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作文】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九十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小编为你推荐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一、前言: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九十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确来之不易。

  二、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三大、四大、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56年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9年党的九大和1973年党十的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7年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共青团成立及其斗争历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开始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新形势,为团结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争行列,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改造共青团组织的决定,将共青团组织变为广大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和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参加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正式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通过了新的团章。

  2、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党中央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原贵州军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从此以后,红军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总结: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遵义会议的召开就是一个典型。只有及时反思总结,认识到错误的实质,指导错误实践的思想的实质,才会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3、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由毛泽东在会上批评陈独秀右倾错误:第一、在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始终没有当“主人”的思想;第二、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不支持农民革命;第三、在军事问题上,“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总结:可以说八七会议和遵义会都可以实事求是的找到了问题,谈出了问题,承认了错误,找到了避免错误的正确道路,比以往更深刻的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比以往更深邃的看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在看待问题上可以透过现象看实质,深邃的看到问题的本质,“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本质问题的方法。

  4、瓦窑堡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

  总结:可以说我党是在不断出错,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这些历史告诫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既要尽量避免出错,又要正视错误,要受得了委屈,挨得住批评,摆正心态,积极寻找继续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减少不良情绪对工作的影响。

  5、重庆谈判(假和谈,真内战)

  日本投降后,全国各界人士强烈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呼吁民主协商成立联合政府。蒋介石为欺骗公众舆论,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中共发出3封“万急”电报,邀请毛泽东亲临陪都重庆,共商国是。谈判中,国民党方面对谈判毫无准备,暴露其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最初4天,双方就政治、军事先作一般性商谈。经过43天谈判,于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2日公布。11 日,毛泽东回延安;17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6、《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0日,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功过是非,主要经验教训,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决议》还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在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说明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决议》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它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

  总结:统一思想是加强团结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思想上形成一致,才会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取得最大的工作效益,因此,我们的工作也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分工合作,狠抓落实,相信会做出优良的工作业绩。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国锋主持。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总结: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8、1989年政治风波

  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此影响下,1989年4月初,北京一些高校的青年学生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潮。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但是极少数人自由化分子却利用这个时机,以悼念为借口,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他们的煽动下,首都及地方一些高校的学生大批涌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西安、长沙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了打、砸、抢、烧,学潮迅速发展成为动乱。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指出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社论号召大家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制止动乱。但是,形势并没有好转。5月19日晚,中共中央决定在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但少数暴乱分子煽动一些人与戒严部队对抗。同时,上海、广州等地也接连发生暴徒冲击党政机关、破坏交通设施等严重事件。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暴乱。这场政治风波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进程,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平息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胜利,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阵地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也给党和人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9、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充满信心,鼓足干劲,敢想,敢做,敢为,敢当。

  四、中国共产党历届主要领导干部

  1、毛泽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2、邓小平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后来,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在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3、江泽民: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副工程师。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56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1980年后,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1985年后,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1982年 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4、胡锦涛: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59—1964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8—1969年 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80—1982年 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09—1982.12)

  1984—198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5—1988年 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88—1992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五、中共奋斗历程

  (一)红船上诞生(1921—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斗争中成长(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的旗帜,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积累经验,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在农村发动广大农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根据地内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救国斗争。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两次胜利和失败的反复,教育了党,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积极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为迎接全国规模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作了准备。

  (三)抗日先锋队(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线。

  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了人民抗日的指导中心和各地爱国志士向往的革命圣地。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党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群众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解放全中国(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社会政治的改革。

  1946年6月底,得到美国政府支持和援助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自卫战争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使自己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反封建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五)建设新世界(1949—1956)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完全的独立,使祖国(除台湾和若干岛屿外)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和安定,使中国人民成了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党适时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中,虽然后期出现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但从根本上说,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证明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六)历史的考验(1956—1976)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毛泽东1956年4月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和1957年2月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打下了很大一部分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表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难复杂的事业,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坚强的生命力。

  (七)改革开放路(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89年春夏之交,在当时的国际大气候、国内小气候的影响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导致了动乱以至反革命暴乱,党中央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时采取制止、平息暴乱的果断措施,坚决捍卫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

  (八)走进新时代(1990— )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高举“三个代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心得精选3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心得3则 党史知识 党史知识竞赛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研究室主任三严三实 学党史国史 党史国史诗歌 国防大学生学党史军史心得感想 2015党史学习心得 2015学党史心得体会 2015党史知识竞赛题 2015党史知识竞赛试题 2016学习党史心得体会 2015年党史学习心得 2016党史知识竞赛选择题 2016年的党史竞赛题 2016年党史知识竞赛 2016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党章党史题库 2016年学习党史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心得 2015年党史简介 中共党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党史题目 中国党史简介 中学生眼中的党史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题 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心得 中共党史课件 中学生党史征文300字左右 中学生铭记党史的演讲稿 传讲党史故事演讲稿 党史知识读书心得体会 党史知识题库 关于党史国史的资料 党史,国史教育 党史国史知识,,体会 党史,国史 党史知识竞赛题 党史教育心得 党史,体会 党史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党史国史学习体会 党史知识900题 党史知识竞赛试题 关于党史国史的观后感600字作文 党史国史分享会 党史时间表 党史PPT

中国共产党 党史简介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fanwen/dangtuan/464525.html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22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