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英语】

  《落脚城市》读书笔记[加拿大]道格•桑德斯

  打开书本,浓浓的硝烟铺面而来,一个个汉字块瞬息化作一个又一个充满时代变革的场景与画面,这里面上演着各国政治的风云变幻,党争利益,城市兴衰,政权更替;这里面也饱含小人物们的辛酸苦楚,离散家庭,强配婚姻,贫困生活。层层硝烟之下,时不时传来几声枪声,并伴随令人心惊的嘶喊尖叫,仓皇失措四散的身影,还有那路边无助哭泣着的妇人和怀里目光呆滞的孩子,恍惚间,才发现,这怀里孩子原来是我。。。

  这是我曾经待过又忘却了地方。

  记忆的深处,层层叠叠之间,一位苍老的摆渡人划着桨缓缓前行,幽幽地唱着《烟之歌》:

  看,老实人勤劳者被榨干血汗,

  我设法走一条弯曲小路。

  可它也把我一步步引向深渊,

  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没了主意。

  于是我说:由它去吧!

  看那灰色的烟雾,

  渐渐消逝在严寒中,

  这也是你的出路。

  我听说,那些老人再无指望,

  因为有时间才能创造,可他们缺乏时间,

  我听说,大门为年轻人敞开,

  但敞开的大门却通向渺茫。

  因此我也说,由它去吧!

  看那灰色的烟雾,

  渐渐消逝在严寒中,

  这也是你的出路。

  落脚城市吗?我待过。

  很小的时候,父亲抱着他的梦想“成为城里人”,放下手中的渔网,跟随着亲戚离开海边,离开乡下,走进城里,拿着所有的积蓄和全家的未来赌了一把,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如同所有的不甘心的梦想挤入城里的乡下人,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底层打拼的岁月,从最简单的收购废品开始,拉着一车又一车的空瓶子,从列东拉到列西,一天下来,挣个几毛钱。所幸的是还有亲戚朋友的扶持,日子总算过的下来,好几家人挤在一个套房里,凑凑和和地过着,那段日子,我记不清了,印象中只模模糊糊只记得母亲的哭泣,也许是因为我和其他家的孩子打架了吧,其实我没有不乖,只是受不了总被其他孩子嘲笑;我不喜欢“大家”我老喜欢跑出去,但母亲总是不许,她说外面很脏很乱,还有很多偷小孩的,所以我总是困家里看电视。

  母亲说父亲的眼睛生来就是泛红的,说明他有赌性,没错,没几年他又赌了一把,母亲常说父亲:“没文化的,还老爱赌”也许,正是如此,因为他只有赌了,所幸这次他赌赢了,和姨夫合伙开了个小小收废店,很快我们搬出了人多口杂的大家,拥有自己的小家,但父亲的担子可没见轻松过,越来越忙。他们确实很忙很忙,从来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从幼儿园开始都是我和妹妹一起回家,天知道,我怎么这么聪明,从来没丢过,只有搬家的时候母亲会来接我们直接去新家,我才发现,啊,我们又搬家了啊。。。那段日子,父亲总是早出晚归,我们很少说话,唯一记得一次是父亲站在我身后看我写作业,不知看了多久,突然说了一句:“很快就会给你买张书桌,还有台灯。”我是先被这突然的出声吓一跳,然后才反应过来,看着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我马上笑着说:“没事,老爸,挺好的,我习惯了”也许当时的我确实是习惯了坐在地上,趴着床写着作业,但父亲一定看得很不习惯。

  父亲,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很快我有了书桌,有了台灯,再后来,我们又搬家了,有了更大的房子。。。我们真的成为了“城里人”。

  从小我的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就是父亲,因为他很勤劳,一年到头从不休息;因为他很聪明,精心计算着家里每一步的发展;因为他很爱我们,骨子里透着一股我们所没有的生命的韧性。

  这股生命的韧性在这本书里也完完整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出来,一样的开始,一样的艰辛,一样的无奈,“我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够了解——了解我们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都不在家,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在他们学着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了解我们所做的牺牲。我相信我们可以弥补他们。我们希望为他们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他说了一句在落脚城市被奉为圭臬的话,“我们一定要吃得了苦。” 也许,这也是我父亲常对自己说的话。可以感受到那一代人的悲泣与荣耀,他们是从无到有伟大的缔造者,也饱含牺牲自我幸福,自由,梦想的悲壮。

