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ydail.com--高考时间】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供大家参考!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近代史上列强有过哪些侵华战争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中日甲午战争

  1.甲午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制定了征朝侵华的侵略扩张政策,而侵华战争就是上述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苦,国内市场狭小,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积极寻求对外侵略扩张,以期从中寻找出路,并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大陆政策”。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最后是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其中,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世界)

  (2)客观原因:①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正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并且矛盾重重、无暇顾及日本。②清政府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软弱、妥协、投降之面目暴露无遗,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3)直接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使社会更加动荡,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政府加快了侵华的步伐。

  (4)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争的经过

  (1)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2)黄海战役:①清军抗敌主要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②结果:黄海战役是中日双方舰队主力的决战,双方互有损失,但最终以中国失利而告终。这一战役的失利使中国丧失了制海权,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舰队之手,这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有决定性影响。

  补充:黄海大战后,日军以水陆两路分别进攻中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占领了旅顺、大连,并在旅顺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了几乎全部的和平居民,1895年初,日本占领威海口,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最终失败而结束。

  (3)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原因:①客观上: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经济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②主观上:清政府统治腐败,没有认真准备,一味妥协退让,这既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又压倒和破坏了中国官兵地方抗敌热情;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搞万寿庆典,且挪用海军军费,置国家危亡于不顾,有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

  3.战争的结果

  1895年, 日本强迫清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2)《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第一,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具有战略地位的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第二,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第三,开埠通商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内地,最远到达西南的重庆。第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三国干涉还辽:①三国:以俄国为主导,又纠集了法国、德国。②沙俄早就对中国东北怀有野心,对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不满,认为这将会损害其在东北的利益,影响它在中国和太平洋的霸权,于是以维护中国领土为名纠合法、德共同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③结果:日本同意退还辽东半岛,但又以“还辽”为名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④实质:帝国主义在中国和辽东的霸权之争。

  4.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①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基本形成。②刺激了列强的侵华:日本的“胜利”及“三国干涉还辽”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的侵华欲望,从此,他们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作为侵华主要方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灾难。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涨,一是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起用袁世凯等人在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二是台湾军民进行反割台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三是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和各阶层民众开始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新政”、“预备立宪”等。

  补充:中国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有何意义?

  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的组成部分,给侵台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义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这一目中讲到了两个事件: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其实这两个事件是不能分开的,因为它们是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

  1.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高涨。19末,在华教会势力依据不平等条约好清政府的袒护,为非作歹,激起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抗。③导火线:山东冠县拆庙建教堂事件。

  义和团运动从领导者来说,是哪个阶级或阶层?它有什么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发展:因为义和团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外国侵略者,所以得到了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势力很快遍及京津地区。

  我们学过近代史上农民阶级的运动吗?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中诞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那么,义和团运动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文件或者口号吗?

  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请同学们思考,你如何认识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

  提示:义和团提出“灭洋”,触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但对洋人、洋教和外来事物统统排斥,又具有排外的落后性,如义和团破坏火车、铁路、电线就是愚昧落后的表现;义和团提出“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互相混淆,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清政府,也不反封建制度。这一口号在运动初起时,曾动员和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加反帝斗争,把中小地主,封建知识分子,甚至部分官员也卷了进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清政府的警惕,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致后来上当受骗。

  基于以上的分析,同学们想一想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能探索出一条使中国人摆脱内忧外患的强国之路吗?不能。

  很显然,义和团运动虽然部分地承担了当时的革命任务,但它的落后性却使中国的革命重任,中国的强国之梦只能由新的阶级来承担。

  但是,我们也不能据此完全抹杀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请同学阅读教材P62瓦德西的一段话:“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义和团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还是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①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如后来的“新政”和预备立宪)。②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同时也使列强被迫调整了侵华方式,由直接武装侵略为主变为以扶植代理人为主。

  2.八国联军侵华。

  (1)侵华原因:①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为进一步扩大权益而想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2)概况: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一“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入侵天津、北京。

  (3)特点:与以往列强侵华以清政府为对手不同,这次战争是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目标。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冬交民巷战役和北京什库教堂战役。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当时参与侵华的是八个国家,但在签订条约时却有11个国家。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吗,以关税、盐税作抵押。② 将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⑤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⑥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5)《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的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之一,从此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彻底成为帝国主义 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灾难进一步加深。

  课堂习题:

  完成课后的“阅读与思考”。

  课堂小结: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也是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重要一步。战后,日本将《马关条约》强加给了清政府,这是鸦片战争以来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而日本资本主义由此得到极大发展,大大提高了在东亚的国际地位。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义和团运动爆发,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但最终为中外势力所绞杀。八国联军将《辛丑条约》强加给了中国人民,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世界)

  2.概况

  3.《马关条约》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2.八国联军侵华

  3.《辛丑条约》

本文来源:http://www.easydail.com/119496/