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申论】

技巧:名词,指表现在文学、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如“谈话技巧”;或者指技巧性的运动。如“技巧比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申论答题技巧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2022年申论答题技巧篇1

申论答题技巧万能八条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

原则一:万能八条是方向不是对策,必须再细化。

原则二:万能八条不必是八个,可以灵活合并或取舍。

原则三:申论八条不要死记。

八点即为:经济、行政、法制、宣传教育、预防等几个方向来思考应用。


2022年申论答题技巧篇2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2022年申论答题技巧篇3

一、答题技巧——结合题目看材料

这样做首先可以有效节约阅读时间,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和你一上来就着急读材料,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读过之后大脑不会空留一片苍白,能够清晰界定每则材料都是用来干什么的。二来,申论中有些材料是为考生设置的陷阱,如果不先读题目,很容易被材料误导,比如2009年国考的第11则材料,主要观点是提高粮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但是真是这样吗?考生如果先读一遍问题,就会发现实际上题目第二题的第二小题正是针对这则材料设计的问题。只要读过题目就会对这则材料产生怀疑,不会再“死心塌地”的相信它了。第三,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还可以有效避免错误地定位要点的范围,从而疏漏要点,比如2009年北京(应届)申论科目的材料5,主要介绍了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一共五条,该试卷的申论要求3为:“请你根据给定材料,针对我国部分公民存在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问题,给旅游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部分考生只看到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计划”,以为按照材料中提供的五点作答一定靠谱,其实则不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在阅读材料之前,仔细阅读了题目,就会发现,题目要求“针对我国部分公民存在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问题,给旅游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答案要点不仅仅限于材料5。

二、技巧

要想获得,必须要谨守身份限定、掌控采分要点、抓住答案结构、寻找文章高度。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总结如下技巧:

1.谨守身份限定

申论考试的中,越来越多地青睐于角色,即在题干中设置一种角色,或者是让你以交通协管员的身份作答,或者含糊地界定为公职人员的身份。比如,2010年425多省公务员考试,江苏等省,第二题要求以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考生没有顾及到身份限制,写成刚性的材料,在作答的语气口吻上非常生硬、严肃,是不符合作答要求的。

另外,符合身份限定,还要求考生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语不惊人死不休,更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也不能够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既要眼望星空——国家的大政方针,又要脚踏实地——不讲大话、空话。

2.掌控采分要点

申论的采分点是非常多的,而且是按照分值来安排的。一般而言,10分的题目采分点在5个左右,15分以上的题目采分点在5~10个左右,但也不排除10个以上的可能,大多数考生分数不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几道题目回答不够全面,因此,提高踩点意识,合理预算采分点,就不怕得不到了。

3.抓住答案结构

由于申论的和阅卷特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在回答申论的各种题型时,要想获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充分重视答题结构。

结构,即采分点之间的组合和排列方式,申论的答案要点之间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一般而言,申论作答包括三种常用结构:并列结构、总分(总分总)结构和顺序结构。

如果提炼出的要点之间是平行的,用并列结构即可,表述方式为一是……二是……;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等。

而总分(总分总)结构,主要适用于要点之间分属于不同层次。表述形式一般为一句话总括,表明作答的整体方向,然后分各个部分分别具体阐述。比如2010年918多省公务员考试,辽宁等省,第二题的结构即为总分总结构:即该问题可以从整合的目的、政策和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整合的目的看……;从整合的政策看……;从整合的效果看……。因此说,……

顺序结构包括: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原因——经过——结果”;按照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

4.寻找文章高度

“寻找文章高度”就意味着立意要高远,凡事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必须进入到问题的深层。什么事情都要想一下是否可以上升到一定的政策理念的高度。比如以农民工现象为例,我们应当透过农民工现象看到什么?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透过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社会力度不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具体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再比如说形象工程问题,政绩工程问题,对这个材料的考察,实际上也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在这个后面有一个正确的权利观、政绩观问题和发展观的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和追求量的,应该是追求质和全面的发展。所以对申论所考察的问题势必要把它上升到一定的理论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3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