  “他们具备资产阶级的梦想、拓荒者的坚忍与爱国者的价值观,他们所缺乏的,乃是实现梦想的机会。”而落脚城市就是他们迈入成功,扭转自己未来的重要跳板。

  若不是这本书,我真的差点忘了自己待过的地方,因为当时在那里的我们唯一的念头便是“赶紧离开这鬼地方”,却忘了正因为这“鬼地方”滋养了我们使我们资历成熟,让我们搬到了“好地方”住上了“好房子”,成为了“城市人”,也没想到它还有更多宏观上的重要性,它居然是社会流动性的关键环节,因为促成社会流动,带动城市的重生与活力,甚至政治的变革,乃至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出现。

  作者从横向(世界各地落脚城市的兴衰发展)和纵向(乡村移民第一代的艰辛、第二代的迷茫,第三代的自信)详尽地描绘形形色色的落脚城市和里面发生的数不尽的血泪故事。

  还记得在基贝拉里尤尼斯说:“我们试着想要重新活一次,看看人生会不会有所改变”如此悲凉的呐喊,每每想起,仍有心悸,我会站在我专业的角度想,我们这些人能为他们做什么,让他们再活一次,活得更有尊严和盼望。书中的一句话很好地提醒了我——落脚城市的都市野心,及其快速变迁的本质(P22),这意味着落脚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是富有弹性与有机变化性,正如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E·Park)写道:“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具有密不可分的相互关联性。”(P277)我希望通过有机自由、富有弹性变化的空间设计来促成更多多样性的出现,促成更多社会“门路”(尤其创业和教育的机会)的出现,从而改善社会关系,降低暴力与贫困的几率,促进社会循环流动,最终实现落脚城市的核心功能。当然,这种有机自由、富有弹性变化的空间设计,如书中所提及的“人口密集,商住混杂一处,充满私人空间,建筑与街道间无所隔阂,而具有人际交流、守望相助与创业的可能性(P259)”;“ 街道与建筑的排列,连接都市经济与文化核心的交通管道,建筑通往街道的方便性,学校、健康中心与社会服务的邻近程度,密集的住宅,是否设有公园与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居民是否能够在一楼商店并且为住户增加房间。(P29)”这些要点,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有详尽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不同的是,这本书让我在更为宏观的高度深刻地感受到新城市主义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也对“有机自由”和“弹性变化”八个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设计永远不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没有疫情,没有暴力,没有阶级,没有危机,设计正是为瞬息万变的现实而产生的智慧的行为,要学会为真实世界设计,考虑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站在“时间”第四维的角度上,每一座落脚城市每一天都在更新变化,不同的人进来了就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出去了带来了不同的改变,只要在一定合理的制度下,一定灵活的外表形式,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只要每一代人对它抱以足够的信心与希望,奇迹可以发生在落脚城市里,它可以出死入生,它可以走出暴力与血腥,它可以从混乱走向有序,它可以由失败的聚集地转变为成功的孵化场,它可以从世界的边缘成长为世界的中心,如同佳丁·安吉拉小区身为全球最暴力的小区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转变为美好的落脚城市。

  当然在这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在乡村移民几代人的递变里,爱和泪的传递与融合,生命的韧性塑造了落脚城市的韧性,使这台机器高效地不停的运转,自我更新变化,逐步稳健与成熟,让更多的人可以在都市立足扎根,从泥地板走向中产阶级。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幕是里约的圣玛尔塔里的一个小男孩,德尼尔森•苏萨二世,从小就从高处俯瞰里约内卢科帕卡巴那Copacabana社区的繁忙街道。

  当时看到这里,可以想象到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十二岁小男孩,轻轻地坐在高处看着自己的家乡,晃悠着双腿,一双明澈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尽是对远方美好的殷羡的目光,这样沐浴着蓝天,看看远方,想想梦想,但看到下一句我才发现他并没有看到美丽的天空和远方的梦想,而是地上血腥的杀戮和随时袭来的恐惧与无助。

  如今的圣玛尔塔虽仍不及Copacabana社区繁忙街道那般摩登,但却拥有自己的特色,它已经成为里约城里的“模范”贫民窟,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色彩缤纷,已然成为旅游景点之一。

  我相信圣玛尔塔还有更美好的一天,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它,明白它的需求—— 土地所有权、商业机会、自主经济以及晋升中产阶级的渠道,唯有满足这些需求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流动,“抵达、向上流动,离开”无限健康地循环,从而创造一批又一批的中产阶段,使国家不断改变成橄榄型的良性结构,最终实现贫富差距的最小化。

  我们可以做的还有更多,帮助下一波乡村移民成功突围城市,实现梦想。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7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