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语文】

  语文传记阅读题是黑龙江高考语文考试的常考阅读考题之一,需要考生在复习阶段重视阅读能力的练习,下面学习啦小编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黑龙江高考语文传记阅读题及答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高考语文传记阅读题及答案1

  19.如何理解文中母亲所说的“只问耕耘,不求收获”的含义?(4分)

  20.从第⑥段和第⑦段可以看出李泽厚的治学特点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概括。(5分)

  21.联系全文,探究影响传主治学道路的因素有哪些?(6分)

黑龙江高考语文传记阅读题及答案2

  ①谈起我的治学道路,必须从我的母亲开始。

  ②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顿陷困境。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为供我兄弟二人上学,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当时有人说,等儿子长大,你就可以享福了。母亲回答:“只问耕耘,不求收获。”此话今犹在耳,却不幸竟成谶语。每念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免泫然涕下。当年春节,亲戚家大鱼大肉,热闹非常;而我们母子三人,冷冷清清,相依为命。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初中时所以酷爱鲁迅和冰心,大概也与自己的家境和母爱有关。鲁迅教我冷静地、批判地对待世界;冰心以纯真的爱和童心的美给我以慰藉和温暖;而母亲“只问耕耘”的话语,则教我以不求功名富贵,不怕环境困苦。我现在觉得,这个孤独、清醒、敏感的少年时期为我日后选择治学方向埋下了伏笔。

  ③1945年秋,我初中毕业,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那个时代进步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时局日趋动荡,学校却充满复古气氛,死气沉沉,保守到连《大公报》都少见。我只好每星期天,到城里的书店站上一整天,饿着肚皮贪婪地翻阅着各种杂志、书报,其中主要读物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新书。我的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就是在书店里站着读、在课堂上偷着读、甚至冒险读着“禁书”得来的。在这样的阅读中,我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喜欢人云亦云,比较注重科学上的争议、论辩,这恐怕要追溯到自己的这个时期。

  ④1948年,我在一师毕业,1949年,我当上了乡村小学教师。1950年,我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时期,我生活仍然非常穷困;加上得了肺结核,我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了。我独住在宿舍顶楼的一间“阁楼”里,利用藏书极为丰富的北大图书馆,翻阅、抄录和整理了许多原始资料。我1979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还利用了当年所作的资料卡片。

  ⑤我虽已发表不少文章,但面临的环境压力很大,非议颇多。下乡劳动和工作,我是单位里时间最长的一个,身体上、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也是最多的一个。这使我抑郁和孤独的性格一直延续下来,但也让我学会了思想不受外界影响。我沉默而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__”时我在干校,读书非常困难,只能偷偷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972年回家后,我便利用在干校时偷做的笔记暗暗写起来。因为我坚信政治灾难终会过去,只要一念及“只问耕耘”的话,我就会坚持干下去。1976年发生地震,我就在条件简陋的“地震棚”里写完了《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

  ⑥有人说,在《批判哲学的批判》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里,我的好些思想远没有充分展开,只是点到为止。其实,“语焉不详”的还包括我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美学三题议》等。因为我喜欢先画一个“粗”线的轮廓和框架,等有时间和机会再去“工笔细描”。“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也”。我也曾搞过“小”的试验,结果愈积愈细,不能自拔,与我的兴趣、个性颇不合。治学之法有多途,各人宜择性之所近。“见木不见林”和“见林不见木”虽都有偏颇,但毕竟要有所偏重。科学事业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不能一人独揽,不妨各就性之所近,发挥所长。

  ⑦也有人说我“杂”,说我又搞中国思想史,又搞外国哲学,又搞美学等等。今天固然不可能再出现像如亚里士多德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科学分工愈来愈细。但也要看到,如今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融合。社会科学亦然。中国文史哲素来不分,就是好传统。当今学界主要问题,恐怕也不在于杂。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都是知识极为广博,能多方面著书立说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982年4月1日

黑龙江高考语文传记阅读题及答案3

  19.文中母亲的话用比喻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对家庭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思想;母亲的这种思想,对传主有极大的教育和鼓励作用,使传主在成长治学过程中,勇于面对苦难,为追求真理不在乎个人贫富、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坚守信念。(“比喻”1分,句意“只求付出、不求回报”1分,教育意义2分)

  20.这两段表明李泽厚的治学特点是:①他发挥自己性之所长,适合整体的系统框架的研究。如第六段中写到他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等著作都只是点到为止、“语焉不详”,因为他喜欢先画一个“粗”线的轮廓和框架。

  ②尽力做到融合各科知识。如第七段谈到中国文史哲素来不分,是好的传统,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都是知识极为广博,能多方面著书立说的。(答出一个方面并有相应的分析得3分,答出两个方面并有相应的分析得5分。只有特点概括,而没有相应的分析,一点得2分,二点得3分。)

  21.①家庭因素。家庭的遭遇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传主个性的形成和治学方向的选择。②时代因素。求学时代时局动荡,促使传主接收进步思想和社会科学新知,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为日后治学打下了基础。③个人因素。生活贫困和身体疾病,让传主性格孤独,于是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去读书做学问。④政治因素。政治灾难使传主性格更加孤独,也反而使传主更加顽强地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共4点,能完整分析其中3点即可得6分。每点2分中,归纳因素1分,结合因素具体分析1分。)

黑龙江高考语文传记阅读题及答案相关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31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