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考历史】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本题10分) A 半殖近代民地 B 半封建 C 半殖民地半封建 D

  往往在高一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历史练习呢?别着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本题10分) A 半殖近代民地 B 半封建 C 半殖民地半封建 D,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842年后香港岛异常拥挤,加之气候炎热和潮湿,疟疾、痢疾和黄疸病流行。香港岛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  )

  A.当时政府无作为

  B.社会发生巨变

  C.地域狭小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本题10分) A 半殖近代民地 B 半封建 C 半殖民地半封建 D

  D.人口众多

  【解析】 题干中的时间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主权大量沦丧,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因而出现拥挤状况。故B说法最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B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②

  【解析】 作者把鸦片战争放到时代的全球化角度上重新观察,认为鸦片贸易只是偶然因素,而西方工业化国家最终打开中国大门是必然趋势。据此可以判断,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 B

  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解析】 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C

  4.进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列强侵略和国家主权沦丧贯穿始终,而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侵略范围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③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 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资本输出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 B

  5.观察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中方 10 191 2 052

  日方 12 272 3 566

  A.日方兵力处于相对优势

  B.展示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C.中国官兵以弱胜强,击溃日军

  D.导致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解析】 表中直接体现了中日双方兵力对比,可以看出日方处于优势。但这并不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是中国的腐朽与落后,排除B。C、D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6.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解析】 从诗中关键词“三元里”判断诗人描述的事件是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故正确答案为A项。C项错在“帝国主义侵略”的表述上,当时资本主义还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答案】 A

  7.1841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威胁外国人说:“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这说明(  )

  A.殖民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

  B.清政府发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本题10分) A 半殖近代民地 B 半封建 C 半殖民地半封建 D

  D.中外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 A项中的“殖民统治”说法不对,广州此时仅是通商口岸;清政府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故B项错误;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人民对外国人毫无畏惧,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8.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思想变化,④“倭”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对手日本国。分析各选项,正是由于①②原因使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③正确,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觉醒,④正确。本题选C。

  【答案】 C

  9.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 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D.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

  【解析】 战争的性质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与工业实力无关,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日本工业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B项错误;甲午战争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已经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不能说中国工业停滞不前,只能说发展缓慢,D项错误;材料通过甲午战前两国工业实力的对比,意在说明两国近代化程度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解析】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亚洲的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而随着这一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到中国是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标志的,因为列强从中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答案】 C

  11.“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答案】 C

  12.“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解析】 由材料中的“四月和议成”“景崧”“日本兵舰”“基隆”等信息可推断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3.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

  A.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

  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解析】 由“各国洋兵”“捕拿义和团”可推断出这一现象是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故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14.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15.“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的长城抗战。该军队是(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析】 题干中提到的长城抗战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活动,国民党军队称“国民革命军”。

  【答案】 A

  16.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

  【解析】 D项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扶植傀儡政权的事实。

  【答案】 D

  17.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备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解析】 从“举国一致奋起反抗”可以联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故选B项。A项是影响,与题干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无关;C、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皆排除。

  【答案】 B

  18.1939年5月延安《群众》杂志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发起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作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结合实际作了新的解释和有益改造。中国共产党作出如此“积极的回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合乎国共两党党内合作方式的需要

  B.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符合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需要

  C.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能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符合坚持抗日和调动国人抗战激情的需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理解,意在考查抗日战争这一考点。从题干材料看,国民政府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符合调动国人的抗战激情的需要,故中国共产党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答案】 D

  19.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漫画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漫画中文字和时间来进行排除。漫画反映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而日本早在1937年就已在海上封锁中国,故①与漫画时间不符,可排除;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②可排除;漫画显示日军的一只脚深陷于中国大陆,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使日军陷入中国战区,不能自拔,③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20.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抗日战争初期抗日的主战场是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16分)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 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图四 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6分)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4分)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各自结果及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4分)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解析】 本题以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为考查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第(1)(2)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3)问比较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及原因,从清政府的腐败和国共联合抗日、全民族抗战两方面回答;第(4)问根据教材内容回答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答案】 (1)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罪行: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酷的屠杀、疯狂的经济掠夺、扶植傀儡政权、推行奴化教育。

  (2)图一:三元里人民抗英;图二: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图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注:战争与抗争要相对应)

  (3)图二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图四结果:中国取得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族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

  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10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5分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本题10分) A 半殖近代民地 B 半封建 C 半殖民地半封建 D)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探究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内容回答,作者的观点主要是指出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对这种转型的理解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方面阐释。第(2)问,归纳材料内容,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三大史观回答。“清代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说的就是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惊醒了中国,中国人开始向世界看齐,就是全球史观。

  【答案】 (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3分)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5分)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8分)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问,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即可,诸如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等。第(2)问,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综合因素等,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键作用。第(3)问,主要理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客观上的推动作用,这两次战争分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

  【答案】 (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8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