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模拟试题】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2014河西区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一,供大家参考!

  2014河西区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滂沱/螃蟹 倒影/颠倒 蓓蕾/果实累累

  B.湍急/揣测 强迫/勉强 奢靡/靡靡之音

  C.禅宗/禅让 论语/辩论 绰约/笔耕不辍

  D.关隘/谥号 慑服/嗫嚅 曲解/曲尽其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璨 钉书机 劳燕分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返聘 三部曲 黄发垂髫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遴选 过渡期 得隆望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行迹 佼佼者 为人处世 己所不与,勿施于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 通过良性竞争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发展, 能有更好的发展。

  ②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用于养殖业, 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仍来被根除。

  ③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无须修改; ,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A.如果/就 然而 否则 B.如果/就 只是 反之

  C.只有/才 然而 反之 D.只有/才 只是 否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百度、腾迅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金融产品,在支付、借贷、汇兑、理财等传统领域攻城略地,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领域进军。

  B.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业绩,对于成绩突出的和无私奉献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C.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D.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那么个人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D.现在很多中学生都难以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个二三流的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也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是一名平民百姓,似乎绝无资格谈论高山仰止的莫言先生和同样高山仰止的诺贝尔文学奖,但当今极其宽容的社会,给了人们极其宽松的言论自由的权利,鼓起勇气说几句不应景的话,尽管可能会让有的人不高兴,姑且当作丰富饭后谈资的内容吧。

  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的第一次。偌大的中国,领土面积和欧洲差不多,而人口却是欧洲的数倍,并且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却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置之后的一百余年之后才获得此奖,似乎是晚了点。究其原因,大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一个是意识形态、文明文化差异问题,一个是思维方式、表达手法问题,一个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对东方文明的了解和按纳的问题,还有个问题就是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诺奖标榜不受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干扰,那绝对是极其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正是在这么多的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莫言先生竟然获了该奖,足见其在这个领域的出类拔萃,从而引起人们的欢呼、称赞和祝贺(包括文学层面和政治层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过莫言先生作品的人可能会有一个印象,在中国,莫言先生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作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的人说,他不可能是一个顶尖的作家。他之所以能获得世界文学大奖是因为他所反映的内容、他所使用的文学手法正是诺奖所盼望的和所适应的,这似乎有一点道理。

  任何人绝对不会怀疑莫言先生的睿智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但是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莫言先生的作品有的是非主旋律的作品,尤其是一些获奖作品,被改成电影和电视剧的很少在中国上映,这无疑对欣赏莫言先生的中国观众来说多多少少会留下遗憾,但它却能在西方国家放映并获得了大奖,由此可见,莫言先生的作品是很适合西方人士欣赏口味的,获得诺奖绝对是在情理之中。莫言先生不愿或不屑写作主旋律作品可能与其性格、经历和不懈追求有关,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而且在重要转型期的当下中国,这种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哪一个国家会少呢?也就是说莫言先生写作资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更何况莫言先生的写作是站在反映整个人类生活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这也可能正是其具有相当市场的原因。但我还是喜欢一些主旋律的作品,尽管在有些人看来有几分幼稚和可笑。

  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小国,因诺贝尔的辉煌成就和诺奖的设立令世界瞩目,一年一度的文学奖评比起到了引领世界文学的作用,世界文学随着这支无形“指挥棒”的挥动而起舞,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招至麾下,从而推动着世界文学的发展与进步。莫言先生的获奖为中国作家获得此世界文学大奖拉开了序幕,开中国之先河,无论怎么说都是非常可歌可泣的,我们在由衷祝贺莫言先生获奖的同时,更希望更多的中国优秀作家,特别是反映主旋律的中国优秀作家获得此奖,到了那时,中国文学才真正被世界了解和接纳,中国文学才会真正走向辉煌,通过文学,世界人民可以真正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2012年11月10日

  6.下列不属于中国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置之后的一百余年之后才获得此奖,似乎是晚了点”的原因的一项是

  A.意识形态、文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表达手法问题。

  B.西方世界对中国对东方文明的了解和接纳的问题。

  C.诺奖虽然标榜不受政治因索和意识形态的干扰,但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D.莫言先生在文学领域的出类拔萃。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莫言不可能是一个顶尖的作家。

