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父亲”主题诗歌散文欣赏

  诗三首

  父亲

  文/崔万福

  古老的土地,埋没了一辈辈先人的足迹

  到了父亲,依然是风尘吞脚印。

  无尽的苦力,奉献在不能填满的地里

  虽还未老,却已染上了深秋的晨霜。

  凌厉的雷电,震惊了父亲心血的结晶

  拼死拼活,却仍是痛苦的抽搐。

  料峭的严寒,窒息了父亲复发的萌芽

  呼天呼地,不过是虔诚后的辛酸。

  颤抖,一次次地晃荡着父亲疲乏的身体

  他想哭,想大声地哭,却没有,祖传的只是固执……

  黄昏前的大地里,滴入了父亲呼唤希望的汗珠

  黎明前的土地里,渗入了父亲滋润新生的心血。

  (山西)崔万福

  黄河口

  抬头看见俩个怀胎的女人

  迎面走来,在黄河口

  苍黄的芦苇和凌空的水鸟

  似乎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

  就像黄河流了一万里

  在这儿流进了渤海——

  黄色与蓝色瞬间相遇了

  仿佛女人腹中的胎音相互聆听

  波涛一阵接着一阵,即使真的有

  五千年的沧桑,我想

  它们在黄河口也终于洗干净了

  水面上,几只扁嘴鸭

  一低头找到了自己的午餐

  我远远地望着,黑色的礁石

  仿佛鲸鱼拱起的脊背

  上面,是更加辽阔的天空

  羞荷

  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子,已在叶丛中站了很久

  撅着粉红的小嘴,仿佛在等待

  一个诗人之吻,含羞而又缠绵徘恻

  一朵荷花……刚刚在午后醒来

  身在碧波,却又像天外飞仙

  荷叶遮面,没有人会看透

  隐藏的每一句暗示,每一朵花

  都可以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我的头颅低垂,我想让爱情

  回到最初的花蕾,我想让卷曲的荷叶

  突然张开夏日的双臂

  拥我入怀,风吹湖面,只有我

  看清了一朵荷花的前世和来生

  看荷

  不能说起每次的相聚

  都是为了离别,不能说

  朵朵荷花在秋风中飘零

  只是个美丽的借口

  湖水荡漾,我来到明亮的火把旁

  摇浆的人在湖心的船上

  远远望着我,看荷

  是想在一朵花中放下自己的一颗心

  一起怒放,一起宁静

  一起在仰望明月的时候

  有不为人知的小小幸福

  简介

  崔万福,男,68年出生,山西朔州市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跋涉》、诗集《春耕酒》《足音》等。现为《新诗刊》主编。

  旧时的月光(散文诗)

  文/ 清扬

  遥远是个真实的词。

  月光在寂寂的海岸线沉睡不醒,父亲坐在沾满霜露的秋风中失眠。

  路过的秋叶抚摸父亲疼痛的呼吸,带着滚烫的泪,访问故乡的消息。

  旧时的渔村,潮声渐起。“归来吧,归来呦!”每一声呼唤,都布满幸福和战栗。

  远方从不模糊,秋水依旧长天。那些破旧的渔网、夕阳下的归帆、紫红的脸膛、皴裂的双手、倚门的翘望、醇香的米酒,一直是父亲的那折《时光很旧》,他唱了又唱。

  旧时的月光,无法完整复原,父亲将它裁剪成心的模样,靠近父亲的胸膛,融进血脉,父亲说一颗是故乡,一颗是他乡。

  父亲的海(散文)

  文/清扬

  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心中有一片海,父亲的心胸就是那辽阔的海岸线。父亲心中的海蔚蓝、宁静、辽远,像丝绸铺在父亲的心床上。父亲用他的身体含韵着那片海,用他的体温贴近着那片海。他就那样无声无息地将那片海珍藏在他心灵的版图上,任由四季更替、月缺月圆。没有一滴海水从那里流失,没有一朵浪花离开海的怀抱。

  我也一直在父亲的眼睛里寻找海的痕迹,我以为我热切的寻找会令我邂逅一片属于父亲的海。但我在父亲的眼睛里看到的却是有些浑浊、有些淡然的世界。望着父亲的眼睛,我总是充满了疑惑,莫非父亲心中的那片海已经在流年行走的脚步里一点点走失?莫非塞外的风沙早已将父亲心中那片海吹的无影无踪?

