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答案】

齐恒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向齐恒公推荐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恒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 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杀掉管仲, 幸亏齐国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仲回国并得到应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齐国。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

  《齐桓公求管仲》阅读训练(已发表)

  齐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选自《国语·齐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受饿

  B.宽惠柔民,弗若也 安抚

  C.治国家不失其柄 权柄

  D.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宽恕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君之庸臣也 欲以戮之于群臣

  B.夫为其君动也 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C.君加惠于臣 欲以戮之于群臣

  D.则是君之赐也 夫犹是也

  3.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鲍叔重视人才、知人善荐的一组是( )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

  ③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④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⑤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⑥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是因为他深知管仲的才能在自己之上。

  B.齐桓公重视人才,能不计前嫌派人去鲁国请管仲。

  C.齐国使臣以桓公欲杀管仲欺骗鲁庄公请求庄公交出管仲。

  D.鲁庄公轻信了齐国使臣的谎话,不听施伯的劝谏,轻率地放走了管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译文:

  ②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译文:

  ③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译文:

  参考答案:

  1.C(柄: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2.D(A组前句“之”字助词,可译为“的”;后句“之”字为代词,可译为“他”。B组前句“为”字为介词,可译为“为了”;后句 “为”字为动词,可译为 “成为”。 C组前句“于”字是介词,可译为“对”;后句“于”字是介词,可译为“在”。D组“是”字均为代词,可译为“这”。)

  3.D(③说的是鲍叔的谦让之心;⑤说的是齐使请管仲的艰难过程。)

  4.D(文中并没有鲁庄公轻信之意)

  5.①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的,您如果宽恕了他而使(让)他回来,他也会像这样。②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差点丧命。③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差点丧命。”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曹刿论战》《王者何贵》“齐桓公问管仲曰”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翻译

  《曹刿论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则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做帝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齐桓公抬起头看天上。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茫的天地的天。做君主的,要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他天下就安宁,辅佐他国家就富强,认为他不对国家有危难了,背叛他国家就灭亡了。”《诗经》中说:“主人如果不贤良,这一带民众就会怨恨他。老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国家最终不遭到灭亡的,是从来没有的事。”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6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