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热点资讯】

  我们仨读书笔记

  杨绛笔下的一家人,看完整本书,感受只有两个:

  1.我们仨是最平凡不过的,只不过各家各个样

  2.生活总有太多不如意,过日子需要理解和体谅

  平凡的一家

  1935年7月,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结婚,离开故乡到英国求学。陌生的城市,战战兢兢,开始新的生活。计算着房租,计算着生活费。跟别人合租,承受房东日渐糟糕的伙食。

  杨绛的笔下,只是娓娓道来,没有半分抱怨。

  他们有着我们的一样的在陌生城市的不易生活,却比我们更多了一分淡然。

  搬入新居的他们,像个孩子一样,学着使用电灶电壶。他们本来也就是孩子啊,在家的时候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吧。日子在不断学习生活中继续。

  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烦恼,他们也会吵架。不管谁输谁赢,都会不开心。所以他们约定以后的生活中有争执有异议,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不勉强。

  有了孩子的家,也会有很多的欢乐。每天坐在表姐对面旁听,认识的全是颠倒的字的女儿。会和爸爸玩闹的女儿。

  回国后很多年里,他们一家都是在四处流浪的生活。在娘家生活一段,在婆家生活一段。又或者租房生活。沦陷上海,饱经忧患,历经世态炎凉。会面对婆家的林林总总事情,也要考虑自家柴米油盐。

  文革期间,被揪出来成为牛鬼蛇神。度日为艰。也遭遇煤气中毒,险些丧命。

  1977年2月4日立春时,风雨飘摇了半生的他们,终于搬进了自己的家--三里河寓所。

  古驿道梦醒之后,1998年,这里成了一所客栈。

  理解。

  在英国合租的生活过的很不舒服。杨绛张罗着换房子,钱钟书劝她不要多事。“他说我又不会烧饭,老金家的饭至少是现成的。.....将就着得过且过吧”

  这种话在现在生活中经常是夫妻间吵架的导火索。有时候也很好奇,现在人究竟是怎么了,如此缺少耐心缺乏理解,还是这个社会已如此浮躁。

  在归国选择工作时,对于到清华还是蓝田,有着不同的见解,而最后还是尊重了钱钟书的选择。不勉强。

  爱情。

  第三部分开头就说,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 可这个拙手笨脚的男人却是“我们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佣照管一日三餐的时期,除了钟书有病的时候,这一顿早饭总是做给我吃 ”。就是这个男人,生平第一次划火柴是为了给妻子做一顿早饭。

  杨绛怀孕时,“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钱钟书对杨绛无比依赖,像个孩子,而杨绛也是那个可以让他依赖的人。桌布染了,不要紧,我会洗。台灯砸了,不要紧,我会修。

  关于古驿道的三个警告

  一,顺着驿道走,没有路的地方,别走

  二,看不见的,别去

  三, 不知道的事情,别问

  古驿道,是杨绛先生的梦境,也是每个人终将会踏上的一条路。

  明天九点按时去开会, 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什么都不需要带。只要你。亦没有人可以代替。只有顺着古驿道,哪也去不了。

  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想要个答案。在这条古驿道上,不知道的事情,并不需要问,因为这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4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