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考复习资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中考复习备考资料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语文中考复习备考资料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坐”(zu)。通“座”。《口技》
12、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13、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
16、虞山____书远甫刻。“甫”(fǔ)。通“父”。《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通“拣”。《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0、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第2篇: 语文中考复习备考资料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一:《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二:《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三:《三峡》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第3篇: 语文中考复习备考资料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