐》五大人生阶段,以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面描述黄永玉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凸显黄永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艺术魅力,为人类文明和智慧作一个生动的诠释,并提供一个鲜活的范例。

  书画天地展厅陈列黄永玉先生创作的部分美术作品(含雕塑,木刻,绘画,书法等),以水墨画为主,这是学习和研究黄永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世界。其中有巨幅《松风如涛》(1500cm×5500cm)等作品。

  收藏世界展厅展出文物近200件,其中有中山国陶塑群,唐代石椁、宋代人翁仲等珍贵文物。文物展品上到龙山,仰韶,下迄明清,以战国至汉代的陶器为主,汉代精美绝伦的各种工艺品,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凸现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和古拙气势之美,尤为黄永玉所钟情喜好。

  湖南吉首大学介绍3

  8文化传统

  编辑

  发展目标

  建设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中国有较大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吉首大学,正在争取进入“211”大学行列,为祖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院标识

  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的高度概括和哲学提炼,是学校风貌的长期而集中的体现和全体师生员工稳定的行为取向,具有模塑、引导、规范和传播作用。

  校风:高校校风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经过不断涵濡、积累、充实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该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尚,是员工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的统一体,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

  学校校风

  校园景色校风:自律、勤勉、和谐、创新

  自律是道德、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否自律,是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根本分野。吉大人秉承湘西人淳朴厚实的本性,安分守己,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重视自律,善于自律,并实现自律。

  勤勉是吃苦耐劳、勤恳求实、诚朴勇毅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从基层做起、勇于超越自我、不甘落后的精神实践方式的有机结合。勤以养德,勤能补拙,勤为成功之本。为师者,传道授业,兢兢业业;求学者,焚膏继晷,孜孜不倦。

  和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素质。讲求和谐是一个坚强团队的重要保障。吉首大学极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部门之间可以进行坦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充分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自律、勤勉、和谐、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自律”是基础、“勤勉”是品格、“和谐”是核心、“创新”是灵魂。四者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该校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 和办学特色。

  学校校训

  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

  校园景色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是大学精神的直观表达。

  以人名校:与“以校名人”相对,指通过全校师生员工、所有校友努力奋斗获得声誉和影响来提高学校的名声。以人名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自身的努力为本,以自身的贡献为本,为学校争光添彩。在校内,学生要发奋成才,品德兼优,为校争光;管理和服务人员要爱岗敬业,为校争名;教师要教书育人,成为名师,为校增辉。在校外,要奋发自强,立业有为,回报社会,做到人在哪里,学校的作用在哪里;人在哪里,学校的声誉在哪里。

  以业报国:吉首大学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兴衰国家繁荣紧紧相联。学校以振兴民族、富强国家为己任,她的学生更以回报社会和国家为自己的终极价值追求。吉大人将永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爱校热情升华为民族荣辱观念。以此为训,旨在激发每一位吉大人的爱校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使每一个吉大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一个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精神体系,以人名校是起点和基础,是动力和方向,以业报国是指归和目标,是价值和意义。

  学校校徽

  此标志的主题图形为两只展翅飞翔的凤与凰,表现了“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吉大精神,以及招才集贤 的办学宗旨。

  标志包含了“吉大”、“张家界”的拼音缩写“JD”、“ZJJ”,增强了标志的可读性。

  标志主题分为两部分,他们围绕中心相互盘绕呼应,象征着吉大各校区紧密团结、相互协作,共建吉大的精神面貌。

  标志为圆形向心式旋转构图,外形趋向于中国传统的“太极图”,象征吉大和谐、团结、浑融的整体状态。

  标志色彩使用蓝色,庄重、完整、统一,有深渊广博的感觉,突出高等学府的特性。

  学校校歌

  校园活动校歌由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炳章作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作曲。校歌歌美词好、琅琅上口。歌词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和文化内涵,表现了学校为着远大的目标,勤奋求学,忘我耕耘,不畏艰难,奋然前行的英姿与精神风貌。曲谱旋律优美感人,富有深情,节奏流畅明快,带有憧憬色彩,流露出莘莘学子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激情,体现出师生员工激奋昂扬、朝气蓬勃的气概,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校园色彩。

