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考政治】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提升人文素养的书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提升人文素养的书籍1

  精神历程: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50本书

  有做杂志的朋友问我要我个人的保留书单:究竟是哪些书籍帮助你学会了独立思考?请列出50本,顺序不分先后。

  我要求改为: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50本书。

  挖空脑袋回想了很久,列出了一些,凭记忆,也许会不够准确,也不一定全面,仅供参考。但至少这些书都是可靠的,这里有些书我曾经全文抄写过,这些书将会影响我的一生:

  老 子:《道德经》;

  孔 子:《论语》;

  庄 子:《庄子》;

  苏东坡:《苏东坡集》;

  李 贽:《焚书》、《续焚书》;

  诸葛亮:《诸葛亮集》;

  周国平:《诗人哲学家》;

  何怀宏:《良心论》;

  张承志:《心灵史》;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基督教:《圣经》中文简体版;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

  马克思:《资本论》;

  顾 准:《顾准文集》;

  汪丁丁:《记住未来》;

  王 蒙:《王蒙文选》;

  李泽厚:《美的历程》;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

  李慎之:《中国的道路》;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张志扬:《渎神的节日》;

  徐友渔:《自由的言说》;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卢 梭:《爱弥儿》;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梭 罗:《瓦尔登湖》;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海明威:《老人与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

  房 龙:《宽容》;

  格里格等:《心理学与生活》;

  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加德纳:《多元智能》;

  王东华:《发现母亲》;

  温世仁:《教育的未来》;

  拉里·博西迪:《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黑格尔:《小逻辑》、《历史哲学》;

  罗 素:《西方哲学史》;

  萨 特:《存在与虚无》;

  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本尼笛克特:《菊与刀》;

  克尔凯阔尔:《人生境界诸阶段》;

  弗罗姆:《逃避自由》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莱 辛:《拉奥孔》;

  福 柯:《规训与惩罚》;

  罗兰·巴特:《符号帝国》;

  汤因比:《历史研究》;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提升人文素养的书籍2

  《人文素养提升》读书心得体会

  陈耀武

  最近学习了《人文素养读本》一书,体会很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所谓文化素养是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有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只是为了说明、研究的方便才分而为三,但他们又是有区分的。其中,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以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文素养的延伸。因为科学离不开人文,科学离开了人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科学也要人为本,科学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科学的重要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尽管科学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 , 在我国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与萎靡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道德濒临危机、情操蜕变为欲望,责任淡漠并与金钱捆绑在一起,诚实成了愚昧的代名词,堕落成了聪明和强者的象征,金钱常常强奸法律和正义,权力在手中成了买卖的商品。所有这一切已经并且正在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蚕食着社会稳定的根基,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乱着人们的政治信仰,导致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假烟、假酒、假药屡禁不止,道德失范、未成年人犯罪、贪污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固然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但不能否认,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固然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紧迫的任务应该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我们说,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素质。也只有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人文素养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因为, 没有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爱的阳光,也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也不会有教育的耐心,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心中又没有爱,试问这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成学生的转变和成长?谁都知道,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但在教学活动和管理中,我们却时常见到冷漠、粗暴、野蛮这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唤醒学生的心灵的觉悟呢?这样的教师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制约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窒息学生的思维活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强健的心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挑战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而首先必须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抓起。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师跨越东西方文化经典所构成的桥梁的过程。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讲求实证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唯其如此,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当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就是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素养,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的。

  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010年11月3日

  提升人文素养的书籍3

  “阅读医学人文书籍,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主题活动启动

      4月23日,我院正式启动“阅读医学人文书籍,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主要由党总支、工会、团总支共同承担,根据市卫计委、区卫计委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主题活动具体实施办法。主题活动主要分宣传发动、学习讨论、交流展示、总结提高四个阶段,分别由党办承办“优秀项目”人文系列活动、工会承办“读书”人文系列活动、团总支承办“微”人文系列活动、。

  主题活动主要为提升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素养,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广泛阅读医学人文类书籍,不断深化对提高人文素质修养、转变医疗服务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弘扬“大医精诚、平等仁爱、敬畏生命、追求卓越”的上海卫生职业精神,进一步传递卫生计生事业的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将与医院的中心工作、文化建设融合起来,在职工教育和自我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推广。医院将此次主题活动作为深化内涵建设、提升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贯穿于医院文明创建活动的始终。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6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