  父亲的命运与大连有着某种宿命的联系。是那个曾经叫作青泥洼,也曾叫作达里尼后来被称作大连的城市接纳了他,是那腥咸的海水给了他呼吸,是那湿润的海风给了他活力。他跟随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离开山东踏进东北的土地,大连就敞开他宽阔的怀抱迎接了这个外乡的游子。我的母亲、一个美丽的大连姑娘,也把海一样深情的目光投注在这个外乡汉子身上。于是,美丽的海滨音乐一样的海浪声中,我的父亲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娘。

  母亲总对父亲说,如果你还呆在山东,就遇不上我。每当这时,父亲的笑容里就涌动起一朵跳跃的浪花。上天巧妙的安排,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宿命,并没有让父亲忘却山东那个父辈的家园,他把那份沉淀在心灵深处的爱带到了大连,叠加在对大连的热爱上。有意无意间大连成了他另一种生活开始的地方,对生活的热爱就是对命运的热爱,命运之手将他指引到大连,那么,大连就成了他灵魂相依的地方。

  海浪涌动、海风吹拂、海鸟鸣叫声中,他和母亲品味着生活的苦辣酸甜;潮涨潮落、风云变幻,他和母亲含着笑含着泪走过风霜雨雪。没有对命运的慨叹,没有对命运的抱怨,落地生根,亲情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父亲从来不对我说他是怎样离开大连的。关于父亲的离开,我是从大姐的嘴里探知一星半点。一个支援边疆建设的命令,让父亲带着母亲还有大哥、大姐,远离了晶莹的浪花,远离了动听的潮声,远离了故乡的月,随着命运之神来到了塞外包头。苦寒的边地、恶劣的风沙,曾一度遮掩了母亲脸上的笑容,随着漫漫黄沙而起的是母亲绵延的叹息。母亲面前,父亲再也没有提起过大连,那片海仿佛遗失在举家迁移的路上。母亲的叹息声里,是父亲久久的沉默。父亲拼命地干活,他用劳作来填满家的空隙。黄沙携着岁月一步步走过,父亲的坚韧换来了母亲的笑颜,稳定下来的生活,让塞外的这个家有了浓郁的家的气息。

  但是,母亲终究没能陪着父亲一同走在塞外的风沙里。一场疾病像一场来势汹汹的狂沙,将弱小的母亲的躯体吹倒、掩埋,母亲睡倒在那片金色的沙里。

  父亲更加沉默了。大连就像一个久远的梦,随着母亲的离去,仿佛那梦境也烟消云散。只在月圆人圆的中秋之夜,我会看到院子里父亲的身影久久伫立。清凉的月光洒在父亲身上,父亲沐在一片皎洁之中。他一动不动地望着天上,天上的那轮月也一动不动地望着他。我猜想,在这彼此地守望中,一定有某种情绪像海浪一样在父亲的心中涌动。

  父亲再没有提起过大连,也从不向我这个在包头出生从未见过大海的小女儿描述大海的美妙。关于海的印象,我是跟着大姐身后不断追问,和一页一页地翻看连环画有了纸上谈兵的感知。大海就像是褪了色的幕布,渐渐地在父亲心灵的舞台隐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父亲在塞外高远的天空下,在弥漫的黄沙中,安守着他的岁月,安守着他看似波澜不兴的心事。

  霜雪染头,岁月萋萋。父亲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涣散的目光中,父亲的话语揪着我的心,他说好女儿,替爸回大连看看,去看看舅舅,去看看海……

  父亲走了,海潮在我的心中汹涌,一浪一浪地拍打着我的心岸,我终于懂得,塞外的风沙打磨不掉父亲心中的故乡,大海的涛声时时响在父亲的心上。我决定出发,向着故乡、向着大海。