  B.莫言之所以能获得世界文学大奖,只是因为他所反映的内容、他所使用的文学手法正是诺奖所盼望的和所适应的。

  C.莫言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他不愿或不屑写作主旋律作品可能与其性格、经历和不懈追求有关。

  D.莫言的写作是站在反映整个人类生活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这正是其具有相当市场的原因。

  8.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言先生的作品都是非主旋律的作品,很适合人们的欣赏口味。

  B.一年一度的诺奖评比起到了引领世界文学的作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招至麾下,从而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C.莫言先生的获奖为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拉开了序幕,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反映主旋律的中国优秀作家获得此奖。

  D.只有通过文学,世界人民才能真正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 便:便利

  B.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

  C.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

  D.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 字:命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圣召对于便殿/寡人之于国也

  C.以刚直忤,时摈于外/焉用亡郑以备邻

  D.智者宜效其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B.位卑而言高,僭也

  C.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D.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但是他不喜欢做官,因而就辞官了。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刘随很正直,但是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被发配到外地做官,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时阙帮助刘随,向李文定说好话,李文定重用了刘随。

  D.时阙尊重生命,乐善好施,总是帮助救济百姓,常被人称为“长者”或“君子”。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3分)

  (2)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3分)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来即我谋。(《诗经·氓》)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3)青冥浩荡不见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城市里的蘑菇

  伊塔洛·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于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科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这个马科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科瓦尔多的目光停留,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也从来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而且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椭圆形的地下躯体。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在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科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工作时,他比平时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是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

  “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马科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儿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播这个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蘑菇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们可就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他走进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

  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有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有一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

  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科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那是个星期六,马科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工夫,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马科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地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了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起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蘑菇没有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马科瓦尔多一句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未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愤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儿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群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自己家了。

  但他们很快就见面了,甚至就在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

  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16.小说第三段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马科瓦尔多的眼睛?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3分)

  17.请简析画线句中“监视”“算计”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3分)

  18.赏析最后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9.简要赏析文中主人公马科瓦尔多的形象。(4分)

  20.有人说,小说是一场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场主题沉重的悲剧。你怎么看的?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3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引出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马科瓦尔多一家人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说明他家贫困,经济条件很差,平日很难吃到蘑菇。

  C.阿玛蒂吉也早已发现了蘑菇,没有告诉别人。如果他没早发现,马科瓦尔多一家人就可以吃一顿蘑菇大餐,甚至一连几天都吃蘑菇。

  D.马科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菇,可见他慷慨、乐于助人。

  E.小说结尾写吃蘑菇的人中毒住院时,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实际是为了表现他两人的命运、性格是基本相同的。

  六、(12分)

  22.将下列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4分)

  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起草的被看作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的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马海燕)近期,中国多地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其中,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2016年起语文学科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学科分数由150分减为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

  你对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不少于40字。

  24.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生活是酒,只要把它喝入口中,就能陶醉我们;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涵养我们。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被采访者可谓“五花八门”。

  “家风”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阎爱民认为“世代相传的才能称作家风”。

  自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庶民家庭普遍的家风就是“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功德。孔子的家风是“诗礼传家”,如果后人不读《诗经》会被训斥;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崇尚俭朴,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以俭朴为本;铁面无私的包拯家风是“诫贪”,他在家训中写道,子孙不能有贪念,否则活着不能入家谱,死后不能进祖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

  2.B(A项“钉”应为“订”;C项“隆”应为“陇”;D项“与”应应为“欲”。)

  3.C((1)“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而“如果……就……”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根据语境,此句用“只有……才……”。(2)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只是:也是表示转折,但口气较轻。根据语境,此句应用“然而”。(3)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否则:如果不是这样。前者指行为的反向情况,而后者指在假设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语句后半部分旨在说明反向情况,故应用“反之”。)

  4.A(B项成分残缺,在“业绩”后加“的工作”。C项表意不明,将“这”改

  为“欣赏戏剧”或“创作戏剧作品”。D项语序不当,将“单位的……形成”与“工作……起色”调换位置。)