  校歌的创作成功和广为传唱对于加深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激励广大师生以教学拼搏和科研创新的实际行动诠释“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成为一届又一届校友心中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以彰显“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

  附录:

  吉首大学校歌

  武陵秀 千峰翠 我们风雨兼程

  读书破万卷 铁肩担重任

  漫漫人生路 长啸凯歌行

  啊,以人名校 奋勇攀登

  望前方,凤飞千仞 万里鹏程

  望前方,凤飞千仞 万里鹏程

  沅江碧,澧水清,我们与时俱进

  校园活动传中华文化 播现代文明

  成就高尚人格 弘扬科学精神

  啊 以业报国 求实创新

  看明朝 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看明朝 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成就高尚人格 弘扬科学精神

  啊 以业报国 求实创新

  看明朝 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华夏振兴

  华夏振兴

  学校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拜一种鸟——凤凰。人们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她:“凤鸣千仞,鹏搏万里”。凤凰,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考古发现,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凤鸟的形象。在后来的不断演义中,凤凰成了祥瑞的代名词,也是智者贤人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被尊称为凤凰。

  在湘西,有以“凤凰”命名的凤凰古城.她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县城之一”。在吉首大学,也有一座以“凤凰”命名的办公楼——凤凰楼。由此看来,湘西人对凤凰的崇拜可能比其它地方更甚。把吉首大学与“凤凰”连在一起,绝没有包装粉饰之意,更没有攀高之奢望,因为吉首大学本身就是从湘西的武陵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1.校园精神

  校园活动掠影“凤飞千仞,薪传八方”,是吉大的精神和精髓。“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吉大之宗旨。所谓“凤飞千仞”,是吉首大学取凤凰那种志向高远、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展翅飞翔、昂扬进取之气概以自励:所谓“薪传八方”,是指吉大人经过“风飞千仞”的磨砺后,形成了特有的精神、气质、内涵和修养,而且桃李芬芳、声名远播,学子遍布三湘四水、五洲大地,薪传文明之火。无论是在校的二万多学子,还是已经走出去的近九万多毕业生,都是从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正如宋玉在《九辩》中所称颂的:“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五十年来,吉首大学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克服各种困难,薪传文明之火,把希望之光,不仅烛照在茫茫武陵山区的广袤大地,更要将吉大的精神传播至五湖四海。吉大学子更是为强国而奋发进步,把吉大的光辉洒满九州,为国建业。

  2.科研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所学校的科研也一样。吉首大学的科研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探求真理,经世致用服务地方”。

  长期以来,吉首大学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模仿重点大学的科研模式,坚持按二级学科组建学术队伍,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地方”,探索符合自身条件和服务区域特性的科研路子,从服务地方出发形成了民族学、生态学、文艺学、伦理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一批特色鲜明,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优势学科。其中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等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资金设备缺少的情况下艰难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

  校园活动吉首大学的外部环境、经济水平比西部整体还低,人均GDP不足西部地区人平水平的一半。从这个实际出发,他们始终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扶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当作科研目标,在投入少设备缺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20多年前由石泽亮、裴昌俊、刘弘等开始的野生猕猴桃的研究,艰辛培育出了味美个大高产的优种猕猴桃“米良一号”,并早已普及到湘西苍莽的十万大山的田间地头。“米良一号”的“甜”凝聚了该校科研人员几十年的“苦”。