  与其说那是一次回乡,不如说那是一次寻根。我怀揣着对故乡的探寻、对父亲的承诺,独自走在回乡的路上。

  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裹挟着空气中香甜的洋槐的味道,我的心瞬间柔软起来。我先去了舅舅那里,舅舅微笑的眼神里分明有一种晶莹而清凉的东西。一番寒暄后,舅舅长叹一声,接着舅舅苍凉的语调将我带进一个久远的故事里。年轻时寄居在父亲家里的舅舅好勇逞强,不安分守己,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父亲尽职尽责地管束着他,倔强叛逆的舅舅和父亲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大。一纸支援边疆建设的调令,让母亲如释重负,但万般的不舍又让母亲的心头笼罩上一层浓重的阴云。舅舅留在了大连,他不受那纸调令的束缚,他暗自庆幸从此可以远离父亲。

  说着说着,舅舅泣不成声,他说都是他的绝情,才让我的母亲他的姐姐对他充满了失望,为了缓解他和我父亲之间的矛盾,母亲并没有让父亲像别的职工一样去请求单位,申请一个留下来的机会,而是一声也没吭地就离开了大连。就像当年老包头人走西口一样,父亲带着母亲、大哥和大姐,穿越山海关的罡风、走过张家口的烟雨,来到西部的口外,仿佛重温了老包头人那段“走西口”的光阴。那“好人儿你走西口,故乡的亲人难把你留……”把人心割得生疼的调子在父亲身后百转千回,再回首时,沧海已远,关山几重。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我的心轻轻一颤,父亲远离江海的那叶尘世之舟,在别离的渡口,何曾在海鸥的轻啼声中“轻舟已过万重山”呢?

  从舅舅家出来,已近黄昏,我还是决定去看大海,舅舅执意让表弟开车送我到海边。站在被海水浸湿了的海滩,我的目光望向塞外的方向,我喃喃地说,爸,我回来了,我已经站在暮色中的大海边,我把您的思念也一同带回来了,它就融合在我耳边的涛声里,融合在一波一波的海水里。

  暮色中的大海,细小的波浪似乎都带着细碎的忧郁,一层一层地铺过来。落日卸下的余晖,星星点点地在浪花里时隐时现。沉沉黯淡的海,似乎正推开渐渐四合的暮色。而暮色无声无息地压过来,水墨画一般,氤氲出无可躲避的夜色。我向大海深处望去,那里绵延进远天的波浪,把天和地连在一起,带着一种亘古、绵远、神秘的气息,轻轻弥散在我的心头。

  幽蓝的天幕上,一轮圆月像是一只月亮风筝,正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一点一点地升到空中。透明的月光在天幕上徘徊,醇酒一样的清辉洒在一样幽蓝的海面上。我好像听到它在呼唤一个名字,它一点点地走,一声声地唤。我的眼里是它皎洁的光,我的心里,却是月光淌成的泪河。我在这样的月色里沉默着,沉默是今晚的月光。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父亲,此时此刻,我正在月下翻阅你的心情。海面上帆船早已过尽,惟有我,伫立在这里,伫立在故乡的月光里,披着一身清朗的月光,等你如初。

  作者简介:清扬,原名王素芳,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协会员,泸州作家网副总编,西部作家、大众文学论坛散文诗版主,微文学论坛散文版主。《鹿鸣》《琴台文艺》《江阳文艺》特约作者。2008年开始写作,2012年秋在文友鼓励下投稿,作品散见于《鹿鸣》《星星.散文诗》《西部作家》《兴安文学》《中国文学》《琴台文艺》《江阳文艺》《新津文艺》《泸州文艺》《中外文艺》《康保文艺》《笔友》《杜鹃》《赤壁》《大众》《中国魂》《关雎爱情诗》《昭通诗人》《辽河诗词》《北方新报》《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包头广播电视报》《红山晚报》《涟水快报》《满洲里日报》《四川法制报》《四川经济日报》《作家文汇》《圣立墨韵》《东阳工运报》《济宁日报》《兴义报》《世界日报》菲律宾《商报》泰国《中华日报》等。散文诗曾获首届“星火杯”全国征文大赛诗歌类二等奖。《关雎爱情诗》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诗歌大赛银奖。

