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中考试题】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中考物理课件中考物理课件三篇,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课件三篇

  中考物理课件一

  高一物理《微观世界与量子论》知识点总结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

  当可见光和其他电磁辐射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而被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子

  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一颗一颗以光速运动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不能再分割,只能被整个地吸收或产生出来,这种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即E=hν.

  二、连续光谱与线光谱

  1.连续光谱:太阳光的光谱是从红到紫连续分布的,这叫做连续光谱.

  2.线光谱:在黑暗的背景上只有几条发亮的光谱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光谱,简称线光谱.

  三、实物粒子与波

  1.物质波:德布罗意把实物粒子所对应的波叫做物质波.

  2.辐射(例如光)显示出波粒二象性,实物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

  当可见光和其他电磁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而被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现象

  金属板存在极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能发生光电效应,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3.经典物理学遇到的困难

  (1)理论:金属板受光波照射,板中电子接收的能量超过电子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所需要的能量时,电子就会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

  (2)矛盾:当用低于某个极限频率的光波照射时,无论其强度多么大、照射的时间多么长,都不会有光电子产生,而用频率高于该极限频率的光波照射时,不论强度如何小,总是立即有光电子产生.

  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1)内容: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一颗一颗以光速运动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不能再分割,只能被整个地吸收或产生出来.这种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hν,h=6.63×10-34 J·s.

  (2)对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①当光波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它同时接收到的是大量光子,若光波的频率较低,光子的能量小于电子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所需要的能量,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不能成为光电子,无电流产生.

  ②若光波的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一个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所需要的能量,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后就能从金属板中脱离出来而成为光电子.

  ③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越多,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由光电子形成的光电流也就越大.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光的光子说说明光又具有粒子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也就是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二、连续光谱与线光谱

  1.光谱

  太阳光经过分光镜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2.连续光谱

  (1)定义:太阳光的光谱是从红到紫连续分布的.

  (2)产生:炽热的固体和液体、高压气体可发出连续光谱,如白炽灯的钨丝通电后被加热到3 000 ℃时发出的是连续光谱.

  3.线状光谱

  (1)定义:在黑暗的背景上只有几条发亮的光谱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光谱,又简称线光谱.

  (2)产生:气态物质经加热或高压放电后发出线状光谱.

  (3)连续光谱包含了各种不同频率的光,但线状光谱中每条光谱线都对应着一种频率,不同物质的线光谱不同,故可利用线光谱鉴别物质.

  4.对光谱的研究

  玻尔建立了氢原子光谱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但不能解释氢原子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光谱,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量子理论在微观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实物粒子与波

  1.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认为:实物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把实物粒子所对应的波叫做物质波,也称德布罗意波.

  2.普通实物的波长很短

  如电子以107 m/s速度运动时的波长λ电子0.7×10-10 m,以1 m/s速度运动的垒球波长λ垒球≈6.6×10-34 m.由于实物的波长很短,故我们难以观察到.

  中考物理课件二

  高一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粤教版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中考物理课件三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期中考试知识点主要是围绕运动学展开的,都是运动学或者力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本章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难点:

  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