  5.B(A项中“严肃地说”后面应用逗号,句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项的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存在。D项中问号前的句子并非问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6.D(本考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答非所问。)

  7.C(本题考查归纳文意,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A项,不是“作者认为”,是“有的人”认为。B项“只是”用得不准确。D项,原文是“可能正是其具有相当市场的原因”。)

  8.B(本题考查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有的是非主旋律的作品”,“人们”的范围也不准确。C项“一定会有太绝对。D项“只有……才……”用得不准。)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字:抚养。

  10.D(D项都是代词,可译为“自,己的”。A.之:代词,他;助词,的。B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C项以:介词,表原因,因为:连词,表顺承。)

  11.B(B项是执政者的态度。)

  12.A(辞官没有根据,时阙是在外地做官。经常到京城进言,后来还被罢官。)

  四、(21分)

  13.(8分)

  (1)昇王应该每天在皇上的住所侍奉,以便预先听闻政事,来增加他的聪明才智。并且使天下人早早地知道他的聪慧。3分,译出“宣、预、睿”各1分。

  (2)我虽然只有一条命,地位低,官职小,但是思虑所能想到的,不能不主动为国家尽力啊。3分,译出“虽、微”各1分,通顺1分。)

  (3)羁旅之人来拜访他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温暖,人们一见到他就说“长者也”。2分,译出“造、如归”各1分。

  附译文:

  府君名叫阙,字舜举,籍贯是彭城的滕县。时府君年轻时就考中进士,凭借父亲的功绩担任太庙斋郎,不愿意做官。他的学问贯通古今,注重意气,信守诺言,四方的英才名士都愿意跟他交往。

  他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士大夫因此很称赞他。宋仁宗刚开始封昇王时,时府君到京师上书言事,宋真宗在便殿召见他,他进谏曰:“昇王应该每天在皇上的住所侍奉,以便预先听闻政事,来增加他的聪明才智。并且使下人早旱地知道他的聪慧。”皇上听了,心里很高兴。朝廷掌权者说:“位置低的人却谈论职位高的人的事,这就是僭越。”罢了他的官职。时府君说:“能表达出我心里的话来就够了,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李文定与时府君的关系非常的深厚,开始时,刘随做谏官,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当时被摒弃在外地做官。李文定做宰相时,不满意于刘随,不替他向上说好话。时府君于是说:“你修养品德,符合公正和标准吗?”李文定说:“什么样的人是公正标准的人?”时府君说:“刘随。”李文定赞赏并接受了他的话,立即选拔刘随到朝廷做官。西夏反叛,皇上命令时府君到朝廷来,府君献上十二篇攻守策略,时府君对所见到的人说:“国家在边境上连年作战,但是很长时间没有效果,天下人都遭受了劳顿。有才智的人应该贡献自己的计谋,有勇力的人应该贡献自己的勇力。我虽然只有一条命,地位低,官职小,但是思虑所能想到的,不能不主动为国家尽力啊。”当时,像蔡文忠范补之等公卿重臣十几个人,都和时府君交往很深。富弼丞相在东平,想征召他做参佐。他说:“我年龄天了,不能侍奉人了。”并且带着孙子时元规再去表达谢意,也是用这些话来婉拒的。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去世,年龄七十八岁。

  时府君为人仁爱而且很孝顺。他的父亲在京城去世,他徒步扶着灵柩送回来。居住在乡里,恭谨温顺,只有谨慎罢了。在财物方面,平常喜欢救济帮助别人。羁旅之人来拜访他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温暖,人们一见到他就说“长者也”。而更知道他所安慰帮助的人一定会称呼他“君子也”。孤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和生病的人,他按时送去生活物资,冬天就给他们棉絮。每年饥荒发生时,就拿出粮食救济缺粮的人。有养不起孩子丢弃在路上的就收养他们,救活了很多;家里死了人穷得发不起丧的,就替他们买衣买棺材,总共掩埋那些暴尸荒野的人达几千具。平生没有残害过动物,昆虫草芥那样细小的东西也不去伤害它们。将要离开人世,回头向各位孩子教导要孝顺爱幼忠诚宽恕,一点都没提到家事。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2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