  回家过年(三首)

  汤云明

  春运

  我始终认为 春天

  是由车站 机场 码头上

  那些成堆成包的行李

  和如海如潮的人流

  运回老家的 剥开

  层层汗水 和似箭的归心

  一年辛勤劳作的收成

  定会 准时抵达

  我一直认为 春运

  是我们的一次大迁徙

  只不过 我们不比飞鸟走兽

  它们春来秋去 是为了生存

  我们南来北往 是为了生活

  我还确信 每一次春运

  都是 这趟

  开往幸福生活的专列

  旅途上的 一个小站

  团圆

  我到你家拜个大年

  为你带来团圆和吉祥

  你来我家做个春客

  顺便带来春暖花开的消息

  把所有不顺当的人或事

  都 统统留在去年的记忆

  或者 把它们清除在

  大年三十最后的夕阳里

  让一家人带着喜悦 和希望

  大步跨过岁月的门槛

  热情拥抱 新生的太阳

  只有在正月十五 享尽元宵

  这碗 与圆消同名的思念

  团圆已然不在

  生活还得继续

  我们又将 告别亲人

  整装出发 奔向

  下一个团圆的期盼

  跨越年轮

  四个季节 十二个月 二十四节令

  三十六旬 五十二周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不管以哪一种方式

  来计划 眼前的日子

  我们都将从这一个

  轮回或年轮 步入

  下一个轮回或年轮

  大红礼炮为我们送行 加油

  彩灯焰火为我们照亮 引路

  春风 花儿早已在路边守候 待放

  唱完这首老歌

  干了这杯烈酒 我又将

  带上你的微笑和祝福

  消失在 下一个轮回的

  阳光里 风雨中

  汤云明简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晋宁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男,汉族、云南昆明晋宁人,1973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见于《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中国化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及《中国文学》、《中国诗词月刊》、《中国铁路文艺》等全国各地方文联刊物,部分作品被收录入各类文集。至今已经发表作品1300多篇(首、条),获得省、市级奖项30多次。主编公开出版文集《创业之歌》、出版个人诗歌集《岁月之上》。现为某内部刊物编辑、记者。

  汤云明地址:云南省晋宁县、昆阳街道沿河路云华小区2109号

  【诗歌】父爱如歌

  ■萧 宸

  父亲的音容笑貌

  一切一切都深深铭刻在我心中

  有音符的一般清逸悠扬,旋律优美

  有山一样的厚重雄宏,感天动地

  有长诗一样的宽宏博大,言行优美

  也有泉水一样的绵绵清纯,静美凉荫

  是啊,父爱是一种无声无息

  无言的注视和关怀

  记得童年时

  父亲那一抹清澈甘甜的眼神

  流淌着数不尽的喜悦与清闲

  无论我怎样的顽皮嬉戏

  父亲总是微笑着对我

  对我讲着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

  沐浴我童年的每个四季

  伴随我走进甜蜜的梦乡

  伴随着我的成长……

  岁月如歌,时光也在悄然的流逝

  父亲的双眼已不再明亮

  眸子间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那幽远深沉的目光

  虽不再有睿智的光芒

  但却永恒停留在我的心间回荡……

  父亲的一生啊,双肩挑起的担子

  演绎了一首生命不息的歌曲

  父亲的汗水啊

  浇灌出儿女们幸福的花朵

  如今父亲那鬓鬓白发

  见证了昨天的汗水

  印证了今天的收获

  昭示了明天的辉煌

  作为你辛勤培育出的儿女

  该怎样回报你对我的养育之恩啊

  我的老父亲

  唯有和你一样

  用双肩托起所有人的希望

  收获人生之中最美的记忆与愿望……

  简介:赵强,笔名(或网名):萧宸

  简介:赵强,笔名萧宸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乌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乌海市诗词学会会员,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文学编辑,解放军空军特约记者。先后供职于地方人民政府、军队政治机关。现为《辽源日报》编辑,《关东诗人》编务。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7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