  张永康教授偶然发现猕猴桃芝麻粒大小的果仁里富含油脂,里面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亚麻酸。他带领科研集体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设备,研制的猕猴桃“果王素”被专家鉴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五部委列为科技新产品。1998年,吉首大学与中国乡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把猕猴桃这一当地的资源优势引入规模生产、深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轨道,用高科技有力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为湘西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湘西州一项龙头产业,种植面积5万多亩,也带动10多万农户脱贫致富。

  同样,烤烟优良品种“富硒晒红烟”,已在湘西和怀化地区推广种植15万亩,年增效益亿元以上。吉首大学的科研人员还正进行着优种果树的研究和药业开发研究等产业化项目;经济系的学者进行的民族地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已为湘泉集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吉首大学对湘西州旅游开发的研究和农村山寨经济的研究,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扶贫开发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等许多成果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参考……

  多年来,吉首大学的科研人员成为湘西以及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一个巨大的科技支点,吉首大学也已成为四省(市)边区科学技术的孵化基地。湖南省委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吉首大学解除了省委省政府的后顾之忧。

  吉首大学所处的武陵山区是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社会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把这里的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走遍湘西莽原,

  校园活动

  深入民间,躬身田野调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国第二批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定中,吉首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被评为全国惟一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于1998年成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填补了湖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空白。

  沈从文这位文学大师是湘西飞出去的“金凤凰”,他笔下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湘西。吉首大学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依托建立沈从文研究所,以向成国教授为带头人的研究群体,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整理出版了100多万字的《沈从文别集》,并编辑了《沈从文全集》中的部分文学作品,一系列的沈从文研究专著先后问世。吉首大学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权威性的沈从文研究基地。

  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也已初具规模,成为填补省内空白的重要学科,民族学研究基地成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吉首大学的土家语研究也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成为中国土家语研究中心。

  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吉首大学学报》的社科版两次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吉首大学承担国家级项目共计22项。特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取得较大突破,2001年获4项,2002年获6项,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他科研立项400多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3%;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创造经济效益十多亿元。

  3.艰苦奋斗

  吉首大学培训班结业艰苦奋斗,是吉首大学文化传承中的一道独特风景。1986年,沙子坳新校区开工建设,数千师生轮流参加建校义务劳动,建校之初的石磙又出现在新的建设工地上,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可以看到师生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传统教育、劳动锻炼和学校建设在这所大学里完美地结合。新区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就主要依靠师生义务劳动建起来的,校园内的绝大部分树木也是师生动手栽种的。1997年以前,学校领导、教职工到长沙出差,当时省检察院招待所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是他们固定的住宿之所。后来,学校在长沙建了办事处,条件虽然简陋,但在长沙出差的教职工有了自己的家,吃住都在办事处,为的是给学校节省开支。多年来,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教职员工总是能出奇招解决问题。有机会的话,你不妨到生物系的动植物标本室去看一看,那里收藏了12000余份动物标本、11000余份植物标本,种类之多、制作之精细,外地专家看了个个惊叹不已。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标本都是老师们利用节假日和组织学生见习的机会,顶烈日、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串寨采集和制作出来的。学校动植物标本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据说,在国内被该组织收录的不超过三家。1995-1997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时,全校师生员工义务加班2.5万个劳动日。到1997年,新区建设包括800亩土地征用与拆迁,国家累计投入还不到7000万元,但却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校舍。当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评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为震惊。专家组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刘花元教授说:这点钱在许多大学连一栋楼都建不起来!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无钱是万万不能的。可在吉首大学,少花钱多办事。花少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能办事。这一点,对了解吉首大学的无论是领导还是非领导,都不得不折服。多年来,吉首大学都是把一个钱当作几个钱来用。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员工,他们深知办学经费来之不易。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仍然反复强调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是吉首大学的立校之本、传校之宝,是学校几代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校园论坛

  吉首大学风雨湖社区成立于2011年9月,由吉首大学几位大三学生发起并建立的吉首大学校园类生活网站。论坛以服务广大学生为宗旨,集中最新最全的校园资讯,是吉大最具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4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